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儿童文学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中国教师儿童文学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理念现状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文学论文,语文教师论文,理念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儿童文学作品已成为新编语文教材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语文教材的改革”[1]。在这次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配合《语文课程标准》出版的新编语文教材课文选篇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正在大幅度上升,儿童文学的多种文体也相继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在九年义务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中。仅是得到广为好评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就有如下一些儿童文学文体:《雨点》《我最喜欢》等儿童诗,《春笋》《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等儿童散文,《司马光》《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咏华山》等儿童故事,《这儿真好》《蚂蚁和蝈蝈》《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将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比较分析:一年级上册选入26首儿歌,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4首;选入童话5篇,和老教材相比增加了2篇;选入儿童散文2篇,和老教材相比增加了1篇;选入儿童故事4篇,和老教材相比增加了3篇。二年级上册新教材选入儿童诗2首,和老教材相比增加了1首;选入儿童散文5篇,和老教材相比增加了2篇[2]。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也是以《我的家》等语言通俗、音乐性强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在初中阶段,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也有以下一些儿童文学文体:《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社戏》《荒岛余生》等儿童小说,童话《丑小鸭》,儿童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竹影》以及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即使在初三的新编语文教材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儿童文学作品的身影。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中就有《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等儿童小说和儿童诗《雨说》。而在过去同一学段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中却只有《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儿童小说。

从我国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中小学新编语文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有重大突破。和过去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方法相比较,这次课程改革重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注重汉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教学规律,遵循编写语文教材的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3]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对事物独特的感受、认知和想象的儿童文学作品,最能让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同时,充分感受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得到审美的体验和享受,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正是本次课程改革针对我国过去语文教材思想性偏重,趣味性不足,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乏味枯燥等弊端进行的反思。

仅对新编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儿童文学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便一目了然,不容置疑。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现状又如何呢?

二、目前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理念

儿童文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们面对的却是一连串令语文教师尴尬的事实。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怎样认识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不少语文教师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有人简单地以儿歌和童话来概括整个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对人性——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4]的人文精神更是一无所知。新编语文教材中这些经过专家从多年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放到老师面前却是一脸的陌生。许多老师不知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我们对来自全市不同中小学(含重点中、小学)的47位语文老师的儿童文学理念现状作了问卷调查(本文中的儿童文学理念是指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观念),情况如下:

1.您认为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很重要吗?

调查结果表明所有的语文老师通过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亲身经历,都感受到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但认为儿童文学在小学阶段很重要,中学阶段不重要的占14.9%和在小学、初中阶段很重要,高中阶段不重要的占29.8%,这又表明不少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多是从感性出发,缺少科学性、系统性。

儿童文学在语

在初中阶段很

在小学、初中

在小学、初中

在小学、初

文教育教学活

重要,高中阶

阶段很重要,

、高中阶段都

中、高中阶

动中的小学阶

段不重要

高中阶段不重

很重要 段都不重要

段很重要,中 要

学阶段不重要

14.9% 0

29.8% 55.3%

0

2.您系统学习过儿童文学吗?

自己看过参加过培训没有

27.7%

6.4%66%

3.您看过有关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书吗?

看过许多看过一些看得很少没有看过

6.461.7%

29.8%

2.1%

在这些老师中参加过关于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培训的语文老师仅占6.4%,没有系统学习过的语文老师竟多达66%。这一数字反映出当前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儿童文学知识方面极度匮乏,同时我们的师范教育和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在这方面急需加强。看过许多有关儿童文学理论方面书籍的语文老师和看过一些的语文老师高达68.1%的比例,反映出大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都产生了希望了解儿童文学的需要,在缺少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只有依靠自觉学习的途径来了解儿童文学。但通过这种不系统的、随意性的阅读来认识儿童文学毕竟有限,因此第4、5、6项调查出现下面结果:

4.您对儿童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了解吗?

了解 了解一些了解很少不了解

2.1%19.1%

60.7% 19.1%

对儿童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了解很少和不了解的语文老师比例竟高达79.8%,对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了解很少和不了解的语文老师比例也高达76.6%,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是“本位说”的语文老师为零,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是“教育说”的语文老师占16.4%,不了解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的语文老师占14.3%。这一组问卷结果反映出当前语文老师由于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所以普遍欠缺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享受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乐趣,从而也难以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这将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大障碍,应该引起教育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5.您对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了解吗?

了解了解一些了解很少不了解

4.3% 19.1%

46.8% 29.8%

6.您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本位说” “教育说” “情趣说” “多功能说” “不了解”

0 16.4%38.9%28.3%14.3%

7.您熟悉新编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吗?

熟悉知道一些 知道很少不知道

4.3% 36.2%36.2%

23.4%

8.您在教学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是否与成人文学作品一致?

完全一致基本一致 完全不同 完全一致

  048.9% 41.1% 0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从儿童文学角度熟悉新编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的语文老师仅占4.3%;知道一些和知道很少以及不了解的语文老师竟然占到了95.8%。这为“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提出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问题:如何进行调整改革,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培训学习,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老师们也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考角度与成人文学作品完全一致的语文老师为零,但认为完全不同的语文老师只占41.1%。由于缺少儿童文学知识,即使是在认为教学思路应该完全不同的语文老师中还有相当部分人是凭借一种感性认识得出的结果。

9.您认为在教授新编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时“教参”很重要吗?

很重要

比较重要

  只作参考

不重要

6.4%

10.6%

  78.7%

  2.1%

10.您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的是:

儿童文学理论

对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

知识的学习 教学的具体操作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6.4%10.6% 78.7%

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上还是希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此在教授新编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时认为“教参”很重要的语文老师仅占6.4%。由于不少浯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对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了解也不够,所以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方面感到非常困惑,故为了急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语文老师高达78.7%。

通过对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在九年义务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语文教师却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说,语文教师还需要大力加强关于儿童文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势在必行

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理念,因此往往忽略儿童文学自身的独特性,将选入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同等对待,用成人世界的充满社会功利性的经验去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使得儿童文学教育成人化。“我认为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5]所以,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要从成人教育目的论和以成人意志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文学回归儿童。这除了对儿童文学的准确理解外,还涉及到对儿童文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虽都从属于文学,可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儿童文学体裁除了童话以外,还有儿歌、儿童诗、寓言、故事、小说、散文。尽管儿童文学的这些体裁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有的甚至是借鉴成人文学的体裁分化过渡而形成,但儿童文学体裁却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自身观念,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在教学中分析儿童文学作品时必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由成人理性的审美意识(现代人通过自我体验模式的对世界的自觉把握)向儿童感性的审美意识(与原始意识相通的、通过自我体验模式的对世界的不自觉的认同)[6]靠拢,深入孩子的世界去感受纯净质朴的童心的渴望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从而通过对相关教材的恰当处理,准确把握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审美愉悦的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有趣之处,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达到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儿童文学的目的。

儿童文学教育既是语文课堂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提出如下选择意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如何通过包括上述作品在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儿童为本位,转换审美视角,真正地认识和挖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现代儿童文学理念,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的提升,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时的主导作用。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这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中国教师儿童文学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