中学地理教材30年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_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教材30年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_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教材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发展论文,地理论文,教材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30年中学地理教材改革发展的简要回顾

1978年,我国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依据此大纲,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初中地理教材《中国地理》(上、下册)和《世界地理》(上、下册)。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称“人教社”)地理编辑室对这套教材做了必要修改,1981年对这套教材进行了改编。1982年,为适应中学学制恢复为6年及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人教社出版了陈尔寿先生主编的《高中地理》教材试用本,并于1983年和1984年对试用本进行了修订,其后一直沿用到20世纪90年代。1986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较完整地规定了初中、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依据该大纲要求,相关部门对当时试行的中学地理教材进行了修订。至此,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在经过“十年动乱”的曲折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颁布,标志着中学地理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送审稿)》,并组织编写教材。1990年秋,该教材在全国少数学校进行实验。199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颁发了试用版,在全国实施。1994年,由于地理课时减少,大纲和教材做了相应修订和调整。与此同时,1990年国家教委对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修订,适当降低要求,部分内容改为选学,高中地理增设选修课。1996年,国家教委制定同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同时组织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于1997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并根据实验进行修改,至2002年秋季在全国推广。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验教材于同年9月在一些实验区开始实验,之后实验范围逐年扩大,2005年9月,在全国推广使用。2003年3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验教材于同年在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实验区实验,之后,实验范围逐年扩大。

30年来,中学地理教材改革发展为推进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二、30年中学地理教材改革发展的主要变化

1.教材编写体制由“国定制”向“审定制”转化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地理教材编写制度方面,1986年前,我国实行“国定制”,教材编写审定合一,由教育部地理教材编写组统一编写中学地理教材。1986年后,我国实行“审定制”,教材编写与审定分离,教材编写后,统一由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审定制”的实施促进了“一纲一本”教材编写模式逐渐向“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编写模式转化。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后,为了满足各地不同的需要,国家教委鼓励各地根据大纲编写教材。1993年,全国试用的初中地理教材有人教版(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上海版(上海市使用)、广东版(主要在广东、福建等少数地区使用)、北师大版(在山东少数地区使用)和四川版(四川少数地区使用)等版本。地理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一纲一本”演变为“一标多本”。截止2006年,我国出版的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实验教材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粤人版、商务版、山西版、大象出版社版等7个版本;普通高中地理实验教材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等4个版本。初步实现了我国地理教材的多样化。

2.教材结构由学科体系为主向淡化学科体系转化

1978年,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受20世纪中期学科结构理论影响,教材结构体系因循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体系,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结构的严密性。在编排体例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均遵循总—分—总的原则,将地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散在区域地理之中。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体系日益丰富,使得中学地理教材需要增补的内容越来越多,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课时较少,如何兼顾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与地理学科结构体系成为教材编写的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在结构体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1987年,人教社地理室在编写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时,一改之前世界地理部分的体系结构,没有采用“大洲—地区—国家”的传统方式,而是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综合特征将世界直接划分为13个地区进行讲述,突出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组成和要素,有重点地选讲一两个国家。1997年,进一步加大了高中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改革力度,设计了同以前地理教材大不一样的框架结构。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结构体系的设计,将高中地理分为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三篇,以地理性、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取材原则,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地理科学进展更新了高中地理内容。

2001年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2003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结构体系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内容由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板块构成。结构体系上表现为重建体系结构,淡化学科体系,突出基础中的重点,设计主题性单元知识模块,允许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既有预设性的“学习内容”,开放性的“资料集锦”,还有指导性的“问题探究”“实践活动”等。这样的编写体系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教材结构也做出了创新设计。教材结构由各个模块构成,既注重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功能,又根据模块内容确定相应的编写体例,以更好地体现每一模块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同时,为了兼顾教材的系统完整,较好地处理了各模块间,尤其是选修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逻辑关系。

3.教材内容逻辑主线日益明确,知识比重日趋合理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材内容选择的主线。1978年的中学地理教材以区域地理为基本内容、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人文地理知识偏少,人地关系不突出。198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开始强调阐明正确的人地关系,在内容选择上首次提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1988年的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突出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阐明人地关系。由此,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开始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逻辑主线,但教材中知识堆积的现象还客观存在。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提出,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进一步要求,教材内容选择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养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至此,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逻辑主线完整确立。

减少知识容量、降低知识难度、合理配置地理知识的比重是地理教材内容变化的另一特点。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理教材内容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罗列地理要素,分区地理强调面面俱到,地理教材表现为“物产+地名”的“列国志”或“地方志”。例如,1980年的初中世界地理教材讲述国家多达50多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理教材改革注意贯彻减轻学习负担,降低知识难度的要求精神。例如,1992年的初中世界地理教材将需要学习的国家减少到20个;1996年以后,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强调以现代化为出发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精选教材内容。2001年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更是明确提出,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无论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地理教材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比重配置上也日趋合理。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材以区域地理为主,高中地理教材以自然地理为主,而人文地理偏少的状况不断改变。例如,1978年的中学地理教材以区域地理为基本内容,以自然地理为知识重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理教材内容组成普遍加重了人文地理的比重。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地理教材体现了现代地理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断变革,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板块所占比重已经比较合理。进入21世纪以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实验地理教材在三大内容的处理上,注意了综合与统一。

4.教材表达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化

地理教材表达方式的变化是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开始突破之前“课文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的三分格局,趋向于三个系统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例如,1993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基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爱好广泛的身心特点,教材内容和文字生动有趣,表达形式活泼,引入大量地图、漫画、景观图、示意图和生动的地理事实材料,安排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小栏目,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积极参与中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这种思想在2001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2003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两套多个版本的教材中,课文、图像、练习之间已无明确的界线,课文分为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课文,都以文字叙述、图像展示、资料链接等多种方式呈现。具体的地理内容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在图像中开“天窗”的形式呈现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特征;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的说明和解答;通过活动引出思考性较强的地理问题;通过概念图、过程图示表述某些地理问题的演变等等。多样化、灵活化的教材表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学互动,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平台和必要基础。

三、30年中学地理教材改革发展的思考

1.教材改革要体现学科性,突出人地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学科。30年来,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发展中所形成的以人地关系为内容的逻辑主线,对于体现地理学科特性,反映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教材改革的深入,地理教材在如何体现学科性,突出人地关系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现代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的发展,都与资源、生态、环境、城市等的知识密切联系。这些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价值大,能很好地说明地理知识在协调人地关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地理教材改革不仅要在地理知识的选择与组合上把人地关系置于重要地位,而且要通过展示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空间尺度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正反方面的范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学科在协调人地关系中的多重价值,建立起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做到指导自身的行为方式,体现地理学科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的实践功能。

2.教材改革应体现社会性,注重社会需求

社会发展是教材生成的基础,是教材改革与发展的动力。30年来,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在注重联系社会实践,反映地理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积极的地理社会实践方面均做出了有益探索。

地理教材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地理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而且还要能够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能让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一些前瞻性的认识,渗透引领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素养,通过地理学习推进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教材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是课程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30年来,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在结构体系、内容选择、知识比重、活动交流、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地理教材改革在提高学生地理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增强教材的感染力,体现教材的心理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实践能力;合理匹配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知识比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化。

4.教材改革应体现教学性,利于地理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软件”,是供给师生的教学材料,其重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能对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30年来,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在体现“利教乐学”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创造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地理教材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提升教材的教学性。首先,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既是具有不同特点的知识,又是具有联系的知识,地理教材要注意避免编写体例、表达方式的趋同性,增加多样性。其次,地理活动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过程与方法;活动方式的设计要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活动频次要有适度性,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第三,地理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多样性、梯度性、差异性、甚至博弈性,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提供条件。最后,地理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意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促进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地理教学的主体地位,将一些问题的分析过程留给学生处理,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地理教材改革作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进一步创新和繁荣地理教材文化。2007年,由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和本文笔者之一的华中师大李家清教授主编的《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一书出版,可谓是新课程以来地理教材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对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科书的编制理论、教科书评价、中外教科书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相信会对地理教材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经历了30年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对教材编制的理解,还是在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处理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与深化,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这期间,既有对国际教材编写方法的借鉴,也有对我国传统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继承,同时更有对教材改革的深入探索。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地理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教材改革一定会继续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我国的地理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中学地理教材30年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