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节水农业新技术,水稻含水层灌溉

又一节水农业新技术,水稻含水层灌溉

一、节水农业又一新技术水稻无水层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花,黄彦,郑文生,王柏[1](2018)在《黑龙江省高效节水技术研究应用十年回顾》文中提出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承担和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些年,农业旱灾频繁出现,导致作物减产、农民减收,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十年来开展了水旱田高效节水研究,凝练了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及管理模式,广泛用于全省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和高标准灌区工程建设。其研究成果为黑龙江省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口粮安全做出贡献。

方泽涛,李伏生,刘靖雯,王楷,董艳芳,黄忠华,罗维钢[2](2017)在《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N2O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晚稻和早稻不同时期稻田N2O排放和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和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的影响,并分析稻田N2O排放通量与NR、NiR和HyR活性的关系.两季试验均设3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CIR)、"薄浅湿晒"灌溉(TIR)以及干湿交替灌溉(DIR)]和2种施氮处理(N1:100%尿素;N2:50%尿素+50%猪粪).结果表明:N2处理下,TIR模式早稻产量较CIR模式提高20.9%,DIR模式早稻产量和两季总产量较CIR模式分别提高37.4%和21.6%.相同施氮处理下,CIR模式土壤NR和NiR活性大于DIR模式,DIR模式土壤HyR活性在分蘖期、孕穗期和乳熟期显着大于CIR模式.与N1相比,C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R和NiR活性在孕穗期分别提高12.5%-15.1%和12.2%-25.4%;T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iR活性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11.9%-16.9%和17.6%-27.1%,以及土壤HyR活性在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4.3%-40.8%和10.1%-41.8%;DIR模式下N2处理土壤NiR活性在乳熟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18.0%-26.1%和4.9%-12.9%,以及土壤HyR活性在孕穗期提高27.2%-40.3%.DIR和N2互作显着降低分蘖期和乳熟期土壤NR活性,提高土壤HyR活性.CIR和TIR模式稻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乳熟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两季水稻N2O总排放量的顺序为DIR-N2>DIR-N1>TIR-N2>CIR-N2>TIR-N1>CIR-N1;两季稻田N2O排放通量与Hy R活性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3-0.431).因此DIR和N2互作提高了稻田水稻产量、N2O排放量以及分蘖期、乳熟期土壤HyR活性,但降低了土壤NR活性,且土壤HyR活性显着影响N2O排放通量,其结果可为稻田N2O减排提供依据.

王楷,李伏生,方泽涛,董艳芳,刘靖雯,黄忠华,罗维钢[3](2017)在《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及其与有机碳组分关系》文中认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下早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碳(S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微生物量碳(MBC)和甲烷氧化菌(MOB)数量的变化,以及水稻生育期内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当日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SOC、LOC、MBC和MOB的关系,以期获得稻田甲烷减排的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两季试验均设3种灌溉模式,即常规灌溉(C)、"薄浅湿晒"灌溉(T)和干湿交替灌溉(D);2种施氮量,即120 kg·hm-2(N1)和150 kg·hm-2(N2)。结果表明,N1时D模式土壤SOC含量在晚稻乳熟期和早稻孕穗期较高,N2时早、晚稻4个时期SOC含量均以D模式最高;早晚稻土壤LOC含量以D模式较低,土壤MOB数量均以C模式较低,而MBC则以C模式较高。N2处理稻田MOB、SOC、LOC和MBC含量均高于N1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量在分蘖期和乳熟期较高,而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较低。D模式早、晚稻全生育期甲烷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均显着低于T和C模式,而N2处理这些指标均高于N1。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受土壤MOB、LOC和MBC的直接影响和SOC含量的间接影响,在干湿交替模式和施氮量120 kg·hm-2下稻田甲烷排放量最低。

侯建英[4](2014)在《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据估算,我国水田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较低,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北方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最大的省份。因此,研究水稻的增产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水稻灌溉用水量,对缓解本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通过探究最优灌水模式,优化水稻水生产模型,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水稻种植农艺标准的节水栽培模式,用于指导本地区水稻节水、节肥生产,从改变生产习惯解决水稻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水稻灌溉模拟试验,根据水稻生育阶段的特点,把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作为试验的4个主要生育阶段,分控制灌溉、浅湿干灌溉、农时灌溉、常规灌溉(CK)四种灌溉模式对不同时期的水稻进行灌溉,测量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成熟期各灌溉模式株高明显不同,3种节水灌溉处理水稻株高整体低于常规模式,其中成熟期水稻株高最矮的是浅湿干模式为99.5cm,控制灌溉成熟期株高101.2cm,农时灌溉成熟期水稻株高102.3cm,常规灌溉成熟期水稻株高106.1cm;主要体现为拔节期后采用节水灌溉可以控制水稻茎秆的伸长。各处理生育无显着差异,三种节水灌溉处理成熟期均较常规略早。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可显着减少水稻生产用水;控制灌溉处理用水总量最少,较常规灌溉相比每亩可省水170.05m3;浅湿干较常规灌溉相比每亩省水160.08m3。2013年本地区水稻平均收购价格为2.8元/kg,控制灌溉每公顷较常规灌溉增效1048元,浅湿干较常规每公顷增效793元,农时灌溉较常规每公顷增效670元。控制灌溉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节水效果也最为明显,对于增加水稻经济效益效果最显着,从理论上最为适于本地区推广应用。但结合本地区现有的生产条件、规模、农时、气象条件,浅湿干模式更易于操作,更容易被种植户接受,推广较容易。

房利挺[5](2012)在《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概述了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的现状,总结了农业节水经验和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宇锋[6](2012)在《不同灌溉方式与施肥下水稻生理、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文中指出为深入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理响应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水稻品种需水规律和生理响应,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水稻光合生理、根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影响,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生态,水稻生长和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田间试验设2种灌水方式,即常规灌溉(FIR)和控制灌溉(CIR),和3个水稻品种,即两系超级杂交籼稻组合:中浙优1号;三系杂交籼稻组合:特优63和常规稻品种:油占8号。盆栽试验1设3种灌溉方式,即FIR、CIR和间歇灌溉(IIR),和3种施肥水平,即不施肥(F0)、低肥(FL)和高肥(FH)。盆栽试验2设3种灌溉方式,即FIR、CIR和IIR,和3种有机无机氮(N)比例,即60%无机N+40%有机N(F1)、80%无机N+20%有机N(F2)、100%无机N(F3)。主要结果如下:1.田间试验表明,控制灌溉比常规灌溉节约灌水量60%-75%。3个水稻品种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方式叶片叶水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之间差异不明显;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谷草比,结实率和实际产量的之间差异也不明显。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虽不显着增加水稻产量,但显着节约灌水量。2.盆栽试验1表明,与FIR处理相比,CIR和IIR处理提高中浙优1号3个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增加中浙优1号对强光的光合能力和弱光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光饱和点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此外,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施肥料提高中浙优1号光合机能。3.盆栽试验1还表明,CIR、IIR处理提高中浙优1号拔节、抽穗和乳熟期根系活力,增加单株根长、根重、根干重和根体积,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F0相比,FH和FL提高中浙优1号系活力,增加单株根长、根重、根干重和根体积,NR和GS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盆栽试验2表明,与FIR相比,CIR和IIR处理水稻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下降31.3%和15.9%,平均理论产量也分别下降31.9%和15.9%,因此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不明显。与F3相比,F1和F2的平均理论产量增加20.1%和14.2%,FIR条件下,WUE分别提高37.3%和25.5%。通径分析表明,在不同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条件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在间歇灌溉条件下,在总施N量不变时,配施40%有机N肥降低水稻耗水量,并适当提高水稻产量。5.盆栽试验2还表明,各处理从孕穗期至抽穗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而从抽穗期至乳熟期则逐步下降;CIR和IIR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MBC和MBN一般高于FIR处理;有机无机N肥配施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MBC和MBN一般高于单施无机N肥。因此,在有机无机N配施下,节水灌溉方式(CIR和IIR)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土壤微生物活性。6.盆栽试验2中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16s rDNA分析表明,抽穗期和乳熟期FIR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与CIR和IIR处理明显不同,而有机无机N肥配施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单施无机N肥土壤差异不明显。

朱士江[7](2012)在《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在其生产过程中面临着水资源日趋紧张及温室气体排放日渐增大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盆栽试验、大田试验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寒地稻区现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控制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及淹灌对水稻生物量、天然降水利同率、水分利同效率及灌溉水利同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的CH4及N2O的排放规律,并就其中一些影响CH4及N20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估了不同灌溉模式的温室效应。采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筛选适合寒地黑土稻作区的环境友好型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单位水量来看,控灌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间灌和湿润灌溉居中,淹灌最低。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表明,控灌效率最高,灌溉水生产效率为2.59kg·m-3,水分生产效率为1.55kg·m-3;间灌次之,灌溉水生产效率为2.22kg·m-3,水分生产效率为1.40kg·m-3;湿润灌再次之,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93kg·m-3,水分生产效率为1.22kg·m-3;淹灌最低,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38kg·m-3,水分生产效率为0.97kg·m-3。2.有效降雨量在水稻耗水量中的比例,控灌水稻有效雨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0.05%,淹灌最小为29.55%,湿润灌溉和间歇灌溉居中,分别为36.48%和36.96%;在天然降水利同率方面,淹灌为83.51%,控制灌溉为72.05%,湿润灌溉为89.32%,间歇灌溉为76.93%。3.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淹灌模式下的CH4排放量最大,间歇灌溉次之,湿润灌溉再次之,控制灌溉最小。淹灌模式下的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49mg·m-2·h-1,累积排放量为6.46g·m-2,温室效应1356.51kgCO2·ha-1;间歇灌溉模式下的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1mg·m-2·h-1,累积排放量为5.47g·m-2,温室效应1149.52kgCO2·ha-1;湿润灌溉模式下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36mg·m-2·h-1,累积排放量为3.52g·m-2,温室效应739.18kgCO2·ha-1;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为0.97mg·m-2·h-1,CH4累积排放量为2.51g·m-2,温室效应526.49kgCO2·ha-14.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控制灌溉模式下的N2O排放量最大,间歇灌溉次之,湿润灌溉居三,淹灌最小。控制灌溉模式下的水稻N2O平均排放通量为29.71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77.01mg·m-2,温室效应为238.72kgCO2·ha-1;间歇灌溉模式下的水稻N2O平均排放通量为26.53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68.47mg·m-2,温室效应为213.19kgCO2·ha-1;湿润灌溉模式下的水稻N2O平均排放通量为26.14μg·m-1·h-1,累积排放通量为67.761mg·m-2,温室效应为210.16kgCO2·ha-1:淹灌模式下的水稻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4.23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36.88mg·m-2,温室效应为114.32kgCO2·ha-1。5.除湿润灌溉外,其他三种灌溉模式CH4排放通量峰值均在分蘖期出现,湿润灌溉则较之滞后,在拔孕期出现;N2O排放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四种灌溉模式下的稻田均在分蘖期和黄熟期出现峰值;较淹灌而言,控制灌溉、湿润灌溉及间歇灌溉三种模式均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降低CH4与N2O总的温室效应。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通过盆栽试验和SWBM理论计算不同灌溉模式的天然降水利用率,明确给出两种计算方法。2.在我国高寒地区开展了寒地水稻温室气体排放试验研究,提出了不同灌溉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成果,填补了寒地水稻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空白。

李青峰[8](2010)在《植物黄金水位栽培法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寻找植物节水栽培排灌的最佳水位,在广泛吸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笔者经过多年对多种植物多方面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种节水、省肥、高产、环保的栽培方法,称之为“黄金水位栽培法”。黄金水位栽培的关键是植物栽培的排水水位设计在根系从上往下的黄金分割位置。用黄金水位理念设计了侧腰开孔专利盆钵,本文通过采用花卉、蔬菜、水稻为试验材料,用黄金水位栽培法与传统方法做试验对照及专利盆钵与传统盆钵做试验对照,得出试验结果如下:黄金水位处理的彩叶草壮苗指数、发根数、发根长、根球直径、根球体积、鲜重极显着高于对照。基茎粗、干重显着高于对照。广东万年青带肥扦插试验表明:黄金水位无肥扦插的绿叶数极显着高于对照,极显着低于有肥扦插,总根数黄金水位无肥扦插显着高于有肥扦插,极显着高于对照。激素测定表明:广东万年青黄金水位无肥扦插的根系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增加,赤霉素和脱落酸浓度下降。生物产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水位线有一产量高峰。黄金水位栽培的吉祥草在鲜重、干重、绿叶数、苗高上也显着高于有底孔栽培。水稻栽培试验表明:水稻分蘖、总粒数、实粒数、着粒密度、穗长、单蔸穗重、千粒重与产量,黄金水位栽培显着高于对照。本研究还验证了黄金水位栽培大田机械开沟的可行性。白菜串联栽培与独立栽培相比,单株重量和单盆总产量增长幅度分别为58.96%和56.66%,均达极显着水准。马铃薯、萝卜等试验都有相应的结果。多种植物栽培与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专利盆钵较传统盆钵可以节约肥料50%以上,保水保肥效果显着,从而达到了盆栽作物增产增收的效果。黄金水位专利盆钵较传统盆钵可以减少1/3的浇水次数和用水量。

魏晓敏[9](2010)在《寒地水稻节水增产技术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同时,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支撑,生产每亩的灌溉用水量高于800m3,生产1kg稻谷需灌溉1~2t水。其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左右,占我国农业总用水量的65%以上,堪称全社会第一用水大户。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大国,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0亿m3,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据估算,我国水田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约为0.8kg/m3,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因此加强水稻节水高产技术的研究对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北方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最大的省份。全省水稻灌溉年用水量达160亿m3,占农业年用水量的93%,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4左右。因此,研究水稻的增产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水稻灌溉用水量,对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和水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的田间试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通过研究不同的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和常规灌溉技术)模式、栽培模式以及水稻品种对水田节水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寻求控制灌溉技术模式下寒地水稻节水增产的最佳技术组合,以期为黑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为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发育状况的动态分析,得出在控制灌溉模式下对水稻各个生育期适宜的水分控制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改善了水稻的生长环境,使养分和水分能够合理地分配到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促使水稻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生理生态特征和群体结构。2、采用控制灌溉模式和适宜的栽培密度及适宜的优良品种的集成模式,能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王友芬,隋国民,王一凡,侯守贵,于广星,陈盈[10](2008)在《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从水稻节水栽培的技术原理、核心技术及重要技术创新、主要关键技术及其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年来采取不同学科、跨地区、多层次、联合攻关和潜心研究,在水稻栽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与实践表明,水稻节水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1981年~2005年,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开展了全方位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不断创新和吸取群众经验,在长达25年间,进行各项技术集成、组装与配套,建立了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经过不断深入开发和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我国水稻栽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节水农业又一新技术水稻无水层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水农业又一新技术水稻无水层灌溉(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高效节水技术研究应用十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技术发展与需求
3 水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3.1 项目支撑
    3.2 取得的研究成果
        3.2.1 研发了装配式矩型混凝土渠道, 确定了防渗、防冻胀措施
        3.2.2 提出了适宜寒冷地区的管道化灌溉技术模式
        3.2.3 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田间示范工程
        3.2.4 建立了水稻全生育期节水控制灌溉制度
        3.2.5 提出了节水控制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4 旱田节水技术研究
    4.1 项目支撑
    4.2 取得的研究成果
        4.2.1 抗旱保墒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4.2.2 形成了东北半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集成模式
        4.2.3 玉米膜下滴灌设备与技术集成模式
5 未来研究方向

(2)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N2O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土壤采集与测定
    1.4 稻田N2O采集和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2 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稻田NR活性的影响
    2.3 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稻田Ni R活性的影响
    2.4 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稻田Hy R活性的影响
    2.5 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对不同生育期稻田N2O排放量的影响
    2.6 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3 讨论与结论

(3)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及其与有机碳组分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气体采集与分析
        1.3.1 甲烷排放通量计算[14]
        1.3.2 甲烷排放量计算
    1.4 土壤采集与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SOC及其组分的变化
    2.2 不同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变化
    2.3 不同处理稻田甲烷排放的变化
    2.4 相关性分析
    2.5 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4)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自然条件
        1.1.2 水稻种植现状
        1.1.3 过度灌溉带来的影响
        1.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主要节水灌溉模式及其特点
        1.3.1 现有主要节水灌溉模式及其特点
        1.3.2 现有主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关键措施
        1.3.3 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比较
    1.4 水稻生理生态节水中的水资源优化利用
        1.4.1 水稻的生理节水
        1.4.2 水稻的生态节水
    1.5 黑龙江地区水稻生产及现有灌溉模式
        1.5.1 黑龙江地区水稻生产现状
        1.5.2 黑龙江地区水稻生产灌溉模式现状
    1.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分析
        1.6.1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6.2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1.7 红旗岭农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分析
第二章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2 红旗岭农场水稻常规灌溉各时期用水量
        2.1.3 红旗岭农场 2013 年降雨量蒸发量调查
    2.2 试验方案
        2.2.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设计
        2.2.2 观测项目、时期与方法
    2.3 农田管理及配套农艺要求
第三章 试验调查与数据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和个体变化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分析
    3.3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用水量分析
    3.5 各灌溉模式效益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现状
    1. 全市农业用水状况。
    2. 全市节水灌溉设施现状。
    3. 全市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应用模式。
二、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基础研究滞后。
    2. 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投资力度不足。
    3. 小规模种植管理模式制约喷微灌发展, 先进灌溉设施建设速度偏慢。
    4. 推进高效农业节水政策不完善。
三、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支撑体系。
    2.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积极推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 研究制定扶持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
    4. 开展高效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提高农业节水科技含量。
    5. 建立完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6)不同灌溉方式与施肥下水稻生理、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稻常规灌溉作用与不足
        1.2.2 水稻节水灌溉的作用与分类
        1.2.3 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理响应与产量构成因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灌水量
        2.2.2 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理响应
        2.2.3 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
    2.3 讨论和小结
第三章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光合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灌溉方式和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2.2 灌溉方式和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3.2.3 灌溉方式和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4 灌溉方式和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5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灌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灌溉方式对中浙优1号光合生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3.3.2 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光合生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根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测定项目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根系生长的影响
        4.2.2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2.3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号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根系生长的影响
        4.3.2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中浙优1号氮素代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灌溉方式和有机无机N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5.2.2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产量构成和理论产量的影响
        5.2.3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5.2.4 水稻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5.2.5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主成分分析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配施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4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2.2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土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2.3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比例对水稻土壤微生物量C和N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N配施下水稻土微生物16S RDNA测序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7.1.4 统计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创新点
    8.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灌溉模式研究进展
        1.3.2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效应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处理
        2.1.2 试验观测内容
        2.1.3 主要研究内容
    2.2 结果分析
        2.2.1 水稻分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指标
        2.2.2 天然降水利用率
        2.2.3 水分利用效率
        2.2.4 灌溉水利用率
    2.3 讨论
3 覆膜灌溉与地下水灌溉试验研究
    3.1 寒地稻作覆膜灌溉试验研究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1.3 结论
    3.2 地下水灌溉试验研究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2.3 讨论
4 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稻田CH_4 和N_2O排放规律及温室效应评估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处理布置
    4.2 田间采样
        4.2.1 静态箱设计
        4.2.2 气样采集
    4.3 室内化验
        4.3.1 色谱条件配置
        4.3.2 气体浓度检测
        4.3.3 气体通量计算
    4.4 结果分析
        4.4.1 CH_4排放变化规律
        4.4.2 N_2O排放变化规律
        4.4.3 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及温室效应
    4.5 讨论
    4.6 结论
5 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减排综合效应评价
    5.1 基于RAGA算法的PPC模型
        5.1.1 投影寻踪模型建模步骤
        5.1.2 RAGA建模步骤
    5.2 不同灌溉模式综合评价指标排序
        5.2.1 生育特征指标排序
        5.2.2 温室效应指标排序
        5.2.3 节水效应指标排序
        5.2.4 综合效应指标排序
    5.3 讨论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植物黄金水位栽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节水栽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植物节水机理研究
        1.2 灌溉方式研究
        1.3 关于断根栽培
        1.4 关于控根育苗容器
        1.5 关于房顶绿化
    2 黄金水位栽培法
        2.1 黄金分割率
        2.2 黄金水位栽培法简介
        2.3 黄金水位栽培研究的科学意义
        2.4 黄金水位栽培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黄金水位栽培法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质
        1.2 肥料
        1.3 栽培试验容器
        1.4 测试分析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位植物的栽培试验
        2.2 不同水位植物的扦插试验
        2.3 不同水位的水稻育苗试验
        2.4 不同基质的黄金水位栽培试验
        2.5 黄金水位栽培法的施肥技术研究
        2.6 以植物定容器—同一植物不同大小容器的栽培对比试验
        2.7 以水位定肥料—不同施肥量的栽培对比试验
        2.8 黄金水位栽培法的应用技术研究
    3 讨论
        3.1 黄金水位栽培法实现了光合作用最优化
        3.2 黄金水位栽培法实现了根系生长发育的最优控制
        3.3 黄金水位栽培法提供了植物栽培研究新平台
        3.4 黄金水位栽培法提供了植物激素研究新平台
        3.5 黄金水位栽培法为持续稳产的高产田建设提出了新标准
        3.6 黄金水位栽培法有望实现智能自动控制
        3.7 黄金水位栽培法适用面广
第三章 结论
    1 黄金水位栽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 黄金水位栽培法可以大量节约资源
    3 黄金水位栽培法可以实现高产优质
    4 黄金水位栽培法可以净化生态环境
    5 黄金水位栽培法找到了节水灌溉和优质高产的最佳平衡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主持课题表
已发表相关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图片

(9)寒地水稻节水增产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1.2.2 水稻栽培模式研究
        1.2.3 水稻施肥技术研究
        1.2.4 水稻品种研究
        1.2.5 水稻节水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1.2.6 水稻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1.2.7 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1.3 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预期成果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方案
    2.3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4 农业措施
    2.5 水稻生育期划分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发育分析
        3.1.1 茎蘖动态
        3.1.2 株高生长动态
        3.1.3 叶面积动态
        3.1.4 干物质积累动态
        3.1.5 根系特征动态
    3.2 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3.2.1 有效穗数方差分析
        3.2.2 产量方差分析
        3.2.3 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的发展历程
2 水稻高产节水栽培的技术原理
3 水稻节水栽培体系研究创新
    3.1 水稻节水栽培体系的核心技术创新
    3.2 水稻节水栽培体系的其他重要技术创新
        3.2.1 生物节水技术的提出
        3.2.2 农艺节水技术的集成创新
        3.2.3 灌溉节水技术与田间工程及稻田管理节水研究
        3.2.4 化学节水与化控技术在水稻节水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3.2.5 水稻节水栽培农业气象指标研究
4 水稻节水栽培体系的基本内容
    4.1 抗旱品种的筛选
    4.2 培育耐旱壮秧
    4.3 采取少免耕与全旱整地
    4.4 运用不同节水栽植方式和调节种植制
        4.4.1 不同节水栽植方式
        4.4.2 调节种植制
    4.5 平稳促进与平衡施肥
        4.5.1 水稻节水栽培施肥的特点
        4.5.2 节水栽培条件下的施肥技术
    4.6 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
        4.6.1 浅湿干交替节水灌溉模式的建立
        4.6.2 无水层湿润灌溉技术
    4.7 化学节水与化学调控节水的应用及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和防除
        4.7.1 化学节水剂的研制与应用
        4.7.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抗旱方面应用
        4.7.3 水稻病虫草害化学防治与节水栽培
5 水稻节水栽培综合效益与前瞻
    5.1 水稻节水栽培综合效益
        5.1.1 经济效益
        5.1.2 社会效益
        5.1.3 生态效益
    5.2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前瞻

四、节水农业又一新技术水稻无水层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高效节水技术研究应用十年回顾[J]. 李芳花,黄彦,郑文生,王柏.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06)
  • [2]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N2O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J]. 方泽涛,李伏生,刘靖雯,王楷,董艳芳,黄忠华,罗维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6)
  • [3]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及其与有机碳组分关系[J]. 王楷,李伏生,方泽涛,董艳芳,刘靖雯,黄忠华,罗维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 [4]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研究[D]. 侯建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3)
  • [5]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J]. 房利挺. 经济师, 2012(11)
  • [6]不同灌溉方式与施肥下水稻生理、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D]. 刘宇锋. 广西大学, 2012(01)
  • [7]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D]. 朱士江.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8]植物黄金水位栽培法研究[D]. 李青峰.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9]寒地水稻节水增产技术模式研究[D]. 魏晓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5)
  • [10]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 王友芬,隋国民,王一凡,侯守贵,于广星,陈盈. 北方水稻, 2008(03)

标签:;  ;  ;  ;  ;  

又一节水农业新技术,水稻含水层灌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