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变化_高中地理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难度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度论文,年代论文,教材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育理念的驱使下,课程和教材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同时随着新课改实施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高考改革如火如荼的准备和开展,教材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科学评价教材有多种指标,教材难度不仅是体现教材特色的重要方面,更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教材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客观、准确、科学地对20年来高中地理教材的难度进行评价,总结分析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变化情况,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学习,同时也可为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地理课程得以全面复建。随后,根据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人教社于1990年10月出版了修订后的《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册和下册(下文简称1990年版)。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人教社1997年编写出版了《高中地理》(含必修和选修),供山西、江西和天津高中一年级试验用。2000年根据修订大纲,对教材作了修订(下文简称2000年版),扩大到全国十个省市继续试验。[3]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随即依据该标准的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出版,人教社2008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含必修和选修)》(下文简称2008年版)也是根据该标准且经过数次修订后出版的,选择2008年版与1990年版、2000年版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是基于教材出版大致相同的时间跨度及修订的完善程度。

      我国学者对于教材难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学、化学、物理以及英语等学科,成果较多且较为完善。而针对地理教材难度的评价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方面,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大部分的教材难度研究都是针对课程知识内容难度进行评价分析,而对于探究难度和拓展难度涉及较少;第三,对地理教材难度的研究多为国内不同版本横向比较研究或国内外教材横向比较研究,对基于纵向时间发展的难度变化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选取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的“宇宙中的地球”部分,依据不同时期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编写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难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利用已有学者确定的高中地理教材难度量化评价模型,对三个不同时期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的难度进行比较评价,分别从知识内容难度、探究难度和拓展难度进行静态定量对比及变化分析。

      二、高中地理教材难度评价模型选取及赋值标准确定

      在本研究中,笔者从知识内容、探究以及拓展三个维度对人教社1990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高中地理教材“宇宙中的地球”的难度进行研究。其中知识内容难度范围包括:正文中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及意义等。

      探究难度范围包括:以专题形式在教材中呈现的探究内容,包括在各时期版本教材中以问题研究、活动、问题和练习等形式呈现的部分。

      拓展难度范围包括: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联系的内容;教材内容的扩充或者对某一知识点的详细解释说明的内容。在各时期版本教材中呈现方式有:阅读、案例和楷体字等。

      1.知识内容难度评价模型

      史宁中、孔凡哲等认为影响课程难度的因素,分别是课程广度、课程深度和课程实施时间。该结论的前提假设是:所研究的知识内容,只要有充足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4]基于此,笔者认为影响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实施时间。其中,知识广度指教材中所含知识的范围和涉及领域的广泛程度;知识深度指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深度,即涉及概念的抽象程度和关联程度;实施时间指完成相应知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可用课时数量化。因此,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难度与知识广度、知识深度成正比,与实施时间成反比。[5]-[7]

      本研究利用如下的难度模型研究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难度(N):

      N=αS/T+(1-α)G/T(0<α<1)

      其中,S表示知识深度;G表示知识广度;T表示实施时间;S/T表示可比深度;G/T表示可比广度;α为加权系数,反映了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对知识难度的影响程度。α取值的大小反映具体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及编写风格,一般而言,α取值为0.5,本文也以该值为准。

      本研究对教材中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实施时间定量赋值的方法如下。

      知识广度依据定义,可以采用教科书内容涵盖“知识点”的多少来进行量化。依据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或配套教师用书中“宇宙中的地球”涵盖“知识点”的数量,来确定知识广度。

      知识深度是一个较难量化的因素,李文田和李家清采取对课程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分别赋值予以量化,即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具体知识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对知识内容的深度进行赋值,然后求其平均。[8]本文参考了该赋值标准,每一个知识点分别从三个目标维度进行赋值,赋值完毕后,然后求其平均,求得该版本知识深度值。若某维度未作要求,则该维度深度值记为0。具体赋值标准见表1。

      实施时间用课时数来量化。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各教科书及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的课时建议,来确定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实施时间。

      2.探究难度评价模型

      本研究的探究是指以专题形式在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包括问题研究、活动、问题和练习等形式。探究难度主要是指对某知识点设置的探究活动的难度水平层次,探究难度因素包括探究能力的等级以及探究活动的数量。[9]影响探究难度水平的因素是探究广度和探究深度。

      

      刘新民和汪文达认为,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探究深度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个层次。在各时期版本教材中多以问题研究、活动、问题和练习等形式呈现。笔者借鉴了廖伯琴等学者制定的探究难度模型及其他学科关于探究难度评价的研究结果,再结合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制定了探究难度的量化赋值方法。其中,探究广度指各时期版本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活动的个数,探究深度赋值标准见表2,取平均深度为探究深度。探究难度评价模型:探究难度=深度/广度。

      

      3.拓展难度评价模型

      本文研究的高中地理教材的拓展部分主要是指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而设置的内容,在各时期版本的教材中多以阅读、案例和楷体字内容等形式呈现。参考多门学科已有的研究结果,笔者总结出影响教材拓展难度的因素主要是拓展广度和拓展深度。[10]

      考虑到高中地理教材拓展部分的独有特点,参考廖伯琴等学者制定的关于教材拓展内容难度的赋值标准,对拓展难度中拓展广度和拓展深度两个因素进行量化。拓展广度可用教材中拓展部分的个数进行量化,由于拓展部分内容在各时期版本教材中形式较为灵活,无限制性归类,因此,采用表3中拓展深度赋值标准进行赋值,取其平均值为拓展深度值,由此确定拓展难度评价模型为:拓展难度=深度/广度。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地理教材难度变化分析

      1.知识内容难度变化分析

      依据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的评价模型对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的量化赋值标准,确定1990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各个知识点的深度值,并运用教材知识内容难度评价模型:N=αS/T+(1-α)G/T(0<α<1)计算出三个时期版本教材的知识难度(见表4、下页表5和表6)。

      根据以上表格中的研究数据,计算出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宇宙中的地球”知识内容难度的相关数据(见下页表7)。

      笔者认为,1990年版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可能主要受到1990年国家《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的影响,该意见将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11][12],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较之前的要求相对降低,据此修订的教材其知识内容在总体难度上也相应降低。而根据2000年版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2000年版教材不仅新增加了知识点,对学生技能性目标的要求也有所增加,从而使得知识内容难度增加。除此之外,课程实施时间(即课时)的减少也是其难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当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虽然课程实施时间有所减少,但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均明显降低,使得2008年版教材知识内容整体难度并不大。

      

      

      

      

      

      2.探究难度变化分析

      依据高中地理教材探究难度的评价模型对探究广度和探究深度的量化赋值标准,确定1990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中探究活动的广度值和深度值,并运用教材探究难度评价模型:探究难度=深度/广度,计算出三个时期版本教材的探究难度(见表8、下页表9和表10)。

      

      

      结合前面的研究数据,笔者统计出各时期版本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探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对比(见表11)。

      

      

      通过对教材探究广度和深度分析,1990年版教材中探究性问题或活动数目并不多,但涉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或动手能力的问题和活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探究深度较大,由此导致该版本教材探究难度总体较大。到了21世纪,全国提倡素质教育,2000年版教材教师用书中也提到“该版本教材对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表面上看,教材采用的形式不如初中地理教材丰富,但是仔细分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3]-[15],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2000年版教材的探究广度和深度都较大的原因。虽然如此,每个探究活动的深度,即教材的总体探究难度仍然不大,也为新世纪培养素质教育人才打开新篇章。到2008年,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理念日益成熟,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探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增加更多循序渐进总结地理规律的探究性问题或活动,较准确地把握教材探究难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拓展难度变化分析

      依据高中地理教材拓展难度的评价模型对拓展广度和拓展深度的量化赋值标准,确定1990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中拓展部分的广度值和深度值,并运用教材拓展难度评价模型:难度=深度/广度,计算出三个时期版本教材的拓展难度(见表12、表13和表14)。

      

      

      结合前面的研究数据,笔者统计出各时期版本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拓展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对比(见表15)。

      

      

      1990年版教材中并无明确的拓展性栏目,通过楷体字内容补充的拓展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和思维的深度都较小,因而难度也较小。进入21世纪后的2000年版教材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注意反映新知识和新观念,设计的拓展内容也开始涉及地理科学的研究前沿,但总体拓展难度仍然把握在适中程度,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也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太大负担。与前两个时期教材相比,2008年版教材的拓展内容难度达到最大值,该版教材作为培养未来公民的高中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比如通过拓展内容部分多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16]-[18],虽然涉及领域较广、难度较大,但对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四、小结与思考

      1.知识内容经历易—难—易过程,教材编写需把握广度与深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经历了从简单到困难再到简单的历程,这与不同时期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强调的课程理念是密切相关的。从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的评价模型中可以看出,若课时保持不变,无论是知识广度与知识深度的单独变化或同时变化,都将引起知识内容难度的变化。而无论是“广而深”还是“窄而浅”的教材编写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是不可取的。若知识内容难度保持不变,则意味着要把握和控制可比广度与深度,相应的可能形成“广而浅”或“窄而深”的教材。但无论哪种编写方向,都可能导致教材知识内容过难或过易。因此,在课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教材编写者最好首先确定知识内容难度,然后对知识的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做出合理的统筹和优化。

      2.探究内容经历难—易—难过程,引导和培养是教学关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探究性问题或活动的编排和选择各有不同,从1990年版探究性活动穿插于正文后的问题和练习中,到2000年版相关图表分析和明确的“活动”“自学园地”栏目,再到2008年新增的“读图思考”“问题研究”栏目,虽然总体难度并未全面降低,但教材中探究性问题或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且图文或图表分析等注重培养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内容结构方面更注重活动的设计和探究,可见人教版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体现,把握得越来越成熟和完善。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倡导和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3.拓展内容难度逐步上升,教材与教学需体现时代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拓展内容难度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版教材中通过楷体字内容拓展延伸部分局限性知识,到2000年版教材补充了较为丰富的与地理学科最新研究相关的阅读材料,再到2008年版更多地反映学科研究最新进展的“阅读”栏目和“案例”栏目,随着拓展内容难度的逐渐增大,可见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时代性。但是,由于2008年版教材对知识点进行了部分删减,使得学生对某些抽象的地理名词理解不到位,例如太阳高度、近日点、远日点等[19],笔者建议可在“阅读”栏目中补充相关知识以便学生理解。同时,在未来的教材编写中,可以多进行相关案例的设计,使得新增的“案例”栏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教师角度,也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拓展部分内容,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补充地理科学最新的时事热点和研究进展,与时俱进,在重视地理教学基础性的同时充分体现时代性。

标签:;  ;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变化_高中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