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隧洞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桑道银

水工隧洞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桑道银

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水工隧洞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水工建筑,洞体开挖后为了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要在洞壁施工混凝土衬砌作为永久性的支护结构。本文对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工隧洞是为满足宣泄洪水、引水发电、灌溉供水、排放泥沙、放空水库、施工导流等工程需要,在地面以下开凿的各种隧洞。隧洞开凿后因为破坏了地层内原有的应力平衡,围岩在应力重分布过程中会产生变形或坍塌,所以要沿隧洞洞身周边进行衬砌,构成永久性的支护结构。衬砌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喷射混凝土辅以锚杆支护(初衬),第二次浇筑钢筋混凝土(二衬)[1]。可见,水工隧洞混凝土施工对隧洞日后的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1 初衬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喷射混凝土的方式

喷射混凝土主要有干喷和湿喷两种方法。干喷即将水泥、集料干混均匀,再运至喷射机处添加速凝剂,喷射时在喷口处加水,由于混合效果差,加上干料易产生粉尘,施工环境较差,目前已逐渐被湿喷法所取代。湿喷采用常规混凝土的拌料方法,在喷射机喷嘴处加入速凝剂,并利用压缩空气喷出成型。与干喷相比,湿喷没有粉尘飞扬问题,而且拌合均匀,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此外,还有介于干喷和湿喷之间的潮喷、混合喷两种方法。潮喷可看作干喷的改进型,而混合喷采用干式喷射机结合湿喷特点,工艺复杂,应用较少。

1.2 喷射混凝土制备的要求

与常规混凝土类似,喷射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水和外加剂。近年来,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应用渐多,可以代替挂网喷射混凝土,配比适当的话,支护安全性更高[2]。水泥宜选用强度42.5的普硅水泥,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可掺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砂宜选用中砂。石可选用碎石或卵石,粒度一般不超过15mm。外加剂主要是速凝剂,初凝时间≤5min,终凝时间≤10min,另外还可加入高效减水剂。配合比中对砂率和水灰比的控制较为严格,砂率应控制在45%~55%,过低或过高易堵管,且干缩大;水灰比宜控制在0.4~0.45,过低密实性差,过高宜流淌。

1.3 喷射混凝土施工的方法

首先,应做好基面处理,将开挖断面上的浮石、虚渣清理干净,并处理出水点,基面凹凸明显的部位应铲平或填平;如果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应检查固定是否牢靠。喷射作业时,喷嘴距喷射面一般0.8~1.0m,喷射方向与喷射面垂直。隧洞喷射有两种方式,一般采用先墙后拱的做法,但也采用先拱后墙的方法,无论那种方式均应从上至下,并且喷射时轨迹为螺旋运动,后一圈压上前一圈。喷射过程中,保持供料连续和稳定的气压,并采取分段、分部、分块、分层的做法。一次喷射厚度,墙宜6~8cm,拱4~5cm(加速凝剂),经2~3层达到设计厚度。喷射厚度可采用埋入检测钉或钻孔法检测。喷射混凝土终凝后1~2h喷水养护,连续养护7d以上;但气温低于5℃,不应喷水。

2 二衬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二衬施工时机

深埋隧洞应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以后才能进行,所谓基本稳定是指隧洞周边变形明显下降且趋缓,例如水平收敛<0.2mm/d,拱顶下沉速度<0.15 mm/d,或累计位移值达到极限位移值的80%以上,以及支护表面裂缝已不再发展。浅埋隧洞应及早施工二衬,并且要对二衬进行加强。如果隧洞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过大,以致补强面临较大困难时,应提早施工二衬。

2.2 衬砌施工方法

平洞段洞长超过200m,洞径不变时,底拱采用滑模,边顶拱采用钢模台车效率高且经济;而较短洞段或转弯处宜采用组合钢模;渐变处可采用定型钢模或木模板。斜井或竖井直线段宜采用滑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流程为:基础清理→立模→安装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2.3 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加工前应按设计图纸下料,并按下料表成型,加工好的钢筋则必须达到施工图与规范的要求。边顶拱钢筋安装前,应先制作钢筋架立。运输到现场再进行安装,安装顺序一般为划线、排筋、绑扎、焊接。一般要求钢筋绑扎长度为(25~40)d,主筋取上限值,副筋取下限值;焊接搭接单面焊长度应≥10d,双面焊长度应≥5d。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数量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数量的25%。绑扎好的钢筋应进行固定,避免错位和变形。同时在模板边缘摆放混凝土垫块,以保障钢筋保护层厚度。

2.4 模板结构

以圆形隧洞为例,一般先施工底拱,再施工边顶拱。底拱滑模采用桁架结构,可在轨道上行走,行走动力为液压油缸。桁架下部为模体,由钢板卷制成弧形。模体前部设置振捣仓口。底模采用翻模工艺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加工而成。边顶拱钢模台车由行走机构、车架、钢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调整系统等组成。行走机构可由电动机驱动,车架由钢结构门架加工而成,模板调整系统由液压缸和螺旋千斤顶驱动[3]。台车可在轨道上行走。

2.5 混凝土浇筑

圆形隧洞底拱混凝土可采用翻模与滑模施工。翻模施工采用边浇边立的方法,在混凝土初凝前从下往上翻模,受人工操作影响,平整度较差。而滑模以轨道控制衬砌体型,滑出后可及时进行抹面,平整度较好[4]。以底拱滑模施工为例,混凝土入仓前控制坍落度不超过12cm,接着利用混凝土泵泵送至滑模内,然后从滑模两侧和振捣仓口插入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仓口振捣时不得触及底部。滑模滑出后人工修整、抹面、压光。滑模滑动时,控制速度1.0~1.5m/h。

台车沿轨道移动到待浇仓位。接着对台车进行定位,包括定出中线、顶模标高和侧模间距。然后支设堵头模板。检查模板符合要求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将泵送混凝土从台车模板最下排开始灌入,至将近平齐窗口时,关闭该窗口;再从下一排窗口处灌入混凝土。采用类似的方法一直灌注到顶部的灌浆口。浇灌混凝土从台车两侧一起灌入,要求混凝土均匀上升,两侧高度差小于等于50cm,前后高度差小于等于60cm,整个混凝土上升速度控制在大约1m/h。混凝土泵管出口与浇筑面的高度差≤2m。台车表面安装有平板振捣器,但侧墙仍然需要插入式振捣。振捣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有无变形,有问题时必须停下来校正和加固。浇筑到拱顶灌浆口时,应低速灌浆,以免台车因压力过大而变形。

2.6 混凝土养护与脱模

混凝土终凝后就应开始养护,采用洒水方式保持混凝土湿润。一般应连续养护14d以上。拆模时一般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以上,特殊部位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0%以上。拆模时,应避免损坏混凝土表面、边角、棱边。

3 结语

水工隧洞埋于地下,施工条件复杂,作业环境较差,衬砌混凝土工程量大,现代隧洞衬砌施工多采用滑模和台车钢模,可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作业标准进行操作,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因而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傅鹤林,赵朝阳,欧阳心和,等.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袁鸿鹄,李凤罛,张琦伟,等.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水工隧洞初期支护方案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s1):182-186.

[3] 林芳芳,成义娟,秦洋.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有压段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16,35(4):56-58.

[4] 柴喜洲,张耀威.糯扎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混凝土模板施工方案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4,45(3):16-20,23.

论文作者:桑道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水工隧洞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桑道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