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二维图纸中电缆长度测量的半自动化实现论文_崔凤强

(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 510663)

摘要:电力变电站设计需要统计站内各种电缆长度,本文在传统CAD二维图纸设计的情况下,借助excel表格的计算能力,根据工程图纸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的输入参数,初步实现变电站工程设计工作中电缆长度统计的自动化计算,减少电缆清册卷册的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用人成本。

关键词:电力设计;二维;电缆清册;自动化计算。

引言

输变电工程设计工作,目前绝大多数电力设计院还是使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平面的设计,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工作中统计计算部分的自动化实现,比如本文的电缆清册卷册。电缆清册卷册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全站的电缆进行测量长度并统计,由于二维平面的局限性,难以自动完成,设计人员还是需要画出每一条电缆的路径,测量长度,最后进行汇总统计。作者在从事这个卷册工作之初,就发现该卷册技术含量相对低,流程重复性高,不适于长期借助人力实现,却恰是计算机的长处所在。

现状描述:

“电缆清册”卷册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起点”和“止点”测量出每条电缆的长度,并根据“电缆型号”和“电压等级”进行统计汇总,以供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电缆的采购。

电网中一座GIS变电站中的电缆通常有几千根之多,若是传统敞开式配电装置的变电站,其中的电缆还会更多,通常需要一个熟悉变电站构成的人员花费1周甚至更多的时间,这种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安排一个熟练的电力设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人力资源性价比很低。

变电站是电网中实现电力变换、分配和控制的节点,按照区域主要分为主变区(室)、高压侧配电装置区(室)、中压侧配电装置区(室)、低压侧配电装置区(室)、无功补偿区(室)、继电保护区(室)、通信区(室)、蓄电池区(室)、消防综合控制区(室)、警传室、有些变电站会根据需要设置电缆夹层。各个区域内的配电装置排列,有一定的次序。不同区域(室)之间的路径通常只有1个主要通道,不同层之间主要通过电缆竖井连通。

本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各个房间的配电装置排列次序,找出规律,实现同一区域内不同配电装置间的路径计算,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区域装置之间的路径计算。

本文以实际中的某220kV变电站为例,具体说明。

根据实际电缆清册数据,本工程电缆数量有近1500根,其中一端甚至两端都在继保通信室的电缆占有绝大多数。

一、基础数据

1、220kV配电装置室

根据220kV配电装室平面布置图的特点可知,该室标高为13米层,该室内的电缆主要通过二次电缆沟与其他设备连接,通过测量并输入各间隔的汇控柜到电缆沟出口的距离,便可方便实现自动统计。

220kV配电装置室平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220kV配电装置室平面布置图

2、20kV配电装置室

本站该电压等级间隔设备均为开关柜设备,其外观尺寸基本一致。根据20kV配电装室平面布置图的特点可知,该室标高为1.5米层,开关柜为双列布置,室内开关柜的电缆主要沿-1.5米层(电缆夹层)的电缆支架敷设,通向本层其他设备,或通过电缆竖井,最终通向继保室屏柜和其他各层设备。通过计算并输入各屏柜到电缆竖井的距离,便可方便实现自动统计。

20kV配电装置室平面布置图见图2:

图2 20kV配电装置室平面布置图

3、继保室/通信室

本站继保室含通信室,其设备外形规格一致,柜子宽×深为0.8×0.6米,根据继保通信室的大小,分为保护屏区域和通信屏区域,具体布置见图3。

图3 继保室/通信室平面布置图

4、无功设备区

本站共有9组无功电容器组,其外形尺寸一致,均为xxx,其路径规律同220kV配电装置室类似。通过测量并输入各屏柜到本区域接口的距离,便可方便实现自动统计。

电容器室平面布置图见图4:

图4 电容器室平面布置图

5、主变区

本站共有4台主变,其外形尺寸一致,其路径规律同220kV配电装置室类似。通过测量并输入各屏柜到本区域接口的距离,便可实现自动统计。

主变区平面布置图见图5:

图5 主变区平面布置图

二、对各区域进行程序实现

总结归纳完各种区域设备布置规律,便可以根据规律对其进行程序实现。本工程的5个主要区域中,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第一类是屏柜排列为2列及以上的区域,主要包含20kV配电装置室、继保/通信室。

第二类是屏柜排列为1列的区域,主要包含220kV配电装置室、无功设备区。

第三类是设备数量少的区域(一般少于10台,甚至6台)。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到某个区域,如本工程主变区域可以归类到20kV配电装置室进行计算,以尽量减少计算过程中调用的分区。

第一类区域计算格式及要点:

1)根据图纸对本区域内屏柜进行布置。

2)输入本区域编码、楼层层高、屏柜长宽、排列行间距等主要参数。

3)读取实际电缆的起止点信息,并判断是否属于本区域(起止点均在本区域、只有1个在本区域、两点都不在本区域)。

4)起止点均在本区域:分别读取起止点的行列坐标,该线缆在本区域内的长度=行坐标差×本区域行间距+左右方向的列路径取小。

5)只有1个在本区域:取本区域点坐标和本区域与另一区域的接口点坐标,然后计算路径参考起止点均在本区域情况的路径计算方法。

6)两点都不在本区域:该线缆在本区域内的长度为零。

以B区为例:

屏柜布置图为

计算过程:

第二类区域计算格式及要点:

1)根据图纸对本区域内屏柜进行布置。

2)输入本区域编码、楼层层高、屏柜长宽、排列行间距等主要参数。

3)设置本区域平柜接口原点,并填写本区域其他平柜与接口原点的距离信息。

4)读取实际电缆的起止点信息,并判断是否属于本区域(起止点均在本区域、只有1个在本区域、两点都不在本区域)。

5)起止点均在本区域:分别读取起止点距离接口原点的距离信息,该线缆在本区域内的长度=起止点距离接口原点的距离信息之差。

6)只有1个在本区域:该线缆在本区域内的长度=取本区域点距离接口原点的距离。

7)两点都不在本区域:该线缆在本区域内的长度为零。

以220kV配电装置室区域为例:

该线缆最终长度=各路径长度和+区间路径+辅助长度。

辅助长度一般包含线缆制作长度、转完附加、平柜引上等。

最终起点为25B,终点为111L的电缆长度为B区的路径10.8米+L区的路径26米+区间路径49.5米+辅助长度10.5,最后取整结果为97米,考虑1.05的裕度,最后为102米。

最终对所有电缆按照型号进行汇总统计

三、结束语

本计算方法主要针对于采用二维平面图纸做工程设计的工作,尤其是在电缆数量庞大的情况,采用本方法将减少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方便后期的数据调整。

论文作者:崔凤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二维图纸中电缆长度测量的半自动化实现论文_崔凤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