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_穆智海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_穆智海

穆智海(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下孟小学 四川 阿坝 624000)

摘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科学的“实实在在”,学校要勇于往前冲,给科学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59-01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活动。农村孩子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经验,熟知植物动物的成长过程。做事比较勤快,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室外才是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一、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农村孩子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2、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农村各地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依据当地具体环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更适当的方式组织教学,自然的将科学探究与认识家乡,关注家乡的生产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有效统一。

显然,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加选择的统统拿来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利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放假时农村孩子会帮父母收割小麦。放学后农村孩子会帮父母洗衣做饭,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有实践性的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给农村孩子创设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

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有观察、实验、考察、饲养、种植、制作等,有在课内进行的,有在课后进行的,还有更主要的课内外结合进行的。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组织、鼓励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研究,使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过学生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如制作指南针、种向日葵,布置生物角等,还要多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科技类活动,如进行气象观测、能源开发、航模制作等专项辅导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科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爱好科学的兴趣,研究科学的习惯,使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兴趣爱好得到增强。

三、充分利用农村孩子经历较丰富的特点——拓宽科学探究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我们科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关键,教师要大胆放手,营造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一个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总之,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大自然相伴,生活的内容比城市的学生还多了一份精彩。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玉华.浅析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软件:电子版,2012(9):92.

[2]隋丽霞,张秀兰,魏潇丽.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166-167.

论文作者:穆智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_穆智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