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对照论文_黄晓军

黄晓军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眼科 湖南汨罗 4144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翼状胬肉的病人120 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创面修复时间、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创面修复时间明显缩短以及复发率明显减少,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结膜瓣转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对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的外眼病,外观呈三角形似翼状而得名,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翼状胬肉眼病的具体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在我国,对本病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医疗规范,对其主要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可是临床手术以后复发率非常高,单一翼状胬肉手术切除以后的复发率大约在30%-50%,并且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而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移或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翼状胬肉的病人120 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0 年7 月-2013 年9 月在我院收治的120 例患有翼状胬肉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当中实验组男性病人34 例,女性病人26 例。年龄在34-76 岁,平均年龄为43.8 岁。胬肉头部全部达到角膜缘当中2 毫米以上。对照组男性病人37 例,女性病人23 例。年龄在32-75 岁,平均年龄为44.6岁。胬肉头部全部达到角膜缘当中2 毫米以上。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1.2.1 实验组治疗方法(1)手术之前准备:手术之前三天采取妥布霉素滴眼液(0.3%),每天四次。手术之前对结膜囊进行彻底冲洗。(2)切除翼状胬肉:所有病人全部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施手术,采取局部表面麻醉,麻醉药物采取盐酸奥布卡因(0.4%),之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采取利多卡因(2%)大约0.5 毫升实施胬肉表面结膜下方浸润麻醉,在胬肉头部附近大约0.5 毫米作浅层角膜切开至前弹力层,把胬肉头部抓起,将胬肉和角膜给予彻底分离一直到角膜边缘,沿着角膜缘剪开(弧形)球结膜钝性将巩膜上方胬肉组织给予彻底分离,在泪阜前把胬肉和变性组织完全切除,同时将巩膜表面不良增生组织完全清除。(3)角膜边缘干细胞移植:在同一眼球上方球结膜下方注射少量的利多卡因(2%)实施局部麻醉,切除和胬肉缺损区域大小相同的不带有结膜下方组织的球结膜移植片,前界到达眼角膜当中大约0.5 毫米。叮嘱病人要向颞侧注视,把结膜移植片移植到巩膜创伤表面,角膜缘一侧和角膜缘一侧相对吻合,采取尼龙线(10-0)把移植片和球结膜进行缝合,并在固定在巩膜浅层[1]。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1)对胬肉的切除方法和实验组相同;(2)结膜瓣制作:将胬肉完全切除以后,在鼻部上方球结膜下方采取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使结膜和筋膜完全分离,之后沿着胬肉切除以后的上方角膜缘向十二点方向将结膜给以剪开6-8 毫米,之后使其形成长度为6 毫米宽度为4 毫米的结膜瓣,鼻部上方结膜的边缘部位要保留2-3 毫米蒂,以蒂为支撑点把结膜瓣向下方平移在巩膜区域;(3)缝合:采取10-0 的尼龙线(单丝)从角膜缘的下方边缘进行缝合一直到上方蒂的位置,结膜瓣的上方要在近角膜缘的浅层巩膜来进行固定。

1.2.3 手术后处理手术完毕以后在结膜囊当中使用典必殊眼膏,对单眼进行包扎,手术以后第二天进行换药,采取妥布霉素滴眼液(0.3%),每日四次,等到角膜上皮完全修复以后再改为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0.3%),每日四次,每隔五天递减一次,一共持续三周,手术以后10 天将结膜缝线给予拆除。30 天以后进行复查。全部病人都要跟踪随访半年到一年。

1.2.4 临床评价指标治愈:角膜创伤表面愈合完全平整光滑,移植片完全成活,结膜完整没有充血增生。复发:结膜有充血发生,手术区域出现胬肉组织进入眼角膜或者出现新生的血管。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4.0 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创面修复时间、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修复时间、治愈率以及复发率之间对比

3 讨论翼状胬肉指的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出现增生,进而对角膜造成损伤的一种眼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没有完全明确,也许和气候变化、紫外线以及风沙等有一定关系。目前,翼状胬肉主要采取临床手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手术方式各种各样,可是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单纯类型的手术模式出现复发的几率为最高。

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2],翼状胬肉手术以后的复发情况和角膜缘部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不良密切相关。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为患眼受损缺的角膜缘部提供了正常的干细胞来源,使角膜创伤表面的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缩短,同时阻止了结膜区纤维血管性组织再侵入角膜缘内,从而避免了复发。结膜瓣转位手术采取带蒂结膜瓣,供血情况良好,初期成活率非常高,同时球结膜移植也可以对新生血管侵害眼角膜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复发的几率有一定的降低。可是因为结膜瓣缺少干细胞,造成角膜无法对结膜上皮的分化能力给以有效阻止,同时还不能对血管侵入角膜给以有效控制,进而使发生复发的几率明显增加。本文笔者对实验组病人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修复时间、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道相一致。但是由于当前临床病例数相对较小,临床治疗以后跟踪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总而言之,除严重干眼症患者外,对翼状胬肉应首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复发率以及创面修复时间明显减少,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吴阳.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2.31(1):27.[2]李宏,顾文斌.改进翼状胬肉剥离及人羊膜移植术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27(1):70-71.[3]王敏华.胬肉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20(12):891-893.[4]朱雅琴,姚克.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 册,2010,29(3):163-166.

论文作者:黄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对照论文_黄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