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堂教学,点亮学生的创新之光论文_王超

拓展课堂教学,点亮学生的创新之光论文_王超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校 045000

一、教学背景

目前,新的语文课标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识,还要不断拓展课堂,使得学生学得够深,学得够广。同时,老师也要有创新的精神,用新的理念、模式、方法来教学,不断与时俱进。

语文课本选取了很多名家的作品,但老师大多时候就是简单介绍作品,学生也只是对课本上的作品有些印象,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最难以突破的。学生素材少,表达方式单一,不擅长描写、修饰,主题不突出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新理念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带领学生搜集相关作者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人物经历、人物作品等,更全面地了解作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我运用比较法,拿作者自己的作品作比较,或者拿作者的作品和其他作者的作品作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点,包括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情感、作品的独特魅力等。通过学生写作,教师能进一步落实课内的知识和拓展的知识,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对课文进行分析后,学生只需要会回答意象、手法、主题等问题就可以了,目标较为简单。新模式倡导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新模式下,老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导学案,设计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的设计是:列举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让学生比较李清照两个时期创作风格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风格转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时期她的性格与情感;通过苏轼早期作品到后期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苏轼性格的优点,体会苏轼作品主题的突破之处;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抗争到底的决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爱国的情操。

学生有了知识的储备后,完成作文练习。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收起来,摘出优秀的作品赏析,并悬挂在教室墙上供学生观摩。学生的练习,老师都要给出修改意见,并提出学生的努力方向,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新方法

学生在教师导学案的指导下,精心准备素材,认真思考导学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长进行汇总并报告老师。老师摘出共性问题课堂讲解,个别同学的问题个别辅导,典型的问题集中辅导。学生做完导学案上的题目,同桌交换评价,小组长评价。小组长的作业老师评价。多角度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鉴赏,同时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吸取精华,去己糟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完宋词单元,对宋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略有了解。今天,我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课外作品,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同学们都对李清照很感兴趣,她的早期作品体现了她温柔、细腻的一面,对生活充满了憧憬。我们一起来深入地研究她和她的作品。

2.老师点拨,师生探讨。《如梦令·常见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轻松、自在的乡间生活!她兴尽回家的时候,波澜迭起。鸥鹭的惊起,极具画面感,把我们带入了神奇的世外桃源。我们可以想象,小时候充满童趣的生活多么令人难忘,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

《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有着特别细腻的心,也变得有点多愁善感了。她的内心是多么纯洁、善良啊,连花儿都要去怜悯。

《点绛唇·蹴罢秋千》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惊慌失措地躲闪。那种羞涩,又有着某种期许,是最打动人心的东西。

《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见,国家的破亡,身世的离乱让她非常地痛苦,到了欲语泪先流的程度了。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她写的《鹧鸪天》,再加上我们学习的《声声慢》,大家想一想,李清照后期作品的风格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她集中写了当时生活的孤寂、落寞、愁苦,表达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思念。”

老师:“很好。通过对比,李清照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大家还记得她写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话吗?我们可以构思出‘一位少女的命运抗争记’了。同学们愿意尝试吗?”

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他们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心里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下笔就容易了很多。

接着,我为同学们介绍苏轼的作品。课文主要是《赤壁赋》,我还选取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极写对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自信,要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也展现了他不服老的精神。

老师:“经过‘乌台诗案’后,苏轼被流放黄州,政治前途很渺茫了。他也没有消沉,反而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表现了豁达的胸襟,留下了《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轼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让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老师点拨:同学们可以根据苏轼的人生经历,歌颂诗人豁达、坚强、自信、乐观的精神。同学们还可以写诗人对国家无限的忠诚与热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老师:“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悲壮之情油然而生,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女子出现,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作者委婉地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老师点拨:辛弃疾的词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对朝廷的不满,对敌人的憎恨。他身处逆境而自强,热爱国家而报效,正义直言匡扶社稷。我们要学习他,争做新时代的英雄,为国家建功立业。时代呼唤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同学们可以围绕‘英雄’这个话题来写作文。

3.拓展练习。在拓展知识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对(李清照、苏轼、辛弃疾任选其一)的认识或者感想,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体裁不限。

老师讲解写作的具体要求:

(1)主题上要有新的突破。我们要从积累的素材里,找到最好的主题,也是自己最熟悉的主题来立意,力求有新意,也就是主题新。

(2)在句式上、表达上、修辞上要有创新。句式上,我们要灵活多变,也要让语言富有韵律美;表达上,我们要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叙事要精练;抒情要真挚、深厚;议论要有力度、有深度。在描写上,同学们要下功夫,精心描绘,争取营造出美妙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结构要新颖。设悬念、埋伏笔、前后照应、对比、过渡等大的结构要用得好,用出效果。

通过小组长、老师的评选,翟荣《不屈的斗士》、翟子华《最美女词人》、杨文清《指引未来的巨人》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4.成果展示。学生推荐翟荣的作品:他的作文语言流畅,引用得当,感情充沛,写得很好!

老师点评翟荣同学作品的优点: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他从人们对辛弃疾有争议的评价入手,列举了人们肯定或否定的言论。

而后,他笔锋一转,认为辛弃疾是时代所造就的大英雄。接着,他描写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描写了人们苟延残喘生活的状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有辛弃疾站了起来!虽然“烟柳断肠”,备受煎熬,他仍然毫不退缩,还要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他列举了多个历史典故,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辛弃疾是多么地伟大!文章的结尾,他想到了辛弃疾年老时仍然想为国效力的情景,不禁让人泪满衣襟。文章很有气势,关键处撩起了我们的伤感之情、愤懑之情。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描写也十分准确、多样,是一篇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

在以后的创作中,希望他能够更好地积累典故,熟练运用抒情议论,让主题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学生推荐翟子华的作品:她的作文结构清晰,感情如李清照一样细腻,很好!

老师点评翟子华同学作品的优点:她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李清照坎坷的人生经历。早期时候,她是那么善良,体态那么优美,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后来,她收获了爱情的甜蜜。夫妻两个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就连思念丈夫都那么的甜蜜。然而造化弄人,国破家亡,自己逐渐衰老,忧愁思念孤独涌上心头,怎不叫人心生怜悯?她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李清照展开了人生的对话,对她柔弱又充满抗争的精神表达了强烈的敬佩之情。李清照的作品词语和叙事紧密结合,恰到好处,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特别强,主题也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以后的创作中,希望她能够用心揣摩作者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时候,适当运用修辞,让情感更准确、更自然地表现。

学生推荐杨文清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主题很好,展现了苏轼不平凡的一生,展现了不屈的性格和卓越的贡献,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杨文清同学作品的优点:他有着奇特的想象。开篇,他就想象到了苏轼的形象,是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他在江边对歌,他洒脱、豪迈,历经沧桑却胜似闲庭信步,具有超脱于世的人格魅力。接着,他写了苏轼极为不平凡的人生,屡遭打击陷害,却展现了书生难有的坦荡和骨气。他引用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展现了苏轼的独特魅力。他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把苏轼比喻成舵手、不死鸟、将军,都展现了对苏轼无限的景仰。在以后的创作中,希望他全面地搜集素材,把苏轼早期远大理想抱负写出来,作品的完整性就会更好了。

老师:“同学们在经过拓展训练之后,文章有了新高度、新亮点、新突破。可见,科学的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共性的问题就是文章的结构上,还是没有用好结构性的手法,文章还没有捏合成有机的整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练习中要多多注意,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另外,在描写的丰富性上、表达的准确性上、句式的灵活性上,还有欠缺,表达显得生硬。在感情抒发上,很多同学还没有完全抒发出来,还有提高的空间。希望同学们针对老师写的评语,改正自己写作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导学案的素材提供,问题引领,同学们对写作背景、人物经历、人物形象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尤其是更多地介绍作家作品,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作文练习比平时好太多了。平时,同学们写出的作文特别生硬,没有描写,没有修辞,没有素材,主题也不高,乏善可陈。经过训练,同学们已经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了。他们知道了怎么努力就能写好,方向非常明确。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我想,只要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拓展课堂教学,点亮学生的创新之光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