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东西方差距的财税财政对策_国内宏观论文

缩小东西方差距的财税财政对策_国内宏观论文

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财税金融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税论文,对策论文,差距论文,东西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文章在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和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过去区域倾斜政策转为产业倾斜和区域倾斜相结合的双重倾斜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基数法”为“因素法”;设立西部开发银行,专门筹措西部地区发展资金,并对建设项目进行专门管理和监督;组建股份制城市合作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等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财税金融对策。

关键词:缩小东西部差距 财税对策 金融对策

一、东西部差距的现状

1.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增长水平差异的典型表现是东部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上升,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下降, 年均增长率持续落后于东部地区。1984年至1994年间,东部地区GDP(现价)年均增长率为21.3%,占全国GDP的份额从53.1%上升到58.4%; 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19.7%,占全国GDP的份额从15.1%下降到14.4 %。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以云南和广东为例,1980年云南GDP 只相当于广东的34.3%,1990年又下降为30.7%,1994年则下降至23.3%。

2.人均、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从人均GDP 来看,1994年东部地区为5438元,西部地区为2392元,差距近一倍。从地均GDP来看,1994年东部地区为204.9万元/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仅为12万/平方公里,相差17倍。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9个地区(除西藏外)调查,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389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个地区中有10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的(广东为6850元)与最低的(内蒙古2587元)相差2.66倍。如考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将更加明显。

3.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差异。从产业结构看,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比重一般低于30 %,而西部地区农业比重一般均在50%以上。工业结构中,东部地区以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西部地区由于一直被作为东部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大多属于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从所有制结构看,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高,如1992年浙江为73.6%,广东为67.5%。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所占比重低,如青海为18.6%,内蒙古为23.3%。

二、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难点

1.国内地区差距和我国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存在。我国经济总量已发展到相当规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万亿元,提前5 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万亿元、部分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 但是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总量特别是人均占有量仍很落后,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仍需长期努力。由此说明,在强调国内经济发展差距时,不可忽视我国与国际发展水平的差距;强调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不能以牺牲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东部地区的发展利益来换取东西部的平衡发展。但是,国内地区差距不缩小,长此发展,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东部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所以,现阶段必须注意调控适度,措施得当,要考虑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

2.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限,而西部的发展需要国家大量的财力支持。如果没有国家在投资、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单靠西部地区自身的力量来达到高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程度的不断削弱,市场化因素的逐渐增加,国家直接掌握的财源、物资减少,已不具备大规模直接调配物资的能力,更不可能无偿调拨大批物资支援西部建设,此其一。第二,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低,目前仅10%强,尽管分税制的实施使中央财政的绝对量和占国家财政的份额有所提高,但中央财政可支配的财力仍很有限,预算内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增大。第三,中央财政一方面要每年投入300 多亿元的扶贫资金,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对政府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存在,资金投入效益欠明显。第四,落后地区对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期望值很大,但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只能满足落后地区基本的最低支出水平,自然谈不上有更多的财力搞投资建设和发展。现行转移支付制度采取“基数法”核定税收返还的做法,也不能适应西部地区大幅度增长的财政支出需要。

3.西部地区投资需求很大,但投资环境差,制约了内、外资的流入。实践证明,利用外资多寡是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外商投资多少直接取决于政策优惠和投资环境优劣。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吸收资金流入的优惠政策和功能政策力度不够。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没有配套的设施和资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商品优势。从劳动力因素看,工资成本虽然低廉,但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技术人员远远不足。这一切,都影响了外商投资的信心。从东部地区内资投入看,近几年也不可能大规模向西部转移,一则由于西部投资环境差,投资效益欠明显,二则由于东部地区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基础、市场发达,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已开始向西部转移,但范围和数量仍很有限。

三、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财税金融对策

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一种“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并存的二元经济。当先起步地区已发展起来后,各地区的差别不宜拉得过大,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来刺激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以缩小这种地区差别,直至达到平衡。这一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施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方针是一致的。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开始表现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西部落后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廉、市场潜力大等优势,但却缺乏资金、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国家应及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促使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刺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实现缩小差距、平衡发展,达到共同繁荣富裕。

1.财政政策。(1)在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逐步改革现行在中央财政设立扶贫专项基金以及按“基数法”确定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办法,尽快建立按“因素法”确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财政转移制度规范化、法规化。可以考虑,在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前提下,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和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扩大中央财政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数额,缓解地区财力分配的不平衡。(2)将过去区域倾斜政策转为产业倾斜和区域倾斜相结合的双重倾斜政策。中央财政支出中建设性支出的重点应转向西部地区,特别要提高对西部地区瓶颈产业、交通通讯、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发挥西部沿边优势,开发内陆口岸,建设航空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市场。(3)加快价格改革步伐,逐步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平衡资源性产品和加工产品之间的利益,理顺地区间、行业间的价格分配关系。(4)压缩非生产性财政支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应削减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国防建设中应实行“精兵简政”,提高军队素质,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品工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三线”工业的优势,加快运用军工高技术开发民品的步伐,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增加科教文卫支出比重,重点向西部倾斜,提高西部地区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2.税收政策。(1)完善税制。尽早出台遗产税、 社会保险税等地方税种,加大调节覆盖面,增加地方财力。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限制高消费倾向,鼓励储蓄和投资,增加中央税收收入。(2)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边境口岸设立经济特区或自由贸易区,采取税收优惠,实行加速折旧。在优惠政策上至少应与东部沿海特区持平,对外商再投资可给予60%以上的退税。对外商投资于交通、通讯等瓶颈产业的,可以规定比沿海特区更长的减免税期。(3)实施“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给投资企业享受特区内联企业、“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和“三资”企业的某些优惠(如再投资退税)。(4)鼓励东部地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西部地区工作,并允许地方采取提高工资待遇、减免个人所得税等特殊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支援西部建设。

3.金融政策。(1)设立西部开发银行, 专门筹措西部地区发展资金,并对建设项目进行专门管理和监督。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应优先安排给西部地区,对贷款项目可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更多地投向西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基础工业的发展。(2)组建股份制的城市合作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 允许外资银行在西部一些中心城市开办分支机构,允许跨地区融资。拓宽地方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在运用股票、债券等手段融通和筹措资金方面放宽条件,增强西部地区引资、融资能力。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资本市场,在一些资源集散地,可尝试兴办期货市场,以形成合理的竞争价格。(3)鼓励储蓄和投资,给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较大的自主权。如适当降低申请贷款的资本金比例,允许贷款适当展期,实行差别利率,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浮动权,允许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权力。

标签:;  ;  ;  ;  ;  

缩小东西方差距的财税财政对策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