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脏康复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QRS碎裂波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其是否存在QRS碎裂波分为QRS碎裂波组和无QRS碎裂波组,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TIMI血流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无QRS碎裂波组,QRS碎裂波组的左心射血分数更低,其NT-proBNP更高,P均<0.05;QRS碎裂波组的TIMI血流分级较无QRS碎裂波组更差,其3级血流占比更低,P<0.05;QRS碎裂波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QRS碎裂波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中是否存在QRS碎裂波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QRS碎裂波;心电图
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出现QRS碎裂波以及未出现QRS碎裂波患者的预后情况,以探讨QRS碎裂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2小时内就诊,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其年龄为47~81岁,平均(62.85±15.37)岁,包括男57例、女43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脏瓣膜病、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将美国DMS动态心电图仪配备的电极放置于其胸前,对其24小时心电图进行描记,并根据患者心电图中是否存在QRS碎裂波将其分为QRS碎裂波组和无QRS碎裂波组。
1.3诊断标准
QRS碎裂波诊断标准[1]:QRS波呈现为三相波或多相波,三相波呈典型RSR型,多相波存在多个R波、S波的顿挫、切迹,分布于冠脉供血区域对应的导联,可2个或多个;伴或不伴Q波,伴Q波者存在顿挫、切迹,形成QR波甚至Qr型QRS波;QRS波时限大部分不足120ms;同一病例同次心电图检查时的不同导联QRS波形态表现存在差异;排除室性或束支传导阻滞。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TIMI血流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2级、3级,分别表示冠脉远端无血流灌注、冠脉远端有少许血流但无法充盈、冠脉远端有血流但至少需3个心动周期才可充盈、冠脉远端有血流且可在3个心动周期内充盈[2]。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比较,表现为例、百分比,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比较,表现为平均值±标准差,P<0.05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经心电图检查,共有32例存在QRS碎裂波,68例无QRS碎裂波。相比于无QRS碎裂波组,QRS碎裂波组的左心射血分数更低,其NT-proBNP更高,P均<0.05,见表1:
注:*表示与无QRS碎裂波组相比,P<0.05。
2.3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QRS碎裂波组共发生7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3例心绞痛、2例再发心梗、2例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为21.88%;无QRS碎裂波组发生2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均为心绞痛,其发生率为2.94%。经比较,QRS碎裂波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QRS碎裂波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形成血栓,致使心肌血流灌注中断,引发持续性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其发病通常较为突然,发病后的进展速度较,死亡风险较高[3]。冠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促使患者心肌血液复流,但在治疗后,也可能会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对其预后较为不利[4]。
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方法,QRS碎裂波是指排除束支传导阻滞因素之外存在于心电图中的QRS波三相波,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研究报道指出,QRS碎裂波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发现,相比于无QRS碎裂波组,QRS碎裂波组的左心射血分数更低,其NT-proBNP更高,其TIMI血流分级更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高,这均说明出现QRS碎裂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预后相对更差,提示我们QRS碎裂波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进行预测。这主要是因为QRS碎裂波主要是由于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瘢痕出现后导致心肌缺血而引发的心室去极化异常改变,在正常情况下,QRS波形态较为正常,一旦心肌出现缺血反应,其心肌除极往往会延迟,病理性Q波的振幅降低,QRS波时限延长,S波形成切迹、顿挫,形成不规则的QRS碎裂波[6]。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中是否存在QRS碎裂波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段雯婷,马向红,李广平等.QRS碎裂波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2):111-115.
[2]王艳丽,张凯.浅析QRS碎裂波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31-32.
[3]段雯婷,马向红,崔立军等.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5):400-405.
[4]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等.碎裂QRS波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价[J].广东医学,2012,33(19):2914-2916.
[5]孟令波,史新长.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26):81-83.
[6]陈荔枝,高轩,黄金伟等.STEMI 患者 PCI 治疗后碎裂 QRS 波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J].山东医药,2014,54(23):77-79.
论文作者:夏姿奇,曹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