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道高考题说起论文_周维奇

从几道高考题说起论文_周维奇

周维奇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四川省芦山中学 625600

【概要】高考命题素养立意悄然而来,化学学科证据推理素养亮相高考试卷,而此核心素养恰恰是我们教学实践中薄弱的部分。本文仅结合参加的培训谈谈对化学证据推理素养的肤浅认识。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证据推理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25-02

我们先来看看2017全国卷的几道题,它所体现的高考命题导向值得玩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题1.【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例题2.【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

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

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

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

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

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

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

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

无明显现象

例题3.【2017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

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这几道来自2017全国卷的高考选择题,题并不难,然而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常常犯难,哪怕是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皆因它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化学高考命题确实已经转向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立意。这几道题体现的是化学学科证据推理素养立意。

证据推理是核心素养之一,它可以基于多学科知识载体培养。基于化学学科知识培养证据推理素养就是化学学科证据推理素养。化学学科证据推理素养无可争议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依据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的观点:中学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有4个层次水平划分。水平1 能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中提取证据,对有关的化学问题提出假设,能依据证据证明或证伪 假设;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模型和化学反应的理论模型,能将化学事实和理论模型之间进行关联和合理匹配。水平2 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上收集证据,能依据证据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推出合理的结论;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于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水平3 能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收集证据,能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步骤推出合理的结论;能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能对模型和原型的关系进行评价以改进模型;能说明模型使用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水平4 能依据各类物质及其反应的不同特征寻找充分的证据,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对复 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建构相应的模型,能选择不同模型综合解释或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能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探寻模型优化需要的证据。

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恰恰是“双基”教育缺失的部分,也是“能力”教育薄弱的部分。如何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去培养证据推理素养?我认为应该明确几点:

1、证据推理素养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式。由证据证明或证伪结论。化学证据推理的一般考查模型:通过实验操作、实践认知获取证据,证据往往是宏观的现象;给出结论,结论往往是性质、结构、微观本质或者基本概念;运用基于化学的知识判断证据能否证明或证伪结论。如果证据是小范围且能够推导出大范围事件的结论,那么就能够由证据证明结论,或者说如果证据成为结论的充分条件则证据就能够证明结论。或者表述为,如果依据现象得出的结论包含于所给的结论内,那么现象就可以证明所给的结论,它们就存在着因果关系。

2、化学“双基”的教育过程可以很好开展基于化学知识的证据推理素养培养。开展“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时教学设计”探索实践,基于素养去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电解质概念的教学等基础知识教学时,把验证性实验设计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假设、拟定证据收集的种类。依据结论去找它可能的充分条件;依据充分条件去设计实验操作采集证据。采取这么一种途径,引导建立思维模式,长期坚持也许可以达到培养化学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水平探索》.王祖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3]“证据推理于模型认知”解读.杨玉清.雅安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

论文作者:周维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从几道高考题说起论文_周维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