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图书馆宣言”看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图书馆论文

从“公共图书馆宣言”看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图书馆论文

从《公共图书馆宣言》看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看图论文,宣言论文,书馆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图书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以及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更加突出了。当我们在论及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时,很容易使人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

1994年1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划委员会议通过了《公共图书馆宣言》的新版本,其中关于图书馆的总原则和任务,仍沿用1972年版本的表述:公共图书馆对于教育、文化和信息事业来说,是活跃的推动力,而且它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能够通过人们的思想来创造和平和精神文明。围绕这一总的原则和任务,宣言新版本还根据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重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具体任务:使儿童从小形成阅读习惯并增强之;除了服务于各层次的正规教育,也为个别教育和自学提供帮助;提供个人创造性发展的机会;激发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促进文化遗产的认知,促进对艺术、科学成就与创造的理解;提供接触各类表演艺术的文化表达的机会;促进文化交流,支持多元文化并存;支持口述文化的流传;保证公民获得各类社区信息;为当地的企业、社团和利益集团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为培养用户的信息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方便;支持并参与对各种年龄段用户群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并在必要时发起此类活动。

宣言所论述的这些任务,其实也是对图书馆的三大职能,即教育职能、信息职能和文化职能具体化的表述,它阐明了图书馆怎样推动人类文化教育和发展精神文明。

第一,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学校的教育职能同等重要,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延续和发展。我们知道,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和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仅指学校的教育。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等都属于广义的教育。图书馆在广义的教育中又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正如列宁所说,公共图书馆“就是各个机关和企业的国民教育中心。”[1]现代教育的概念早已越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人们把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教育称之为“大教育”。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人才的成长,任何发明创造,任何精神文明的进步和飞跃,都离不开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培育和推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一有空就去学院图书馆的期刊开放陈列架,翻看最新的期刊,阅读别人的新论文,并从中得到启发。后来我当了教授,仍旧这样做,也要求我的研究生们这样做……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2]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一下课就钻进图书馆”,1937年到法国在居里夫妇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时,“常常沉湎于实验室和图书馆。”[3]自然科学家的成长离不开图书馆,社会科学家也同样如此。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就是依靠大英博物馆提供的丰富图书资料才得以完成的;毛泽东于1918年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期间,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才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曾担任过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认为,图书馆是“教育的机关”、“图书馆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依赖图书馆才能到达“完美教育”的境地。[4]所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作用非常重要,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图书馆在教育上的价值,有时竟过于学校,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钱学森的论断作进一步拓展:没有图书馆、资料馆,就不可能有科学,也不可能有科学家。

第二,图书馆的信息职能是任何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始终相伴相随。它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若干阶段。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以后,它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储存、传播和利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活动的核心与实质就是人类社会信息的交流。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活动贯穿于图书馆发展过程的始终,渗透于它的每个领域。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新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与日俱增。不仅全世界每年要出版70多万种图书、15万种期刊和5万余种报纸,而且随着电脑、光纤传输、多媒体、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又大大促进了图书馆功能的扩张和对文献资料整理、加工、储存和传输的现代化。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活动中,不论是进行宏观决策,还是进行微观活动,不论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还是进行日常的文化教育或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包括现代图书馆在内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在这同时,各类图书馆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做好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提供、技术开发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活动。这样,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用户群都能在图书馆中找到与其需求相适应的资料。现代图书馆正日益构成为一个庞大的知识信息传播网络,对社会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改造自身。1996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21世纪大学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大学图书馆专家,都充分肯定21世纪图书馆不仅会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必将给自身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变革和新的希望。[5]

第三,图书馆文化职能的发挥,可以使之成为无可比拟的思想教育中心。图书馆通过图书借阅、阅读介绍辅导、参考咨询等活动,使读者接受一种持续不断的非常规的教育,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得以提高,精神文明的境界得以升华。

首先,图书馆可利用丰富的馆藏编制导读栏目,陈列专题书刊,组织并引导读者多读能使人奋发向上的好书。好书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生的良师益友。许多人正是从读书中由懵懂走向智慧,由坎坷走向坦途,从读书中领会到各式各样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端正对人生的看法。

其次,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利用橱窗、剪报资料、图片展览等形式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读者的共产主义信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日趋净化和完美。

再次,图书馆还可通过其他形式,例如办读书会、诗歌朗诵会、绘画摄影展览、专题书展等等文化活动去熏陶、感染、启迪读者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现在,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较多,他们大都愿意利用双休日或其他闲暇时间去泡图书馆。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满足某些人对消闲文化的需求,在某些轻松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去陶冶性情,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这同样是精神文明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每一个职能无不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图书馆职能实现的过程,就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过程。尽管《公共图书馆宣言》的某些论述未必适合中国国情,但它总的精神和原则同我国图书馆建设及其职能的发挥是相一致的,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决策是相一致的。这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内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公共图书馆宣言》是全世界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在坚持我国基本国策的前提下,遵守和贯彻《公共图书馆宣言》,充分发挥我国数千个图书馆的作用,为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从“公共图书馆宣言”看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