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学课教法初探论文

老年文学课教法初探论文

老年文学课教法初探

□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大学 马长明

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教学方法亦是如此。笔者在高中任教四十余载,来老年大学文学班任课后,深感教育对象变了,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有味、有乐、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ST-SNE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计算高维空间中数据点间的二阶邻近距离并将距离转化为联合概率矩阵P,接着随机初始化低维空间中的数据分布并根据数据点间的欧氏距离生成联合概率矩阵Q,最后使用梯度下降法最小化P与Q之间的差异。

一、有意识地反复。 面对老年学员教学,有些知识不要以为讲过了就可以不讲了。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结合新授课文反复讲。

比如古体诗词的格律,在选讲唐诗宋词时我已经较系统地介绍过了。但是对“一三五不论,不是不论,二四六分明,一定分明”的知识,对“拗救”的方法,对什么是“孤平”“合掌”的知识,我会结合所讲授具体作家作品,反复讲解。用反复讲解唤醒学员的记忆,联系他们已学的知识,以理解新学的内容。再如,在讲解杜甫的七律《客至》时,对“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 “但”的理解,我让学员联系以前学过的《卖油翁》“但手熟耳”中的“但”,《木兰辞》“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进行理解,使他们懂得了这句诗里的 “但”不作“但是”讲,而是“只”的意思。

二、运用比较法。 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会在讲课中用中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在讲解了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后,又特地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对两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使学员认识了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而了解了这两位生活在同一个世纪的戏剧家,同时在异地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他们是世界文学阵容中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的思想光芒,一直照耀到当代。

通常用的比较方法还有,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通过种种纵比、横比,以开拓学员的视野,加深对所学作品的理解。

Overview o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isomeric alkanol alkoxylate sulfates 9 35

“讲故事”不但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普及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更使学员认识到,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三国演义》不等于《三国志》,“此曹操”不等于“彼曹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真实性和文学真实性的区别。

三、加强趣味性。 加强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注重采用“讲故事”的手段以提高文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在介绍作家生平时,在讲解诗词歌赋中所用典故时,在解释名句名言、成语俗语时,我都努力原汁原味地讲述相关故事或者典故。用故事生动的情节、隽永的内涵,感染、启发学员,以使他们深刻理解、掌握所授知识,并容易记牢。

四、激励学员读写结合。 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保健的角度出发,引导学员养成常读常写的习惯。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多重耐药菌感染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因素为自变量赋值后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因素后,显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出现急性感染期频次(≥3次/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次/年)、吸烟史、变态反应性鼻炎、引流不畅、抗菌药物使用频次(≥3次/年)等仍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表2)。

为此,我列举了宋代作品最丰的大诗人陆游。陆游85岁的高寿在古代是很少见的。他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读书有味身忘老”“病中书卷作良医”。他读书一生,写作一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告诉学员,学习诗文、创作诗文,也是很好的大脑“健身操”,能延缓衰老。以此与学员共勉,并鼓励引导学员勇敢创作。鼓励之下,文学班有些学员将自己的作品拿来,要求帮忙修改。我会及时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还与学员当面研究如何改笔,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几年来,学员的作品纷纷见诸报端,频频得奖,我深感欣慰!

(摘编自《南通市老年教育优秀论文集》)

标签:;  ;  ;  

老年文学课教法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