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国际合作论文,区域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的东盟又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热点之一,不仅由于禽流感流行、海啸灾难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东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日本、印度、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纷纷主动加强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在东亚地区掀起了一场以东盟为主体的各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实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东盟继续扩大内部及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加快推进东盟区域一体化

自2003年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举行以来,东盟各国一致朝着《巴厘第二协约》所制定的“东盟共同体”方向推进,2004年东盟大大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

(一)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1.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减税进度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关税的下降促进了东盟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东盟内出口额在东盟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2年的22.51%增加到2003年的23.16%。与此同时,东盟内进口额在东盟进口总额的比例从22.01%微增到22.73%(注:The Eighteenth Meeting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Council Joint Media Statement,2 September 2004,Jakarta,Indonesia.)。

2004年东盟各国按计划削减关税。到2004年9月2日第十八次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议召开之时,原东盟6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CEPT清单中98.62%的产品关税率已降至0%~5%,60.89%的CEPT减税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CEPT计划中的平均关税率已从1993年的12.7%下降到2004年9月的1.91%。东盟4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79.13%的产品已经纳入CEPT减税计划,其中69.88%的产品关税率已减至0%~5%(注:The Eighteenth Meeting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Council Joint Media Statement,2 September 2004,Jakarta,Indonesia.)。

根据东盟实现“经济共同体”的计划,东盟各国确定首先在11个领域优先展开一体化进程,其中包括农业、渔业、汽车机械、木材加工产品、橡胶制品、纺织与成衣产品、电子产品、航空运输、旅游、电子商业和卫生保健,涉及产品多达上万种。2004年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专门就此达成了取消关税和开放市场的共识。11月29~30日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签署的《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规定原东盟6国在2007年之前将11个优先领域的产品关税削减为零,这比原计划提早了3年,4个新成员国对这11个领域产品的关税减免时间是2012年。同时,东盟领导人还就建立解决争端机制达成了共识(注:ASEAN Accelerates Integration of Priority Sectors,Vientiane,29 November 2004,http://aseansec.org/16620.htm.)。

2.致力缩小成员国间发展差距

东南亚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东盟在实现一体化过程中只能采取较为现实的双轨甚至多轨行动方案,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便成为东盟一体化的重要任务。首批工程从2002年至2007年为期6年共54项,包括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信息通讯技术、贸易投资和海关一体化四大优先领域,以帮助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4个新成员国减少贫困(注:段廷常:《东盟一体化首批工程稳步推进》,《人民日报》2004年1月6日。)。

2004年的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落后国家老挝举行,也旨在促进老挝的发展。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万象宣言》、《缅甸—老挝—越南三角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计划》等文件,被称为《万象行动纲领》,为实现“东盟共同体”规划了未来7年(2004~2010年)东盟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的行动方案。会议还同意成立“东盟发展基金”,以支持《万象行动纲领》和今后其他行动纲领的实施,以加快缩小东盟内部的发展差距(注: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0th ASEAN Summit,Vientiane,29 November 2004,东盟秘书处网站。)。

3.外国投资额有所增加

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的同时,东盟投资区也在不断推进。2003年进入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额比2002年增长48%,达203亿美元。2004年进入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增加,第1季度达73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188%。东盟的5大投资来源分别是英国、新西兰、美国、东盟内部、日本,它们对东盟的投资占了东盟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78%。近年来,制造业仍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主要投向石油产品、电子电器、基础金属、交通设备以及木材制品等行业。一些东盟成员国已经单边考虑东盟投资区的临时例外清单和敏感清单,并提交了清单(注:Seventh ASEAN Investment Area (AIA) Council Meeting Joint Media Statement,2 September2004,Jakarta,Indonesia,东盟秘书处网站。)。

4.旅游合作扩大

东盟国家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东盟国家不仅加强东盟内部的合作,而且还主动扩大与东亚地区的合作,尤其是SARS、禽流感、海啸等突发性事件对东盟旅游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各成员国加强了振兴和拓展旅游业的合作。2004年2月,第七届东盟旅游会议、2004年东盟旅游论坛和第三次东盟与中日韩“10+3”旅游部长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部长们认为,在新形势下东盟与中、日、韩的旅游合作更显突出,决定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联合促进和开发市场,增加旅游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建立早期预警机制,交流信息,以有效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如政治动乱、恐怖活动、经济犯罪、自然灾害、SARS和其他公共疾病的漫延,从而确保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注:THE THIRD MEETING OF ASEAN,CHINA,JAPAN AND KOREA TOURISM MINISTERS (3rd M-ATM+3),3 February 2004,Vientiane,Lao PDR。东盟秘书处网站。)。针对2004年年底发生的海啸灾害,东盟与有关国家联手振兴本地区的旅游业。

(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继续加强

1.深化地区安全合作,携手打击跨国犯罪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各国法律的漏洞更多地从事跨国犯罪。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和历史原因,东盟各国一直被毒品交易、贩卖人口、武器走私和洗钱等多种跨国犯罪活动所困扰,目前又面临恐怖活动的威胁。近年来东盟将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作为其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

2004年东盟在这方面的合作继续加强。2004年1月第四届东盟打击跨国犯罪部长会议在曼谷举行,与会各方同意在打击毒品走私、人口拐卖、武器走私、海盗、洗钱、恐怖活动、国际经济犯罪和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注:Joint Communique of the Four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on Transnational Crime (AMMTC),Bangkok,8 January 2004,htpp://www.aseansc.org/15649.htm.)。2004年6月29日~7月2日,东盟在雅加达举行了第三十七届东盟外长会议、第十一届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10+1”外长会议等系列会议,来自亚太地区的24个成员的外长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加强交通安全的声明、关于防止核扩散的东盟地区论坛声明以及由中国提交的召开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的建议等文件。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签订了《东盟打击人口贩卖的声明》,东盟各国承诺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贩卖人口等跨国犯罪行为。

2.加快能源安全合作

东盟一些国家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矿产蓄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是文莱、印尼、越南等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同时,东盟也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地区。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不稳定,加强成员国间的能源安全合作一直是东盟的能源政策,以确保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6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第二十二届能源部长会议,决定加快东盟国家的能源安全合作。具体内容包括:(1)在2004~2009年期间,执行新的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加快地区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继续进行东盟电网的联接和天然气管道网络的铺设。(2)鼓励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出在未来6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能源中的份额至少提高10%。加快生物能源发展,使用海洋天然气替代目前的汽车燃料。(3)建立地区咨询和协调机制,寻求与中东产油国对话,确保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4)鼓励各国能源进口多样化,加大本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东盟意识到了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决定扩大合作伙伴,着手与日、中、韩和印度开展石油储备合作,以确保地区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已经决定向东盟提供建立地区石油储备所需的技术和资金(注:Twenty Second ASEAN Ministers On Energy Meeting Media Statement,9 June 2004,Makati City,Metro Manila,Philippines,东盟秘书处网站。)。

(三)致力于构建关爱社会

近两年来,由于登革热、SARS、禽流感、流脑等突发性疾病的暴发,部分地区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的存在,使东盟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有必要加强社会合作,共建关爱社会。

2004年禽流感流行与海啸灾难,给东盟有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东盟各国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积极推动禽流感防治、海啸预警的区域合作,携手防灾减灾赈灾。

加强环境合作。2004年10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决定建立2004年底东盟环境基金,为保护本地区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海洋及沿海地区的资源等环境项目提供资金。与会的各国环境部长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清洁城市、减少污染和因露天焚烧和砍伐树林引起的烟雾(注:Joint Press Statement of the 8th Informal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3rd ASEAN Plus Three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Singapore,13-14 October 2004.)。东盟还注重加强与中日韩在环境方面的合作。东盟—中日韩“10+3”环境部长会议始于2002年,此后每年举行一次。2004年10月举行了第三届会议,部长们共同探讨了四方的环境合作问题,中方建议推动“10+1”机制下的环境信息交流网络,探讨建立工作层对话机制的可能性。

东盟还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利、确保劳工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等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2004年5月举行的第十八届东盟劳工部长会议和东盟“10+3”劳工部长会议,发表了保护劳工权益的声明。2004年6月在雅加达举行以“努力实现东盟全面一体化:一个繁荣,人道与和平的共同体”为主题的第37届东盟外长会议,签署了《东盟消除对妇女暴力的宣言》,申明东盟各国共同保护本地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在东盟建立一个关爱的、平等的社会。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重申,要减少东盟的贫困与社会不公,共同构建关爱社会以及和平、安全和繁荣的东盟。

(四)一些国家单独与东盟外国家实施自由贸易计划

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各成员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减税进度不一,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并不满足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速度,在东盟各国朝着东盟共同体的方向迈进的同时,又陆续单独与相关国家就自由贸易进行谈判,而且进展较快。新加坡与美国于2003年5月在华盛顿签署了新美自由贸易协定,并已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将近八成从新加坡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免税。2002年1月,新加坡与日本领导人签署了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的“经济合作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日本将取消94%的新加坡商品进口关税,新加坡将取消现存对日本商品所有关税。2004年1月27~29日,新加坡与韩国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举行了第一次政府间协商,成立了9个工作小组,就双边自由贸易着手协定的研究。2004年1月13日,日本和马来西亚政府在吉隆坡举行了关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首轮会谈,双方决定了自由贸易谈判的日程。泰国、菲律宾也与日本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正式谈判,印度尼西亚与日本的谈判也在积极筹备之中。东盟国家单独与东盟外的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以及东盟以一个声音说话的一贯原则是否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待时间考验。

二、东盟中国合作步伐加快

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指导方针。2004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政治互信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双边贸易投资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加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进行了多轮谈判,进展较快。2004年6月在广西南宁的谈判决定了全面降税安排、投资领域促进计划、服务贸易框架协议等计划。11月29日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根据协议,2005年1月1日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大约7000类产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注: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of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http://www.aseansec.org/16646.htm.)。目前双方正就自由贸易区进行商品贸易开放的谈判,以后逐步向服务、投资领域推进。

双方已从“早期收获”计划中尝到甜头。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与东盟国家从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将降为零。中国与泰国已于2003年10月1日率先实施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2004年6月初,新加坡又加入到“早期收获”计划中来,将原有的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扩展至中、新、泰3国。果蔬零关税已使中国与泰国、新加坡消费者尝到了甜头。农产品关税削减后,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民可以吃到价廉物美的热带水果和蔬菜,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也将有力地推动东盟的水果蔬菜的生产和出口。中国温带水果和蔬菜也将扩大在东盟市场的销售。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东盟连续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2004年双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提前实现了第七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提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05年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商品结构也有所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日益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双边互利投资也在增加,截至2004年6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340亿美元,不包括我国的香港和澳门的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的协议投资额达10.37亿美元。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了23个总额达165亿元人民币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注:张锐:《区域经济合作令东盟亢奋》,《国际商报》2004年12月1日。)。

2.次区域合作扩大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自1992年起,中国开始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交通、能源、农业、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旅游、禁毒等领域,与湄公河沿岸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6月中国与老、缅、泰4国实现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2001年11月第七次东盟领导人会议批准了“泛亚铁路”和“泛亚公路”的建设。2004年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2004年初中国正式开工承建昆明至曼谷公路缅甸境内路段。第八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签署的《关于共同推进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的谅解备忘录》指出,将建设一条覆盖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海陆缆结合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推动本地区各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国间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带动地区内各国间的贸易投资与经济合作。

中国还重视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的次区域合作,2004年专门派出了高级经贸和投资考察团到东盟东部增长区进行实地考察,在1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经贸合作研讨会上,中方表示将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以农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积极拓展中国与东盟东部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中国同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共同发展(注:石柱、尔东:《我国积极促进同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共同发展》,《国际商报》2004年11月5日。)。

3.交通领域合作加强

中国和东盟自2001年建立交通部长会议机制以来,已开展了多项合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由中国政府援建的昆曼公路老挝路段开工建设、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圆满竣工、泛亚铁路柬埔寨境内缺失段前期研究工作启动等。2004年11月24日在万象举行第三次东盟—中国交通部长会议,签署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中国与东盟在交通领域合作的长期目标。双方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化、海事海运、航空运输、人力资源开发和信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为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挥交通支撑作用。双方还将陆续实施更多项目,包括开展海上安全的搜救合作、磋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启动《改善柬老缅越四国内陆航道发展研究》及与能力建设相关的培训合作项目如船员管理、东盟高级官员及技术人员内河航道整治培训班(注:Third ASEAN and China Transport Ministers Meeting Joint Media Statem ent,24 November 2004,Phnom Penh,Cambodia.http://www.aseansec.org/16590,htm.)。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推进,作为双方合作的支撑——交通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此外,东盟与中国还积极开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遥感技术运用、地震学、海洋科学和热带生物资源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1.联手应对突发事件

东盟与中国在应对SARS方面加强了卫生领域的合作。2003年底至2004年初,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老挝等国家相继爆发禽流感,中国与东盟积极加强应对合作。2004年3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发表声明指出:双方共同应对禽流感带来的挑战,相互交流信息与经验,努力建立传染病确认和控制的预警系统;加强本地区检验检疫等边境管理部门间的合作;建议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基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本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和面临其威胁的国家提供资金、物资、技术援助(注:Joint Press Statement of the China-ASEAN Special Meeting on HPAI Control,Beijing,China,2 March 2004,http://www.aseansc,org/16003.htm.,http://www.aseansec.org/16003.htm.)。

中国对在海啸灾难中损失严重的东盟给予了极大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政府援助和民间捐助累计逾12亿元人民币(注:李肇星:中国捐助海啸受灾国已逾12亿元人民币,中国新闻网2005年1月29日。)。在2005年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双方签署了《建立地震海啸预警系统技术平台的行动计划》,决定建立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的海啸预警系统和亚洲地区地震台网,并将加速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

在东盟国家遭遇SARS、禽流感以及海啸灾难冲击时,中国政府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人道主义援助,充分显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及与东盟合作的诚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双方的政治互信。

2.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

近年来,东盟与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合作,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为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双方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规定了原则与合作方向。

2004年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入。在2004年1月举行的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上,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国家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双方反恐、禁毒和打击国际经济犯罪等重点合作领域,明确了各领域的中长期目标,双方将通过信息交流、人员交流与培训、执法协作和共同研究等方式加强合作(注: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of the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http://aseansc.org/15647.htm.)。中国与东盟还在司法领域推进合作。2004年7月举行的中国与东盟总检察长会议发表《中国与东盟国家总检察长会议联合声明》决定,双方将加强区域司法合作,落实《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他有关公约、法律文件的规定,在互涉案件的调查取证、缉捕和引渡罪犯、涉案款物追缴返还等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建立有效的司法信息交换机制和总检察长经常会晤机制(注:孟娜、崔砺金: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闭幕签署《联合声明》,强调加强区域司法合作,《人民日报》2004年7月10日。)。

三、扩大国际合作,东盟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日益凸现

(一)扩大与东亚、南亚的合作

1.从“10+3”到东亚合作

自1997年召开第一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来,东盟与中日韩在“10+3”机制下,定期举行“10+3”的领导人会议以及外长、财政、金融、旅游、交通、信息、环境、打击跨国犯罪等会议,不断扩大各领域的合作,并向“东亚合作”机制化方向发展。

2004年按时举行了各种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讨论推进四方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领域的合作。2004年1月举行的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是“10+3”合作框架下建立的又一个新的部长级会议机制,它标志着东亚地区合作由经济领域向政治和安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4年11月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决定,东亚各国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贸、投资、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以推动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共同朝着东亚共同体的目标迈进。会议讨论了建立“东亚首脑会议”机制和建设“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决定首次“东亚峰会”将由马来西亚于2005年主办(注: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8th ASEAN+3 Summit,"Strengthening ASEAN+3 Cooperation",Vientiane,29 November 2004,http://www.aseansc.org/16847.htm.)。此次会议的成果说明,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已经步入机制化阶段。

2.东盟日本合作进一步密切

2003年12月举行的东盟—日本东京特别首脑会议,使双方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4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落实。

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003年东盟进出口总额中,日本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占了13.7%(注:The Eighteenth Meeting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Council Joint Media Statement,2 September 2004,Jakarta,Indonesia.)。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东盟最大的援助国,其政府开发援助(ODA)的60%都投放到了东盟。根据2003年12月东盟—日本特别首脑会议的计划,从2005年开始,双方就建立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问题开始谈判,并计划在2012年之前建成。还确定日本出资30亿美元,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国进行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的援助,协助东盟缩小内部的发展差距。

在地区安全方面,日本于2004年7月2日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1月,第八次东盟与日本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东盟日本关于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联合宣言》,双方同意在反恐、打击海盗犯罪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领域加强合作。

双方在人员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日本在2003年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承诺的投入15亿美元资金为东盟国家培养人才计划开始启动,对东盟决策、教育、生产、环境、通信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补助金、日元贷款和奖学金等。根据计划,从2004年到2007年,东盟到日本的留学生和日本派往东盟的技术专家将达到4万人的规模。

3.印度东进,东盟印度合作加强

基于地缘政治、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经济合作潜力等各方面的考虑,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实施“东进”战略,逐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目前印度不仅是东盟对话伙伴和东盟地区论坛的成员国,双边经贸关系也发展较快。2003年10月第二次东盟—印度领导人会议确定到2012年建成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领导上台后,加快了“东进”步伐。辛格总理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泰国。此后,新加坡、缅甸等东盟国家领导人分别到访印度。2004年12月30日,第三次东盟与印度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东盟与印度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双方领导人称,该协定将成为指导和促进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领域全面合作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双方经济合作的加强以及印度对东盟部分国家经济援助的增加,印度在东盟事务中的影响力将逐步上升。

与印度相邻的巴基斯坦也加强与东盟的合作。2004年7月2日在第十一届东盟地区论坛上,巴基斯坦成为论坛的第24个成员国,并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二)进一步加强与地区大国的合作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东盟一贯奉行以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注重加强与地区大国的合作。美国和欧盟是东盟的传统合作伙伴,近年来,由于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东盟与美国、欧盟在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继续保持合作外,更加强了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方面的合作。

2004年东盟美国合作继续加强。美国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03年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中,美国东盟贸易总额占了14.1%(注:The Eighteenth Meeting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Council Joint Media Statement,2 September 2004,Jakarta,Indonesia.)。巴厘岛事件以及发生在东盟国家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恐怖主义活动,影响了美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到访东盟的美国游客也在减少。但是,这并不影响美国同东盟国家保持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月30日,第十七次东盟一美国对话会议在曼谷举行,双方就东南亚地区安全、相互贸易与投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表示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将继续加强合作。本次对话还安排了美国私人企业领袖参与对话,鼓励私人企业积极参与双方的经济合作(注:The Seventeenth ASEAN-US Dialogue (2004) ,http://www.aseansec.org/15982.htm.)。

东盟欧盟合作扩大。欧盟是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1月20日,第四次东盟经济部长与欧盟贸易委员会磋商会发表联合公报说,双方要加强经济合作。于2004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三届东盟—欧盟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万象宣言》,决定了今后双方合作的内容:将继续本着“公开与合作”的精神进行政治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加强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继续加强投资与贸易合作,支持加快柬埔寨、老挝加入WTO进程;在减少贫困、人力资源开发、健康和环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电子东盟—电子欧盟的联络通道,将在发展电子商务、缩小电子鸿沟等方面加强合作(注:Joint Media Statement of the Fourth Consultation between the ASEAN Economic Minister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Commissioner,Yogyakarta,Indone sia,20 January 2004,htpp://www.aseanse.org/15663.htm.)。

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启动。近年来,东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在贸易、投资、金融、法律、教育、科学与技术、安全、反恐、媒介、文化艺术、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满意的进展。2004年11月,东盟10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万象宣言》,决定2005年初正式启动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并在两年内完成谈判。三方决定在贸易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文化教育、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地区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开展双边、多边的合作。澳大利亚、新西兰支持老挝、柬埔寨加入WTO。该宣言的签署是澳大利亚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2003年澳大利亚与东盟的贸易投资总额为500亿澳元,到2010年可望比目前翻一番(注:Chairman' s Statement of the ASEAN-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ommemorative Summit,Vientiane,30 November 2004.)。

自1975年新西兰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对话关系,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目前东盟已经成为新西兰第五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旅客来源国。加快推进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新西兰政府近年来制定的“重视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积极推动达成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协议外,新西兰还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结束了与泰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并正在与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可行性研究。

俄罗斯也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在2004年11月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

展望2005年,东盟内部以及同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仍会进一步加强。由于海啸灾难给东盟旅游业造成了很重的创伤,目前又有禽流感和流脑的威胁,东盟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放缓,发达国家继续实施贸易壁垒措施,这些因素对东盟经济增长有些影响,东盟国家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加快东盟经济一体化步伐,缩小东盟成员国发展差距的各项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实施。在构建关爱社会、建立应对突发事件机制、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等方面,东盟将继续扩大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东盟与中国在新年里政治互信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将有力地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东盟与日本、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会加强,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的机制化也将加快进程。

标签:;  ;  ;  ;  ;  ;  ;  ;  

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