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漏洞论文_曾涛

高度重视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漏洞论文_曾涛

摘要:化工园区是我国化工企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式,潜藏着危险叠加、风险放大的隐患。目前,我国对企业和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要求较为明确,但缺少对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漏掉的一环。建议完善园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促进园区企业良好互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公众参与制度,鼓励社会监督。但是大量化工企业的聚集也使得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环境变得异常严峻,化工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管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化工;安全;漏洞;管理;措施

1导言

由于化工企业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较多、事故可能性和后果较其他行业企业大、环境污染风险较高,从安全、环保及产业链发展角度,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或者化工集聚区(集中区),化工行业园区化发展可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便于实现循环经济;也便于实施安全、环保监管和事故应急管理。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政府、园区、企业、社会等各方合力共同治理。

2我国化工园区管理现状与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化工产业生产的集约化、运输便捷化以及对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要求,早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就着手建立统一的化工园区。大型化工园区的建立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各企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处理能力。我国的化工园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步进行建设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建成了以国家级化工园区为主干,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协同的生产模式。

2.1我国化工园区发展不成熟

我国的化工园区与西方发达国家化工园区相比,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其在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物流、仓储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我国化工园区在进行建设初期,对于园区入驻企业是按照原料上下游关系进行设计的。对于生产相关的企业,按照企业就近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物流的压力,有利于企业原料产品的调度,可以集中对相关企业的“三废”进行集中处理,有利于园区管理部门对企业危险源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除了国家大型化工园区外,各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受到企业入驻时间不同、各企业产品相关性小等原因,常常是园区内最后入驻企业与规划有一定差距,园区内企业互补性小,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我国在建设化工园区时,出于对运输和经营方面的考量,很多化工园区都建在交通便利、人员较为聚集的地区,有的化工园区更是靠近河流水系,一旦造成污染,则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近年来所建设的化工园区,尤其是在省级和地市级化工园区的建设上,园区建设方对于园区规划并没有很明确的主导方向,园区内入驻企业一般就是各类化工企业,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化工园区内对于环保措施缺失,园区内对于易燃易爆产品的仓储和运输安全考量不足。而很多化工园区本质上是经济开发区单独为化工企业开辟出来的,其本质上就是一般的工业园区,并没有专门为化工企业规划和设计,这样的化工园区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废物的处理设施,也没有专门设置对于危化品的存储、运输设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管理上多重“短板”明显

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园区缺少监管的具体授权却仍负连带责任。当前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一是管理制度缺少实质性内容,没有明确具体管理事项,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方面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职责授权。二是注重检查、罚款等管理手段,对管理成效的跟踪缺失,化工园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常常流于形式,化工园区在安全管理的权责分配上处于不匹配状态。

企业对园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的配合度较差。以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建设为例。首先,企业认为园区开展重大危险源管理相关系统建设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部分企业存在抵触心理。其次,由于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等信息没有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企业担忧隐私泄露风险。最后,企业对园区管理的配合度较差:大型企业往往会因审批流程长、耗时多而导致系统接入难,一些小型企业则将园区安全管理工作视为负担而不愿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化工园区安全漏洞管理措施

3.1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一是高度重视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建设进度。化工园区是系统建设的重点,应鼓励各地化工园区学习前期试点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并逐渐向全国普及。二是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完善系统自动上报、预警、监控等功能;加强自动化安全仪表系统的装置配置安全要求和评估、维护工作等,排除企业信息化系统接入障碍;鼓励有建设经验的信息技术提供商与化工园区对接,探索建设标准,推广大数据技术在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分层级推送预警信息到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和园区、相关政府部门,以便进行科学预警和有效决策。

3.2科学选址和规划

化工园区的选址应保证交通、水电的同时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远离河流和水系,避免在人口聚集区的上风口设立化工园区。在化工园区及附近范围内,除了必要的生产设施不应兴建居住区以及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保证化工园区内及其附近地区处于较低的人口密度。这样既可以防止化工园区内的污染物对附近环境的污染,也保证在遇到安全事故时把伤亡降低到最低。在园区进行规划时,当地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应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对需要入驻的企业进行系统的甄别,建立化工园区引入标准及条件,对于不符合园区设计与需求的企业进行限制,防止与园区不配套的高污染、高风险企业进入园区。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对化工原料进行管道运输,防止物流园区内大量物流车辆通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3.3建立公众参与制度,鼓励社会监督

针对园区安全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效果难以保证的难点,一是要推动园区重大危险源信息共享。引导企业宣传推广其在消除隐患方面的经验,共享园区内重大危险源信息和应急救援装备等资源,减轻监管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降低企业配合监管部门的成本。二是鼓励建设服务型园区,引入中介机构、技术服务企业,建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辅助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治理;制定服务支持政策,在保护企业隐私、简化办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减少企业顾虑,优化重大危险源安全服务,调动企业配合园区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园区安全一体化协作管理模式。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广泛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的热情,努力提升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3.5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对化工园区承包商管理

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承包商管理制度,对进入园区作业的承包商进行登记,强化监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园区内化工企业要加强对承包商资质及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并形成承包商档案。组织承包商严格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督促落实危险性作业的安全措施,提升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化工企业承包商管理规范化。

3.6淘汰旧设备,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对化工园区进行科学的规划,淘汰落后的、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导企业建立专业的安全生产队伍和消防队伍,加强园区内应急管理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园区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化工园区建设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化工安全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别国的先进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化工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目前部分省份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提出了一套针对化工园区的管理措施,结合已经开展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工作的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后续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工作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梁园,魏民,马文君,张斌.智慧化工园区安全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研究[J].标准科学,2020(02):55-59.

[2]黄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化工管理,2020(04):1-3.

论文作者:曾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4 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高度重视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漏洞论文_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