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影响分析论文_杨晓敏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影响分析论文_杨晓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影响。方法:研究选取在2018年7月1号至2018年9月30号接诊的36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观察组18例(综合性护理)、对照组18例(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小儿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呕吐缓解时长及疗效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呕吐缓解时长及疗效有效率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有效率;小儿腹泻;综合性护理

前言:小儿腹泻是一种病况表现常为排便次数多、大便稀水样的临床儿科疾病,该病起病较急,易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失衡、脱水,进而引发患儿营养不良问题,对患儿的正常发育有极大影响[1]。近几年诊治该病时多采用有效护理措施辅以治疗,本文研究分析了综合性护理对该病的效果,具体表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07-01日至2018-09-30日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合计36例。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18例),另一组为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18例)。两组性别上,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2、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3、5例;两组年龄上,观察组患儿0.4-4岁,平均为(1.79±0.45)岁,对照组患儿0.5-4岁,平均为(1.69±0.53)岁;两组病程上,观察组1-4天,对照组1-5天;将以上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纳入患儿存在大便蛋花、稀水样状,伴呼吸道发热、感染等问题,且年龄小于5岁,符合小儿腹泻病况。②无严重脏器功能问题者。

1.2.2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者。②患儿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方法

常规护理。包括予以患儿化学、物理降温,有效营养支持及相应补液治疗措施等。

1.3.2观察组方法

综合护理。内容如下:⑴臀部护理,医护人员需予以患儿家属讲解臀部护理相关知识,以避免患儿出现臀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情况,且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患儿臀部血液循环能力[2];⑵口腔护理,耐心、亲和地指导患儿饮用温开水,保证口腔湿润清洁。若患儿出现鹅口疮问题,医护人员可将碳酸氢钠溶液(1.4%)与碾碎的制霉菌素混合抹涂于患处;⑶膳食护理,母乳喂养需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则需多餐少食,食物一般为面条、牛奶及米汤类等易消化食品;⑷环境护理,医护人员护理时需穿戴一次性塑料围裙,一次一换,防止患儿出现交叉感染情况。此外,还需保持病房内外清洁、干燥、通风。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小儿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呕吐缓解时长及疗效有效率。其中疗效有效率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三个维度:无效表明患儿大便次数恢复及呕吐缓解情况基本无变化;有效表明患儿大便次数恢复及呕吐缓解情况有所改善,每日便次在4-6次之间;显效表明患儿大便次数恢复及呕吐缓解情况基本恢复正常,每日便次小于3次。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上,两组小儿腹泻患儿疗效有效率用“%”表示(x2验算);计量资料上,两组小儿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及呕吐缓解时长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t验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比较两组小儿腹泻患儿的各项术后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后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及呕吐缓解时长两项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单位:天)

组别大便次数恢复时长呕吐缓解时长对照组(例数=18)(6.54±1.49)(2.48±0.91)观察组(例数=18)(2.59±1.12)(1.51±0.63)P值<0.05<0.052.2比较两组小儿腹泻患儿疗效有效率

两组患儿各18例,对照组无效4例,有效8例,显效6例,有效例数为14例,疗效有效率77.77%,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7例,显效10例,有效例数为17例,疗效有效率94.4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属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早期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儿病死或休克[3]。该病病症主要为水样泻,病因多由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患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是其第一作用位置,可导致患儿微绒排列出现紊乱问题,影响患儿酸碱平衡,且会造成患儿大量上皮细胞坏死,一旦患儿肠内存在大量积液,即会致使其腹泻。本次实验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应用臀部护理方法可降低患儿感染情况,提升其臀部皮肤免疫能力及弹性;应用口腔护理方法可减少患儿感染、鹅口疮问题;应用膳食护理方法,可促进患儿消化能力有效恢复、降低其胃肠道负担且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环境护理可建立清洁、干净、通风性佳的病房环境,且能预防患儿感染[4]。总体上,疗效较佳。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94.44%,大便次数恢复时长为(2.59±1.12)天,呕吐缓解时长为(1.51±0.63)天,各项指标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显著(P<0.05)。通过以上数据对比亦可证明综合性干预措施在小儿腹泻疾病诊治中的疗效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干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小儿腹泻患儿预后情况,缩短患儿康复时长,治疗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平莉,陈姣,符海珠等.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49-151.

[2]宋菲.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73-173,174.

[3]师红茹,骆娜妮.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127-129.

[4]陈晓霞,宋文雪.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冬季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99-200.

论文作者:杨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影响分析论文_杨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