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措施探析论文_刘威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措施探析论文_刘威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严重忽视了环境对于城市的客观价值,导致原有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又以引入性植被作为城市绿化主题,由此又再一次加深了城市环境的破坏。而本文所研究的主体,即城市中的河道水环境,目前也严重受制于该问题,导致生态环境状况每况愈下,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特征下,寻求有效的治理办法,以期能够改善城市对于河道环境的管理。

关键词:河道治理;改造;水环境保护;措施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生态护岸技术推广不够

我国河道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河道淤积、污水不达标排放、垃圾堆放等,在长期的污染下,我国河道污染和环境破坏已十分严重,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居民也意识到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重要性,但由于治理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难以真正实现治理和保护的目标。同时由于治理理念陈旧,也影响了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河道治理采取了生态护岸治理技术,但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国家政策支撑。

1.2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长,产生的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导致城市河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河道水质严重超标,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甚至失去了使用功能。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环境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紧张。同时,农业的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需要控制农业化肥使用量,控制好畜禽污染排放,才能改善河道的水环境。

2.3控制污染难度较大

河道污染是由于污水排放达不到国家标准,污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进入河道等原因产生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间出现矛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这种矛盾会加剧水环境破坏和河道污染。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污水治理的监管,减少不达标污水排放到河道中。

2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理论

2.1河流天然生态体系

河流的天然生态体系包含居住在河流和周围湿地各类的生命。随着人类对自然转化措施的进步,与河流之外的生命的差异性日益增大。为了满足预防洪水、用水和用土的需要,人类自由地改变了河流,致使其他生命体的生存空间变小,甚至是消失。因此,河流的生态恢复必须要对河流中的生命体给予应有的尊重,对河流生态体系的治理修复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对于河流资源的运用要得当,降低灾害的发生率,尊重河流生态体系的天然繁殖,保证河流的完好,使人们尽情享受河流景观,同时促进资源的长期发展。

2.2为水生物提供充足的空间

河道本身就是一个由多元化与多样性元素组成的综合体系,这些元素包括物种、生态与环境等,是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生产的基本保障。河流的物种繁多,生存需求复杂,河流生态体系丰富,所有的关系都纠缠在一起,使得河道丰富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持下去。因此,河流的生态恢复应以河流生态系统的治理为基础,利用降低外部影响来保证生态环境体系的多元化。

2.3尊重历史和文化

河流的历史是组成河流生态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以河道变化的历史进程为代表,河流生态体系的恢复应该基于河道变化的历史。河流景观同样也隶属于城市景观,对于拥有漫长历史的河流来说,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既是水污染控制的需求,也是呈现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需求。在修复生态环境时,必须尊重历史背景,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城市河道水资源治理的具体措施

3.1做好整治规划工作

在对水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处理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状况,针对问题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污染问题也不能够采取一蹴而就的方针,应当结合“生态环境健康”的基本需求,进行详细而完善的规划,尊重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科学规律,以高效率、有计划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另外,城市发展需要有特色,需要突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文的展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河道。

3.2综合治理河道

在河道的治理上,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清理垃圾。治理河道的首要工作便是有效清理垃圾,确保河道的畅通,同时解决垃圾积累导致的污染问题。而在清理过程中,除了要将河道中堆砌的垃圾捞出外,还要对水质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除菌、消毒、除味等。第二,加固河道。因为长期缺乏对河道的管理,一些河床已经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若不进行河道的加固,在清理之后还会出现其他状况。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形式。

3.3适时清淤

不论是自然河道还是经过改造的河道,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都会在河底存在大量的淤泥,平均深度为0.5~0.8m,对水流起到阻碍作用,使河床升高,严重影响河道的排水,同时还会减少灌溉水量。因此,应在枯水期利用挖泥船对河道进行适度清淤,或在河道附近开挖河槽,以使河道更加通畅。

3.4加强水体流动

部分河道由于常年的流水作用及底部的淤泥沉积,会使水体流速放缓,这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利于水体的良性循环,需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水体流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开坝等起到贯通水系的作用,根据河道周边的水文条件把河道水系之外的水源引入河道内,从而达到汇聚水源、提高通畅性的目的。

3.5生态护岸

在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护岸措施较为常见,这项技术的应用可对塌方等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可净化河道水体,保护河岸整体结构。

3.6雨污分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道易遭受污染,同时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污染问题进行防治。科学规划排水体制的方式有雨污分流、截污治污、污水统一排放等,可改善河网的水体质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3.7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由于河道周围居住大量的居民,因此应加大对环保宣传的力度,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居民都能参与到河道和水环境保护的监督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使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实,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3.8建立长效清理机制

城市需要对河道的清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道的持续畅通。而清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垃圾的清理。城市对于河道垃圾的清理,必须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纵然城市居民素质提升,也会因其他因素造成河道里出现大量垃圾。二是淤泥的清理。河道的淤泥会直接影响到蓄水容量,淤泥过多便会减少河道蓄水,继而在雨季时出现洪涝状况;另外,淤泥也会影响到河道的流速,而流速则关系到河道的自净能力。所以,有效清除河道淤泥,不仅能够抵御城市洪涝灾害,还能够帮助河道实现自主生态平衡。

结语:

总之,一定要重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治理。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研究存在不足,希望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河流水环境生态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56-57.

[2]张肖琪.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现代园艺,2017(06):78-79.

[3]屠秉坤,姚乾秦.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07):23-25.

[4]赵铮,陈逸致,赵丽梅.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对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26-27.

论文作者:刘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措施探析论文_刘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