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对比分析论文_李珊珊

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对比分析论文_李珊珊

山东师范大学

摘要:不同的新闻报道反映媒体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正是揭示媒体人的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两家媒体对于中国股市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中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的影响。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语篇对比

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是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在语篇分析领域成长迅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随着以新闻为主要载体的大众媒体的发展,合理的批评性分析,对于获取正确信息和理解作者真正意图十分重要。

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认为,社会集团成员在心理和认知上对自我和他人的极化性态度,体现在话语上就是:对集团内的人或事进行正面、积极描述,对集团外的人或事进行负面、消极描述。本文将重点以该理论为支持,通过对中英媒体的语篇分析来探究包含其中的意识形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股市中,股市的起伏跌涨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2016年上半年,股市起落尤为突出,国内外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道。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官方网站上的几篇报道为文本,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新闻转述形式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认识的偏差和对中国国际形象的颠覆,以及中国媒体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和对国民产生积极影响方面所采取的语言策略。

转述形式是指报道者引述别人话语时,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做出的选择。前者指报道者忠实地引述别人的原话,后者指转述原话的命题内容,而不拘泥于其措辞(辛斌 1998: 10)。与间接引语相比,直接引语具有更强的表达力。

(1)直接引语

《纽约时报》:One man said he was down about $10,000. “We’ve all lost money,” he said, growing irritated. “Everybody’s pretty much the same.”

在这段话里,通过对一名男性股民的采访,选用直接引语的方法,借当事人之口,并加入对气愤语气的形容,突出了股市萧条,股民们叫苦连天的现状,也从侧面表达报道者对中国股市的担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国日报》:“The Chinese economy is undergoing a fundamental structur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ectors are slowing down, but the exciting new sectors are attracting investments,” Li said.

文章引用参加会议的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的话,进一步说明“近期中国经济放缓,但早期复苏的迹象已经出现”的事实,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旨在说明专家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希望,这也是了中国本土媒体鼓舞人心的常见做法。

(2)间接引语

间接引语是指引用者转述别人的观点,在使用上往往会比直接引语包含更多的引用者自身立场。

《纽约时报》:

“They say they are fine, but they’re just saying it,” Mr. Yan said. “It’s a lot of money, after all.”

But Mr. Yan said there was a silver lining. Counseling sessions for couples had recently turned remarkably civil, he said, as husbands and wives found a common enemy in the market.

此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交互出现,采用间接引语表现股市除了使部分人心情抑郁之外的好处,即和谐夫妻关系,因为夫妇双方找到了股市这个共同的敌人。借用了医生的一句幽默调侃,体现了西方媒体一向幽默轻松的语言特色。

《中国日报》:On Saturday, China’s 21 major securities brokers announced they would spend no less than 120 billion yuan ($19.62 billion), or 15 percent of their total net assets, on blue chip Exchange Traded Funds.

通过间接引语引出对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证券交易所采取的措施的列举,并列出明确数字,很符合中国媒体人严谨认真的作风,列出庞大的支出数字也是为了表明政府救市的诚恳,起到安抚股民的效果。

结语

通过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于中国股市暴跌这同一个事件的不同新闻报道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是中立的传播媒介,而是表达人们意识形态的手段。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新闻报道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媒体看似客观的新闻报道,实际上都暗含着作者的主观意识色彩。而中国媒体者也受自身意识形态的,并在字里行间维护着自己的国际形象,表达着自己的政治立场。因此,作为读者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这种关系做出正确的评价。要提高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面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避免因片面的阅读而产生误解和偏见。

参考文献

[1]陈中竺. 批评语言学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1:21-27+80.

[2]支永碧.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27-32.

[3]辛斌. 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对比研究[J]. 当代修辞学,2014,04:43-50.

[4]戴炜华,高军. 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06:42-48.

论文作者:李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对比分析论文_李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