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疗效观察论文_朱庆涛

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 容城 07170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1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14例,给予丹参川芎嗪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137例,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分别在注射开始后30min、60min、90min给予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min、60min、90min总有效率分别为29.2%、78.83%、89.7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盐酸纳洛酮;丹参川芎嗪;眩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表现为脑部功能性障碍,即头昏、头重脚轻、脑内摇晃视物旋转如坐舟船,常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患者在睁眼或者头部活动时症状加重,起病突然,急诊患者要求迅速缓解症状,笔者应用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诊颈性眩晕,大多能迅速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及排除病例标准:急性发作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患者,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及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选取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颈椎病椎动脉型),排除耳性(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炎、晕动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中毒性(急性发热、尿毒症、糖尿病)、眼源性、头颈部外伤等引起的眩晕患者。

实验分组及治疗方法:选择2009-10—2014-12在我院急诊就诊的眩晕患者,经急诊头颈部CT或者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排除非颈性眩晕,选取符合颈性眩晕的2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7例,其中男77例,女6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6岁;对照组共114例,其中男66例,女48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1.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其伴随症状及用药剂量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50ml中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15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观察时间:两组治疗时间约90min,分别以注射开始后30min、60min、90min、给予疗效评定。

1.2 疗效判定标准

眩晕程度评定参照量表[1]:1显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评分>6分);2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明显减轻(评分>4—6分);3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评分<4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资料用列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0min、60min、90min疗效评定比较见表1—3。

两组分别在治疗30min、60min、90min后的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起到了明显改善眩晕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眩晕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觉自身旋转、摇晃。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其病理基础大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椎基底动脉或脑功能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及血管痉挛等有关。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1在体内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拮抗β-内啡肽的增高,迅速解除中枢抑制。2解除β-内啡肽对神经的损害,减少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3抗凝,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量,从而逆转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4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细胞及神经传导功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由丹参、川芎药材提取精致而成,其提取成份为丹参素及川芎嗪。丹参素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等;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减轻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及活血化瘀等。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钙拮抗作用,减少细胞内钙超载,抗脂质过氧化,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同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川芎嗪能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粘附分子表达,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2-5]。

本资料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纳洛酮发挥了拮抗β-内啡肽的增高、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清除氧自由基及抗凝、降低全血粘滞度、增加脑血流的作用;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后者促进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增加脑血流,因而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实验中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起效快,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2]王丽丽,杨国凯,高美珠,等.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04-105.

[3]何晶.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5,23:30-32.

[4]王红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3):1432-1433.

[5]王霞,张静,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1,(10B):70-71.

论文作者:朱庆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疗效观察论文_朱庆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