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在眼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美菊

临床案例在眼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美菊

张美菊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35300)

【摘要】目的 探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入选我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另选正常对照组124例,两组均进行滴虫、BV、衣原体(CT)、人乳头瘤病毒(HPV)等病原体检测,分析观察生殖道病原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测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的发生、进展有显著相关性;滴虫、BV、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滴虫、BV、衣原体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发生、进展有一定的相关危险性。结论 不同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存在一定或必然相关性,其相互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相关性 宫颈癌 CIN 生殖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19-02

生殖道感染(RTI)是危害女性生殖健康的妇科病变,临床较为常见。生殖道感染有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途径,以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为主,病变常发生于宫颈、阴道及外阴[1]。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生殖道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育龄女性发病也逐年上升[2]。有研究认为,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及CIN直接相关因素,其次为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等[3]。故我院于2013年1月-5月特收治124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人乳头瘤病毒(HPV)、衣原体、BV、滴虫等病原体检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5月收治124例宫颈癌及CN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124例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妇科学会制定的宫颈癌及CIN的诊断标准[4];经临床症状及宫颈组织活检、TCT筛查、阴道镜等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及CIN患者。其中观察组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1±1.5岁;对照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7±1.6岁。两组标本取样前窥阴器无润滑剂、取分泌物前未做双合诊,24-48h未进行局部用药或阴道灌洗,未进行性接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①高危型HPV-DNA检测:应用杂交捕获二代试验(HC-II),应用美国Digene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宫颈管内伸入特制塑料宫颈毛刷,对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脱离细胞进行数圈旋转刷取,在专用保存液中洗入毛刷,送检。②衣原体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宫颈管内伸入无菌棉签1-2cm,数圈旋转后停置10s,置于标本管内,送检。③BV检测:测定唾液酶试剂盒由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阴道由窥阴器窥开,阴道分泌物由无菌棉签收集,置于标本管内,送检。④滴虫检测:取样方法同BV,取出分泌物后注意保暖,及时送检,进行悬滴法检查。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正常人群HPV、CT、BV、滴虫感染情况比较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患者中人乳头瘤(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HPV在CIN1组感染率为74.19%,CIN2组为87.10%,CIN3组为93.34%,宫颈癌组为96.88%,病变等级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宫颈癌及CIN组生殖道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等病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宫颈癌及CIN组与正常对照组HPV、CT、BV、滴虫

感染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N)HPV(N,%)CT(N,%)BV(N,%)滴虫(N,%)

宫颈癌组3231(96.88)13(40.63)15(46.88)9(28.13)

CIN3组3028(93.34)12(40)10(33.34)3(10)

CIN2组3127(87.10)10(32.26)8(25.81)6(19.35)

CIN1组3123(74.19)11(35.48)12(38.71)8(25.81)

正常对照组1249(7.26)19(15.32)13(10.48)11(8.87)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生殖道感染是指生殖道内侵入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生殖道感染具有无明显症状、发病率高、不能及时诊治等特征[5]。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有3.32亿育龄女性新发生殖道感染疾病,使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一倍左右,现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6]。近年来随着检测HPV水平的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CIN的密切相关性已得到充分证实。5%-10%HPV感染为持续高危感染状态,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发生癌变的不可或缺的因素[7]。

本研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人乳头瘤病毒(HPV)、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等病原体检测,HPV病毒为DNA球形病毒,可导致生殖道皮肤黏膜鳞状上皮增殖,HPV只对人类有致病性[8];而生殖道感染衣原体(CT)后,该病毒吸附于生殖道黏膜,损伤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出现炎性反应,使局部免疫力降低,同时CT的代谢产物升高局部环境pH值,引起其他病原体侵入及吸附,降低阴道及宫颈免疫屏障,引起细胞突变,利于HPV感染而引发宫颈癌及CIN。BV厌氧菌代谢可产生亚硝酸胺,具有致癌作用。BV患者中阴道分泌物存在高浓度C及A2,后者HPV感染的易感性增强。本研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人乳头瘤病毒(HPV)、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测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的发生、进展有显著相关性;滴虫、BV、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滴虫、BV、衣原体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发生、进展有一定的相关危险性,说明不同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存在一定或必然相关性,其相互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张劲丰,苏荣,安宏亮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8):135.

[2] 张敏.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 11,27(24):182.

[3] 杨洁.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7):182.

[4] 赵方辉,胡尚英,王少明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7):144.

[5] 范美英,李艳丽.普查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8):138.

[6] 文彩荷.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3):175.

[7] 常正义,王俊利,王春芳.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概况[J].右江医学,2011,39(5):182.

[8] 李枫,李春玲.山西省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筛查情况调查[J].中国肿瘤,2010,19(10):258.

论文作者:张美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临床案例在眼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美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