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李华

云南省永善县码口卫生院 儿科 657311

摘要:目的: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法:将5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分析后,恙虫病的潜伏期为1-3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特征性皮损为皮肤焦痂,好发顺序为阴囊、腹股沟、脐周,乳头区、四肢、胸背部和头颈部。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症状表现不一,皮肤溃疡焦痂性损害是恙虫病特征性的皮肤表现,该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及早治疗。

关键词: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于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较为流行,有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增恙虫病患者有100多万,而我国也属于恙虫病的重点疫情区域。当发生恙虫病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畏寒、全身酸痛、咳嗽胃肠道症状,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脑膜脑炎等多系统疾病,严重时导致死亡,临床调查显示其致死率约为6%[1]。因此对于恙虫病进行详细地了解,有利于日常的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50例恙虫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3月-2016年11月,男、女性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2.8±1.7)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1.8±0.7)周。纳入标准:本地的发病时间是6月-11月,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增高发病增加,反之降低,高海拔地区发病较低海拔地区发病晚、时间短和病例少,病人都有林地居住活动史;起病较急,有发热、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障碍;有较为明显的皮损;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效价1∶160以上,或者在疾病治疗中隔周检查,外裴反应效价升高4倍以上[2]。

1.2方法

对5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现病史、皮损特征进行分析,实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治疗方法、皮损消退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了解其临床特征。

2结果

2.1症状与体征

5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其中头痛38例,畏寒31例,咳嗽18例,头晕20例,肌肉酸痛17例,胃肠道症状14例,咽部不适9例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特征性皮损为焦痂或溃疡,其中出现焦痂的患者42例,出现溃疡的患者7例,其溃疡或焦痂的发生率为98%,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分析治疗后患者皮损发生部位分析表(n/%)

2.2实验室检查

50例患者,入院后检查外斐氏试验均呈阴性,其中有1例死亡,在1周后复查外斐氏试验OXK 1:160阳性,阳性率2%。

生化学指标和其他:肝功损害42例(84%),正常8例(16%);心肌酶升高49例(98%),正常2例(4%);白蛋白下降41例(82%),正常12例(24%);肾功能异常7例(14%)。

2.3并发症

并发心肌损害49例(98%),中毒性肝炎40例(80%),支气管炎6例(12%),肺部感染12例(24%),肾功能异常5例(10%)。

2.4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9例(18%),减少1例;血小板升高6例,降低4例(8%);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2例(4%);尿蛋白阳性7例(14%),肌酐升高者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38例(76%),最高达388u/L。

2.5治疗及转归

除1例患者因合并其它症状死亡,1例因间质性肺炎住院治疗外,其余48例患者嘱其卧床休息,给予阿奇霉素等抗感染,同时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4-8天后症状消失,皮损逐渐愈合。

3讨论

恙虫病又叫做丛林斑疹伤寒,由于蜱叮咬,立克次体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东南亚邻近海洋,较为潮湿的地区比较多见,夏秋季节较为高发[3]。在我地以夏秋季节、花椒採摘期为高发季节。当患者发生恙虫病时,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畏寒、全身酸痛、咳嗽、胃肠道症状,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焦痂为特殊体征。恙虫病的特殊皮损变化过程,从早期至晚期有斑丘疹--水泡--溃疡--焦痂;恙虫病在诊断中应与败血症、伤寒和病毒感染进行鉴别。本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应根据流行区域、流行季节、患者野外活动史对疑似恙虫病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有助于早期诊治,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降低死亡率[4]。

经本文研究显示,恙虫病会造成多个器官损伤,有文献报道,其中肝功能轻度损害最常见。恙虫病皮损会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其中阴囊出现最多(22%),同时患者早期外斐氏试验阴性比例高;在对脏器的损害中,对肝功的损害最大,为84%,同时对于心肌的损害也较高,为98%[5]。表明恙虫病会损害患者身体的各器官和系统,危害较大,应根据疑似恙虫病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地问诊和体检,有助于及早诊治,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降低其死亡率。

综上所述,恙虫病有较多临床特点,其中发热、皮损为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体征,由于其症状较多,容易造成误诊,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明确诊断,以便及早治疗,减轻影响。

参考文献:

[1]赵玉磊,张晓荣,杨玉花,等. 恙虫病45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11):669-671.

[2]李文静,刘传苗. 126例恙虫病流行和临床特征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0):3804-3806.

[3]谢容根,张丽华. 恙虫病62例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2016,37(S1):86-89.

[4]陶言言,吴晓飞,伍德生,等.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5):598-600.

[5]曾凡荣,蔡胜蓝,赵文海. 63例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3):315-317.

杂志简介:第一作者:李华,男,(1972-),汉族,籍贯云南永善,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地方性传染病(恙虫病)。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