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的作用和影响_霍梅尼论文

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的作用和影响_霍梅尼论文

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的作用及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朗论文,卫队论文,政权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8月,美国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简称伊朗革命卫队)列入“国际恐怖组织”的黑名单①。革命卫队是伊朗伊斯兰神权统治的重要支柱,布什政府把一个主权国家的正规军队列为恐怖组织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已引起国际社会对革命卫队的广泛关注。

一、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

伊朗革命卫队成立于1979年4月22日。当时伊斯兰革命刚胜利不久,新政权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威胁,政局持续动荡,各派势力为争夺领导权明争暗斗。伊斯兰革命的奠基人霍梅尼清楚地认识到,必须有一支忠于“真主”和自己的军队来保卫伊斯兰革命的成果。1979年12月3日,伊朗宪法顺利通过,规定革命卫队隶属于革命委员会,其主要作用为“保卫革命和革命成果”②。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因执行霍梅尼的“革命输出”政策,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然而,革命卫队在成立之初,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还不能肩负起捍卫和巩固伊斯兰革命成果的重任,还必须依靠原有正规军③ 的力量。两伊战争使革命卫队迅猛发展,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人自愿加入革命卫队,在两伊战争中冲锋陷阵,在国内斗争中,雷厉风行,坚决执行最高精神领袖的命令。1986年革命卫队总人数达到35万,其后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革命卫队开始组建直升机分队和巡逻艇分队,1987年上半年,又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此外,由于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日益紧张,尤其在人质事件以后,美国禁止向伊朗出售武器零配件。革命卫队建立了军事院校和工厂,自己生产迫击炮、炮弹和轻武器,还生产出了战斗机和无人侦察机。

两伊战争后,伊朗政府大力加强军队正规化、一体化建设,对革命卫队进行整编。目前,革命卫队还统率着民兵组织“巴斯基”和在国外活动的特别部队“圣城军”④。“巴斯基”仅装备轻武器,平时约40万人,战时可动员至100万人。⑤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革命卫队陆军近年越来越注重于“非传统”军事任务,积极为“不对称战争”做准备,加强游击战和巷战能力。“巴斯基”成员遍布伊朗各行各业,被认为是发动游击战和巷战的主力部队之一。2007年,革命卫队海军接替正规海军在波斯湾巡航引起美国第五舰队的不安。一些美国海军基层军官担心革命卫队的非对称打法。⑥

革命卫队不仅统治着“最低端”的军事力量,而且掌握着伊朗“最高端”的军事装备。伊朗的战略性威慑武器,包括“流星-3”和“法塔赫-110”在内的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几乎全归革命卫队所有。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 “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和“征服者”导弹(射程为200公里)都首先出现在革命卫队的序列中。革命卫队还主管生化武器计划和导弹生产。此外,伊朗正在开展的浓缩铀提炼计划也隶属于革命卫队的研究项目。⑦

革命卫队的人数虽不如正规军多,但是在人员素质、武器装备以及军事预算上都比正规军有着更大的优势。尤其是革命卫队与国家领导人有着特殊的“嫡系”关系,使得革命卫队成为伊朗伊斯兰神权统治的坚强支柱。

二、不断扩大的政治干预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国内政局持续动荡,以霍梅尼为首的神权派利用革命卫队镇压国内持不同政见者,在军队中进行大清洗运动,迫使曾参加过反国王斗争的人民圣战者组织转入地下,巴扎尔甘政府被迫辞职。1981年6月,世俗的资产阶级代表,曾被霍梅尼任命为武装部队总司令,伊斯兰革命后第一届总统巴尼萨德尔,被议会以“政治上缺乏能力”为由而免职,神权派在政权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然而,霍梅尼并不主张革命卫队干预政治。1989年霍梅尼去世后,留下的遗嘱强调:武装部队必须严格遵守不干预政治的军事条例;军人、警察、革命卫队、 “巴斯基”都不能干预政治,不参加任何政党和派系;军队总司令必须禁止其部下参加任何政治派系;只有远离政治,才能够保持和维护军队的强大,免遭内部争吵和分裂。⑧

尽管霍梅尼反对军队干预政治,但革命卫队一些军官认为,政治和军事的干预应该是相互的。而且1979年的宪法并没有明确限制军队干政,没有规定革命卫队的具体任务,即没有规定革命卫队主要反对的是外部侵略还是内部威胁,这为革命卫队干预国内政治埋下了隐患。1980年3月,革命卫队在革命通讯社上发表“卫队的义务”文章指出,革命卫队的主要任务为追查和逮捕反革命武装;解除未经授权的个人武装;调查和收集情报;在示威游行和集会时维护公共秩序,以防止破坏法律和秩序;在政府授权和革命委员会的监督下,支持被压迫人民追求自由和公平的运动。⑨ 1981年7月,革命通讯社再次明确革命卫队的两个最主要任务为:保卫以教法学家权威统治为核心的政权;保卫圣战的权利。并强调“不能剥夺革命卫队的政治和思想信仰”⑩。1982年9月,伊朗议会通过《伊斯兰革命卫队法》,使革命卫队的政治和思想信仰有了法律保证。(11) 该法要求革命卫队在最高领袖的指导下,通过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立法,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神权统治和扩大神权影响;要求革命卫队与其他武装力量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民力量加强合作,以此增强伊斯兰共和国的防御力量。(12) 因此,从一开始,伊朗的法律就规定了革命卫队不仅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组织,而且是镇压国内反对派的政治军事组织。

哈梅内伊(1981-1989年)和拉夫桑贾尼(1989-1997年)任总统期间主张政治决策的专业化,反对革命卫队政治化,革命卫队干预政治的现象并不明显。1997年9月,哈塔米继任总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革命卫队担心哈塔米是另一个戈尔巴乔夫,害怕哈塔米的改革颠覆伊斯兰革命政权,与哈塔米政府的冲突不断上升。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法维反对大学中的自由主义浪潮,调动“巴斯基”镇压学生运动。1999年7月,由于学生举行反对停止改革的示威游行,“巴斯基”袭击了学生宿舍。紧张局势终于爆发,学生抗议活动蔓延全国。哈梅内伊和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认为,抗议活动威胁到政权的基础。7月12日,24名革命卫队指挥官写信给哈塔米,要求立即采取行动,宣称:“我们的耐心已经用尽。我们不能容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了。”(13) 哈塔米被迫退让,允许革命卫队镇压学生运动。事态平息后,萨法维仍然继续干预政治。

革命卫队干预伊朗政治的高峰出现在2005年内贾德登上总统宝座后。内贾德是革命卫队的一名老兵,他当选后任命了许多前革命卫队军官到政府各部门任职。目前,伊朗政府的21名内阁成员里有9人分别在革命卫队里担任过要职,这是前所未有的。(14) 这些指挥官出身的部长们占据着政府里的重要职位,如能源、福利和社会保障、工矿、司法、国防、商业部长等。同时,伊朗国会290名议员中,超过80名都曾是革命卫队的成员。可以说,革命卫队对伊朗政府的政治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然,革命卫队的崛起有着特殊的背景:对外面临美国和国际社会反对伊朗拥有铀浓缩能力,对内面临政治、经济改革的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哈梅内伊认为,革命卫队比官僚团体更适合管理危机。正因为有最高领袖和总统的支持,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治社会中的影响才会快速上升。

三、无孔不入的“经济帝国”

近年来,革命卫队的影响力在伊朗经济领域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在内贾德当选总统以后,革命卫队更是大举进军商界而且渗透到经济各领域。1979年伊朗宪法第147条规定:在和平时期,政府应当征用军队人员的技术装备,用于救济、教育、生产和建设,这种征用不得损害军队的战备力度。(15)这一条款为革命卫队向经济渗入提供了法律依据。

早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和两伊战争期间,由于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伊朗被迫重组和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这项工作主要由革命卫队负责,这就导致革命卫队很早就涉足国防工业。拉夫桑贾尼为了继续推行他的武装部队非政治化政策,阻止革命卫队干预政治,因而极力拉拢革命卫队,使其在战后经济重建计划中发挥中坚力量。(16) 革命卫队的第一家公司是由时任革命卫队情报局局长的多伊少将建立的,该公司成立后修复了数千辆被毁坏的军用汽车和一些军用设施。目前名气最大的革命卫队公司戈尔博集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工程部队。该部队在两伊战争中主要负责挖战壕、修碉堡。而在战后,它一跃成为一家涉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矿、金融、农业、设计和咨询等领域的大公司。目前,戈尔博集团的总裁由革命卫队副司令阿贝德准将兼任。

2005年,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后,革命卫队在经济上的渗透达到了顶峰。内贾德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与革命卫队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他在当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革命卫队30亿美元资金,用于在伊朗南部法尔斯修建一条长达9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17) 有报道称,革命卫队产业涉及国防、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18) 沙特阿拉伯《中东报》称,革命卫队控制着伊朗南部60个边界通道,控制着除石油以外57%的进口和30%的出口,在境外还有560多家贸易公司。(19)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东问题专家塔克伊说:“从制药、电信到石油行业,革命卫队深深卷入了伊朗的经济生活。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垄断组织。”(20)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称,革命卫队“掌握了伊朗的经济命脉,聚集了大量秘密财富,而至今伊朗还未设置机构来监督这些经济行为。”(21)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认为,伊朗革命卫队是世界上最有“经济头脑”的军队之一。(22)

四、逐渐增强的外交参与

革命卫队不仅干预政治、渗透经济,而且积极争夺外交发言权。革命卫队对伊朗外交政策的干预主要是通过其最高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来实现的。最高安全委员会是伊朗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它负责整个国家的安全。因此,革命卫队利用其成员资格积极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外交事务进行干预。在过去几年中,革命卫队主要通过媒体和每周五祈祷会等非正式途径干预外交决策。革命卫队军官经常在周五祈祷会上致辞,并在会上讨论伊朗面临的各种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主导舆论走向,争取民意,对政府施加压力。同时,革命卫队领导人与什叶派圣城库姆的保守教士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些教士在政府各部门都占有相当重要的职位,革命卫队通过他们对政府决策发挥影响。

内贾德总统在上台后任命了大量的革命卫队成员到政府任职,很多伊朗驻外大使也是革命卫队成员。伊朗前任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也是来自于革命卫队的高级军官。革命卫队在政府、议会中占据如此多的职位,增强了革命卫队对总统的影响力和在外交上的发言权。

革命卫队还通过与最高领袖的特殊关系参与外交事务的决策,现任卫队总司令贾法里长期以来为哈梅内伊所赏识。在伊朗核危机久拖未决,美国和以色列鹰派威胁不断的情况下,贾法里接受最高领导人的指示,为部队由和平时期转入战时做准备。2008年6月,贾法里宣称,“伊朗革命卫队已整装待发,将对任何侵犯伊朗领土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予以坚决、迅速地回应。”(23) 而前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法维转任哈梅内伊的高级军事顾问。革命卫队总司令与国家最高领导人关系密切,势必会进一步增强革命卫队在外交领域的影响力,尤其在核问题上的发言权。

五、维护社会生活伊斯兰化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社会生活全面伊斯兰化。例如:在公共场合妇女必须穿黑色长袍,戴黑色头巾和面纱;禁止妇女在公共场合使用化妆品,穿短裤或透明尼龙长袜;妇女在街上走路必须低着头,不准东张西望;禁止男人穿短袖衬衫;在社会生活中严格实行两性隔离等等。

革命卫队在国内的日常工作就是监督国内反对派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德黑兰和其他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革命卫队和民兵组织的巡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国民的活动,逮捕那些穿着不符合伊斯兰教规的、在公共场合化妆的妇女,以及在公共场合与除了其父兄和丈夫以外男人一起行走的妇女等等。

六、在伊朗政权中有重要影响

伊朗维护伊斯兰神权统治主要是通过革命卫队发挥的独特作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革命卫队这个坚强后盾,伊朗神权统治就很难维持和巩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卫队在伊朗伊斯兰政权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革命卫队的强大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伊斯兰神权统治,另一方面也给伊朗社会带来了许多矛盾和不稳定性。

(一)革命卫队与正规军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伊朗的两支军队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各自拥有独立的陆、海、空三军,级别是平行的,总司令都由最高领袖担任。但是,这两支军队有着诸多的不同:正规军是由前国王建立的,革命卫队是由伊斯兰革命领袖建立的;正规军是旧的,革命卫队是新的。由于两支军队的“血缘”不同,从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始,两支军队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就不同,革命卫队是“嫡系”,正规军是“旁系”。(24) 因此,无论是人员配备、武器装备还是经费预算,革命卫队总能得到更多的“关照”。这就使得正规军对革命卫队的“优越地位”日益不满,在心理上对革命卫队产生了对立,造成两支军队的关系很不融洽。有专家分析,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革命卫队的实力和地位仍会不断增强,这必将导致革命卫队与正规军的矛盾日益尖锐。两支军队的紧张关系使联合指挥部成为松散的联合体,导致联合指挥部对革命卫队的约束力形同虚设,这将可能造成在未来战争中军事指挥上的不协调。

(二)政坛不稳定性加剧

1979年的伊朗宪法第150条规定:伊斯兰革命卫队继续发挥保卫革命和革命成果的作用。(25) 因此,革命卫队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控制在原教旨主义者手中,是伊朗新政权的坚强支柱。霍梅尼曾评价说“没有卫队,就没有伊斯兰共和国”(26)。革命卫队的伊斯兰性质和保卫伊斯兰政权的任务,使得革命卫队与伊朗国内的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斗争激烈,哈塔米进行的经济、政治改革,都引起革命卫队的激烈反对。

2005年,内贾德当选总统标志着保守势力在伊朗社会中的胜利,改革派受到挫折。在哈梅内伊和内贾德的支持下,革命卫队在国内政坛地位和实力增强。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加强了对国内反对派和改革派的镇压,尤其是贾法里在2007年9月担任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后,公开宣称革命卫队主要任务是镇压国内反对派,把“巴斯基”纳入革命卫队的控制,分配到各省镇压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维护伊斯兰政权。(27) 贾法里的这些做法进一步导致伊朗政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加剧。

(三)经济改革阻力加大

两伊战争后,伊朗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1989年霍梅尼去世后上台的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政权不得不在经济政策上做出调整。在全国实行经济改革,加快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改革,却遭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抵制。哈梅内伊坚决要求忠实地执行霍梅尼的革命原则,经常批评拉夫桑贾尼政权的实用主义和哈塔米的技术官僚主义倾向,强调“伊朗不能谋求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我们必须致力于建立伊斯兰经济”(28)。

作为伊斯兰政权支柱的革命卫队坚决反对经济私有化和外国投资的干预。早在1997年,革命卫队就对改革派吸引外资的举动给予沉重打击。在哈塔米政府与土耳其签署管理德黑兰的新机场协议后,革命卫队在剪彩仪式上发动突袭,关闭机场并宣布协议无效。2002年2月,土耳其的手机公司Turkcell赢得了在伊朗创建手机网络的竞标,但是由于革命卫队的坚决反对,该公司被迫退出了伊朗市场。(29) 在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等反对派的抵制和干扰下,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的经济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2005年,内贾德登上总统宝座后,把许多政府项目给了革命卫队,使革命卫队得以渗透到经济各领域并控制了伊朗经济,这就给经济的改革带来更大阻力。而且,军队参与经济活动,容易使军队滋生腐败,不利军队的建设。

综上所述,革命卫队作为伊朗伊斯兰神权统治的坚强支柱,被美国政府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一方面反映了布什的两难心态和伊朗核问题背后的复杂背景,另一方面也说明革命卫队在伊朗伊斯兰政权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各国在处理与伊朗国家关系时所不能回避的,尤其在伊核问题久拖未决的情况下,各国是否应该通过革命卫队为解决伊核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值得研究。

注释:

① 1984年1月,美国把伊朗列为输出恐怖活动的国家;1985年7月,美国总统里根又称,伊朗、利比亚、古巴和尼加拉瓜等国家组成了“恐怖主义国家联盟”;2002年1月,乔治·布什又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定为“邪恶轴心”。

②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宪法》,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6/1/ma4991171935142160025168.html。

③ 伊朗有两支军队——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正规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伊朗旧王朝建立的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伊斯兰革命后;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系统和陆、海、空三军,目前正规军三军总人数超过40万,革命卫队人数约为12万。

④ Kenneth Katzman,“The Warriors of Islam”,Boulder:Westview Press,1993.

⑤ 梁有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载《半月谈》,2007年9月10日。

⑥ 《美第五舰队忧心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非对称攻击》,载《国际先驱报》,2007年12月7日。

⑦ 吴成:《革命卫队何以成了“恐怖组织”》,载《世界知识》,2007年第17期。

⑧ Ruhullah al-Musawi al-Khomeini,“The Last Message”,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Feb.15,1983.

⑨ Payam-e Enghelab,Mar.19,1980.

⑩ Payam-e Enghelab,July 25,1981.

(11) “Asasnameh-ye Sepah-e Pasdaran-e Enghelab-e Eslami”,Islamic Republic of Iran,at Tooba Islamic Research Center,Tehran,accessed June 30,2008.

(12) Asasnameh-ye Sepah-e Pasdaran-e Enghelab-e Eslami,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13) Jomhuri-ye Eslami (Tehran),July 19,1999.

(14) Ali Alfoneh,“Ahmadinejad versus the Technocrats”,Middle Eastern Outlook,AEI,Washington,D.C.,NO.May 4,2008.

(1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宪法》,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6/1/ma4991171935142160025168.html。

(16) Ali Alfoneh,“How Intertwined Are the Revolutionary Guards in Iran's Economy?”, Middle Eastern Outlook, AEI, Washington,D.C.,NO.October 22,2007.

(17) 吴成:《革命卫队何以成了“恐怖组织”》,载《世界知识》,2007年第17期。

(18)(21)(22) 陈君:《目标锁定:伊朗革命卫队》,载《领导文萃》,2008年1月。

(19) 《经济军事“两手抓”揭开伊朗革命卫队的神秘面纱》,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6169901.htm。

(20) 《伊朗革命卫队的庞大“商业帝国”》,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07-08/30/content_6631487.htm。

(23) 《伊朗革命卫队称将对任何袭击予以坚决回应》,载《国际在线报道》,2008年6月22日。

(24) 高广东、于洋、魏立英:《“铁骑禁卫军”——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透视》,载《当代世界》,2006年第5期。

(2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宪法》,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6/1/ma4991171935142160025168.html。

(26) 高广东、于洋、魏立英:《“铁骑禁卫军”——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透视》,载《当代世界》,2006年第5期。

(27) Ali Alfoneh,“What Do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Revolutionary Guards Mean?”,Middle Eastern Outlook,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Washington,D.C.,NO.Sep.7,2008.

(28) 王京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页。

(29) Ali Alfoneh,“How Intertwined Are the Revolutionary Guards in Iran's Economy?”, Middle Eastern Outlook, AEI, Washington,D.C.,NO.October 22,2007.

标签:;  ;  ;  ;  ;  ;  

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的作用和影响_霍梅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