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_银行论文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_银行论文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资本市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体系的主体,而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目前金融体制结构及市场发育进程,在当前和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和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这是因为,在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四大商业银行是由国家专业银行转制而来,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无论在产权体制和组织结构方面,还是在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和业务的开拓创新等方面,与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差距甚远,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而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市场化是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辅相成的新型融资体制所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一个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购并重组、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在规模、结构,还是管理规范性、市场效率等诸方面,还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相应要求。因此,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已成当务之急,这也无疑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其借助资本市场拓展新业务带来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因此,研究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以此为据,寻求商业银行全面介入资本市场、拓展业务、创新金融服务的对策,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课题。对此本文拟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资产业务的对策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必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起到独特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面和深远的,他要求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经营战略,一方面努力克服、削弱资本市场发展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一)资产保全的“主动介入”策略

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互为依托、休戚相关,不适当地把困难向任何一方倾斜都会影响经济的平衡,有碍改革的进程。资产质量问题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造成银行资产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政策原因,也有银行自身决策的失误。对于大量历史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应该由政府承担而不应由银行承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是收益收息难,二是在企业资产重组中陷于被动状态。因此,银行只有实施“主动介入”策略,勇于突围,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资产与银行债权重组,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摆脱这种困境。

解决企业债务过重问题是实现企业转制、优化银行资产的必经之路。而在目前情况下,无论是通过资本市场筹资还是国家向企业注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企业资产重组,对解决企业过度债务负担和巨额银行不良贷款资产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银行“债权转股权”是企业转制和银行转轨比较有效的形式。他不需要额外资金注入,对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是一种易行的操作模式。同时,银行不良资产单独管理,其他贷款明确了责任,将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由于国有企业改制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从而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仍将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信用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采取循序渐进,适度、适速分流资金、发展资本市场的策略。所以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和时间,根据变化了的金融环境适度地调整经营战略,对资本市场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可加大经营战略调整力度,以适应资本市场给这些地区银行带来的挑战;而对于资本市场并不发达的地区,仍应以传统经营战略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介入资本市场。

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重组,涉及众多环节和财税、房地产、金融、社会保险等众多部门,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劳动人事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在前一阶段的企业改革试点中曾出现了大量假破产、真废债的行为。虽然国务院1997年第10号文件《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为企业改组顺利进行确定了规范,然而他的实施对国有银行的债权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一是由于企业改组过程中缺乏政策配套和协调,银行难以单方面承受损失;二是超范围标准使用兼并破产优惠政策的现象普遍,银行债权受到新一轮严重冲击;三是企业兼并破产中行政色彩强烈,不少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片面强调减轻企业负担,严重损害银行合法权益。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银行居于国有资产存量经营调整的主导地位的观念,主动地运用多种信用形式、金融工具,通过银行债权的优化配置,实现与企业资产优化配置同步。根据中央的精神和总行制定的具体规定,主动地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企业及主管部门联系协商,严格规范标准,自觉地将银行债权置于市场机制中重组。这样既可抵制不规范的破产行为,又可防止不规范的兼并行为。不与银行债权重组相结合的企业资产重组,只能是把国有经济多年积累的矛盾进一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与集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必须在重组中坚持原则,积极介入,努力寻求解决银企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增量贷款投入策略

资本市场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直接融资,但仍需要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按照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企业向商业银行借款有减税的作用,资金成本一般都低于其他来源的资金成本。因此,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有利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解决了资本来源后,企业更注重的是适度负债经营,注重资产负债的合理性。因此股份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增加,为商业银行优化贷款增量投入增加了可供选择的对象。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和海外挂牌上市的800 多家上市公司,基本是体制新、有直接融资渠道、资产负债合理、经营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取的客户,随着股市的适度快速扩容,争办上市公司的金融服务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一个焦点。

二、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负债业务的对策

(一)积极吸引同业存款策略

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分流。如何将这部分分流的资金再吸引回来,继续沉淀在银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把目光紧紧盯住证券一级、二级市场,去寻求存款的新增长点。今年我国股市资金流量达到近万亿元,怎样将证券二级市场的巨额游资稳住并加以利用,是要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首先必须对股市资金的具体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股市资金流程,实际上就是按照股票市场资金结算和清算规定进行流动的具体过程。我国股票市场现行的清算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磁卡清算,即投资者在结算代理银行开立的证券账户和储蓄账户“合二为一”,交易完成后,由结算代理银行根据公司划账指令在各投资者的资金账户上进行转账;二是二级清算,即投资者在证券商处缴款开立资金账户,证券商在结算代理银行开立资金账户,交易完成后,结算代理银行根据划账指令在各证券商的资金账户上进行划账;三是三级清算(只适用于异地清算),即投资者在证券商处缴款开立资金账户,证券商在异地的集中结算中心缴款开立账户。每日交易完成后,先由结算公司与异地的集中结算中心办理净额结算,再由异地结算中心按照结算公司的划账指令在各证券商资金账户上进行划账,最后由证券商根据结算公司发出的清算明细在各投资者的资金账户上进行划账。分析以上几种清算方式可以看出,磁卡清算中投资清算在结算代理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仍然列在储蓄存款下,而证券商在结算代理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则一般被记为“同业存放”科目,这样由“储蓄存款”的形式转变为“同业存放”的形式。因此,应大力推广建行深圳分行集炒股、储蓄、消费于一体的“白玉兰卡”,重点抓券商开户,将券商结算、清算资金沉淀到银行。除了抓住证券二级市场资金回流外,还要努力抓住证券一级市场的资金回笼,抓上市公司发行时网上、网下申购资金。实践证明,大客户除了抓大行业、大企业外,他的内涵要延伸到抓股市间歇资金、抓券商开户及待上市公司企业存款上来。

就具体操作而言,银行可积极与各地体改委、证券主管部门联系,摸清待上市和已列为股改重点企业的名单,结合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依次排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效益暂时不佳,但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可“买壳上市”的企业,要主动联系,适时扶持;对企图“吃股民”以维持生存的企业,不可盲目扶持。

(二)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策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只重视资产的扩张,资本金却一直得不到补充,从而其资本充足率低于国际水平。为了加快我国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补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已成当务之急。资本市场发展在使商业银行负债规模扩张受阻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扩充资本开辟了新的渠道。因此,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造,应是一个战略性选择。要运用股份制这种新机制,在增加营运资本、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下,改革银行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以资本市场为导向,以经营效益为核心,以激励员工的敬业和创新精神为基础的新型股份制银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商业银行在扩大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监督作用,提高运作效率。

(三)发行金融债券承担主动负债策略

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有所变化,存款结构出现了证券化的倾向。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出现了以证券形式存在的长期借款,其主要形式是发行金融债券,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促使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多样化,增强负债的稳定性。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存款资金当然是主要的,但稳定性较差,一旦经济、金融形势骤变,容易发生挤兑的现象,给银行带来支付风险,同业往来与此类似;向央行借款数量则较为有限;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由于持券人不能在到期前要求兑付,因而可以增强负债的稳定性。另外,通过金融债券可以使银行根据资金运用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筹集资金。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如何在期限上保持对称,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资金运用特别是长期性资金运用来考虑开辟资金来源,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三、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一)大力拓展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中心的表外业务

虽然我国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但《商业银行法》仅对商业银行从事债券以外的其他有价证券业务作出严格规定,而对其从事哪些资本市场业务并无明确规定。因此,商业银行虽不能直接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经营,或直接从事有价证券的发行,但可为资本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巨额国有资产存量需要流动,不良贷款需要保全和债务重组,若干主要产业需要培育和重新组合成优势企业集团。当前产权市场的一个显著趋势是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由产品经营大步转向资本运营。当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社会专业中介机构,其大多处于发展初期,资本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雄厚,信息渠道广泛,各层次客户众多,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便利的融资渠道,因此在开拓企业资本运营中介服务上有巨大的比较优势。此外,在许多企业破产清算中存在不规范行为,银行直接介入企业重组策划之中,也将有利于保障其债权不受损害。具体讲,银行可开展以下投资银行业务:企业改制中的调研、改制方案设计和上市公司财务、企业形象优化设计;企业资产运营的一揽子策划,创业资本融通方案设计及财务、投资咨询等。为此,银行应设立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及各级业务部,或出资成立专业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专事相关业务。

(二)以清算业务为突破口介入资本市场,创新金融结算工具和服务品种

当前,二级交易市场与一级发行市场已形成一日益庞大的清算代理业务市场,其具有跨区域性、交易实时性、涉及面广、业务庞杂等特点,而这正符合商业银行业务网络发达的比较优势。同时随着对证券公司及其经营行为的不断规范,要求证券交易中股票清算与资金清算相分离,以有效防范券商挪用客户资金。因此,商业银行应发挥其系统效应,完善、扩展业务网络,依托全面高效的清算网络、同城网络,实现证券交易的资金实时清算汇划,特别是异地资金实现实时清算汇划,积极介入证券清算业务;同时,辅以市场营销活动,全面争取与证券监管部门和各类证券中介机构的合作。如争取成为证监会批准的两大交易所新股认购的验资行;争取券商的合作,为证券公司开设存款户和清算准备金账户;为股民开立保证金账户等。通过代理清算业务,使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开拓相关业务(如低成本负债业务),介入一级市场发行代理、网下收款银行业务等提供了便利的窗口。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欲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适应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健全创新机制,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发展态势并组织技术攻关,开发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品种。如在代理券商和股民的三级证券资金清算中,就要求能提供存款和交易资金的实时转账服务,方便保证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转账。适应这一要求,商业银行应在各分行开办证券磁卡业务和券商资金结算业务,可考虑将银行城市综合网、电子联行、通存通兑、信用卡业务与股票资金账户等多种业务网络相衔接,推出集活期、定期、本外币、无纸化债券等于一体,可用于买卖股票、消费、结算的万能理财卡,借助银行多重业务网络的优势进行金融品种创新。同时,随着广大投资者收入增加和面临日渐增多的投资机会,其对个人理财、信息咨询的需求日益扩大。商业银行可借助信息资源丰富,人才、服务功能齐全的优势,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理转账等多项私人金融服务。

(三)积极发展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聚集社会大众资金专事证券投资的并以专家理财为特点的证券投资基金已登场亮相。1998 年国家批准发行首批5家规范运作的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达100亿元,紧接着还将有5家新基金发行。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发展,为适应投资主体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及种类仍将继续扩大,更大规模的新基金品种(如开放式基金、中外合作基金等)也将陆续推出,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争取基金托管业务。对于托管行来说,扩展了表外业务,得到巨额低成本的基金现金余额存款,又可熟悉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为将来开展相关业务打下基础。具体来说,可开展如下基金托管业务:完善的电子安全体系,安全保管基金资产,执行基金管理人指令,办理基金名下资金往来;遵照基金契约,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价格;保存基金会计账册及出具基金业绩报告。

(四)积极开拓代理中长期贷款业务

即主要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国家和地方投资公司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是专门为国家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提供中长期信贷的政策性银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建的一些专业投资开发公司也对政府专业部门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长期贷款。而以上政策性贷款一般都委托项目所在地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代理。1997年以来,国家对外宣布未来三年我国将投资7 5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998 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又果断扩大交通、能源、农田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加速了整个社会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这一贷款市场也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之一。作为代理行,不仅可有固定代理手续费收入,且产生大量的代理资金进出,形成低成本存款;同时通过经办贷款项目,还可成为项目建设期间和项目建成后的主办行,便于扩大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盯住政策性中长期贷款资金的走向,依托众多分支机构和清算网络,积极争取政策性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代理权和项目经办权。项目贷款经办过程中应做到资金及时到位,项目优化管理和及时反馈,以在代理中长期贷款竞争中取得有效优势。

四、商业银行的综合对策

(一)树立竞争观念,强化市场营销

金融体制改革后,我国银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市场观念,但旧体制下“守株待兔”式的经营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营销战略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短期行为明显;重定价策略与产品策略,轻服务策略,服务质量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商业银行应树立竞争观念,认真分析市场,探索营销策略,确定营销组合。一是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因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规模不同、地域相异的公司,也有着不同的经营行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了解顾客需求,把握市场机会,确定顾客群体,从而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目标市场。二是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营销组合。三是分销策略。主要通过分支机构的设置、信用卡及自动化分销渠道将金融产品与服务方便快捷地送到客户手中。四是促销策略。通过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及营业推广等方式加强与客户沟通,使客户了解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特点、优点,从而接受自己的金融产品。

(二)完善商业银行业务网络,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加剧了银行同资本市场的竞争,而且促进了银行之间以及银行同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机遇。但要在剧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和抓住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首要的是要提高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的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要使资本市场交易的资金实时清算汇划,特别是异地资金实时清算汇划;而成为资本市场运作的资金流通和清算媒介,是商业银行直接介入资本市场的基本途径。另外,要抓紧把银行电子网络终端尽可能地延伸到有可能进入资本市场的大客户中去。资本市场上主体是企业,那些上市公司、待上市公司、股改企业,应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计算机联网的优选对象。通过联网,建立企业支付结算账户,把企业现金交易集中到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这就使得资本市场大额流动的资金通过高科技手段、大网络优势积淀到商业银行。

(三)大力培养人才,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正如前文所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需要商业银行做多方面的努力。这种努力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商业银行是否具有创新机制,而创新机制的核心是能否拥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需要一批既懂资本市场运作、又精通商业银行业务,既能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态势、又能创新其所需的金融服务品种和新型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真正重视人的因素,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既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又要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各种机遇和条件。依靠专业人才队伍的主动性、创造性精神来实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