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苗杰1,张利梅2, 卫元璋3,刘福鼎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454000\100007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的疼痛强度、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后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应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显著下降,其中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状况和焦虑状况,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三叉神经痛属于常见慢性疼痛,具有反复发作、放射性、阵发性等剧烈疼痛,多数患者很难忍受该种疼痛[1]。该类疼痛可以引发各种程度的悲伤、焦虑、惊慌恐惧等消极情绪,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各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类并发症,严重时会引发疼痛性残疾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严重时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力;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疼痛,焦虑和抑郁症状也会消失,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无法正常工作、生活[2]。因而本组研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探究心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度和情绪的影响,为今后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且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可以正常进行语言交流,语言表达力较好。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心理干预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4-62岁,平均年龄为(57.5±3.6)岁,病程为2.5-16个月,平均病程为(7.5±2.3)个月;常规干预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35-61岁,平均年龄为(56.3±3.4)岁,病程为2-18个月,平均病程为(7.7±3.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优化医患关系

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接受程度和受教育程度,采取针对性的交流方式;认真听取患者的自我感受、建议和意见,引导患者了解自身情绪变化与病情改变有关。

1.2.2 引导患者准确认知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帮助他们了解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心理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另外,应鼓励患者与其他人员交流,并借助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1.2.3 心理疏导

多数患者对手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他们不了解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力、理解力和文化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解释,耐心说明麻醉方式级手术方式,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强接受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评价标准

⑴疼痛评分: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强度,共分为优、良、差、无效4 级,7-9分代表无效,5-7分代表差,3-4分代表良好,0-2分代表优秀;⑵抑郁症状评分: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8分表示无抑郁,≧20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⑶焦虑症状评分:运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测评患者焦虑程度,以(42.98±9.94)为标准分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4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 P<0.05时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 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相应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显著下降,其中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且两组上述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约有30%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疾病,慢性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程度各异的悲伤、抑郁、惊慌和恐惧等消极情绪,进而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并引发各类并发症,大部分疼痛患者会伴有各种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3]。黄其军等人的研究显示,37%三叉神经痛患者还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疼痛引发的抑郁可以反过来加重疼痛感,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工作;而通过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能够调节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缓解患者的疼痛强度[3-6]。本组研究对三叉神经痛手术后患者施行了心理干预护理,认真向患者讲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和病情的引发原因,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该项心理干预护理明显增强了患者战胜疼痛的自信心,消除了心理疑虑,因而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情绪,使之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手术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疼痛强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这与迟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几率较高,运用心理干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安抚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并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罗晓华. 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9:135-136.

[2]朱利峰,张国荣,王宏伟等.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的心理干预[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01:48-49.

[3]刘慧娟.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9:134-135.

[4]黄其军.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09-110.

[5]朱利峰,张国荣,王宏伟,何占彪,祁艺,徐雪杉.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的心理干预[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01:48-49.

[6]黄其军.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09-110.

[7]迟荣,崔红梅,张红秋. 心理干预对减轻三叉神经痛感觉根切断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2013,08:56+54.

论文作者:苗杰1,张利梅2, 卫元璋3,刘福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苗杰1,张利梅2, 卫元璋3,刘福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