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研究中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述评与展望论文

组织管理研究中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述评与展望

张毛龙 1 胡恩华 1 单红梅 2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2.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 以92篇CSSCI来源期刊上应用资源保存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样本,从发文趋势、期刊分布、理论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中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资源保存理论;组织管理;CSSCI

一、引 言

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 theory)由Hobfoll[1]提出,其基本假设是:个体总是具有保护现有资源并获取新资源的动机。基于这一假设,该理论发展出两个基本原理,一是资源损耗优先原理,即资源损耗和资源获取所引发的感受是不对称的,相比于资源获取,个体对资源损耗更为敏感;二是资源投资原理,即个体出于保护自身资源不受损耗、从已发生的资源损耗中快速恢复或者获取新资源等目的,必须不断对现有资源进行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检验,资源保存理论已成为解释组织行为发生和变化的经典理论之一。近年来,国内的组织管理研究对资源保存理论的运用也蓬勃发展,然而对该理论在国内发展和应用的具体情况,目前缺少相应的总结和归纳。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对国内研究中有关资源保存理论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真实呈现国内组织管理领域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现状,推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的理论发展。

二、文献来源与筛选标准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来源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功能,将搜索范围限定为“期刊”,设置来源类别为“CSSCI”,然后将检索条件输入为主题、篇名、摘要或关键词包含“资源保存理论”。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述搜索结果包含131篇文献。通过人工筛选,保留其中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作为样本,共计92篇。

三、文献分析

(一)发文趋势

对92篇样本文献的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所示。可以看出,样本文献中发表时间最早的是2010年,说明国内组织管理领域的学者直到近十年才引入资源保存理论进行研究。在进入国内的前5年,资源保存理论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平均年发文量仅有2.2篇,这与国外文献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广泛应用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自2015年起,每年发文量快速上升。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2019年全年的预估发表数量为35篇,这意味着2015—2019年平均发文量将达到196篇,是2010—2014年平均发文量的89倍。由此可知,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引入资源保存理论的时间相对滞后,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萌芽期,但近5年来,伴随着国内研究逐渐摆脱“随意思考”或“思辨型”研究的整体趋势[2],资源保存理论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国外前沿理论的积极学习和追赶。

图1 资源保存理论相关文献发文趋势

(二)期刊分布

对样本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发现,92篇样本文献分别发表在43本CSSCI来源期刊上。载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为《管理学报》(11篇)、《南开管理评论》(7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篇)、《经济管理》(6篇)和《预测》(5篇)。这5本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在19以上,在CSSCI中都属于管理类期刊,总载文量达到36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3913%。这说明资源保存理论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得到高水平管理类期刊的普遍认可,已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强影响力。

(三)理论视角

在样本文献中,有48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单一视角,占总数的52.17%。其余的44篇文献则整合了包括资源保存理论在内的不同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资源保存理论一起应用最多的是社会交换理论,出现了11次,研究者们结合两种理论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辱虐管理等变量与工作投入、离职意愿和工作绩效等变量间的关系[3-4]。还有5篇文献综合了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来探讨非伦理领导、职场排斥等工作压力源与创新行为、工作绩效等员工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外,研究者们使用的理论视角则相对分散,除自我决定理论出现了4次之外,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其他视角都只出现了1到2次。

Brummelhuis和Bakker[7]将资源分为6个大类,分别包括:(1)条件资源(objects/conditions),包括婚姻、雇佣关系、社交网络等,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与情境有关的资源;(2)建设性资源(constructive resources),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资源,强调个体自身的技能、知识和经历等;(3)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前两者相比,这种情境性资源容易产生变化,包括情感、尊重、他人帮助等;(4)能量(energies)也是易变的,但属于个体自身资源,包括情绪、认知、身体状态等;(5)宏观资源(macro resources)反映了个体所属的社会大环境特征,如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6)关键资源(key resources)是一种超出个体资源层面的稳定性格特质,如自尊、自我效能感等,这种资源能够影响个体对其他资源的使用策略。这一分类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为了梳理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在应用资源保存理论时对不同资源类型的关注情况,本文依照上述6种分类,整理了样本文献中研究变量的出现频次,结果见表2所示。

(四)研究对象

个体、群体和组织是组织管理研究的3个主要层面。对样本文献所涉及的研究层面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探讨个体层面问题的有50篇,占全部样本文献的54.35%;分析群体层面现象的有30篇,占32.61%;另有12篇文献是在组织层面展开研究,占全部样本文献的13.04%。进一步按年份对样本文献中所涉及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自2016年起,群体及组织层面研究迅速增多,2018年后甚至超过了50%。由此可见,国内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呈现研究层级多元化的趋势。

从具体变量来看,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个变量分别是情绪耗竭(14次,占9.72%)、组织支持感(8次,占5.56%)、心理资本(7次,占4.86%)、工作特征(6次,占4.17%)和工作-家庭关系(5次,占3.47%)。其中情绪耗竭成为样本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变量。这表明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个体情绪的关注与日俱增[8-9],与国外研究的整体趋势是相符的。此外,工作-家庭关系也是出现频次最多的5个变量之一,表明国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已经从工作场所延伸到了员工家庭,关注员工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反映出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国外前沿理论和热点话题的追踪和学习[10]

2.层面分布

1.行业分布

本文以92篇应用资源保存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为样本,分析发现,国内组织管理领域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始于2010年,呈两阶段发展,2010—2014年为萌芽阶段,2015年之后进入迅速增长阶段;样本文献的主要载体为影响因子较高的管理学期刊,说明资源保存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已得到国内主流期刊的普遍认可;在理论视角上,样本文献或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单一视角,或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等其他视角进行整合分析;在研究对象方面,样本文献涉及最多的行业是服务业,涉及最多的层面是个体层面,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层级开始多样化;从研究变量对应的资源类型来看,样本文献较多关注能量资源和条件资源,对建设性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讨论不足,同时,在具体研究变量上,情绪和工作-家庭关系等变量备受关注,说明国内对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还处于学习和消化的发展过程中,但也呈现出追赶国外组织管理前沿研究的整体趋势。

表1 各个年份的研究层面分布统计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五)研究变量

由于场地上全是砂性土,造浆采用膨润土,并适当加入CMC稳定剂及纯碱,膨润土形成泥皮薄而密,具有较高的黏结力。钻进过程中经常测定泥浆浓度,过浓影响钻进速度,过稀不利于护壁、排渣。根据施工经验,比重控制在1.15~1.30之间。泥浆采用高压正循环施工方法。由于泥浆浓度高,含砂量较高,成孔过程中采用泥砂分离振动筛和泥砂分离离心泵两种方法进行过滤,再经多个泥浆池过滤沉淀后循环入造浆池使用,大大地降低了沉渣厚度。

表2 研究变量出现的频次统计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对能量资源关注最多,其中既包括组织支持感等认知变量,也包括情绪耗竭等情绪变量。其次受到关注的是条件资源,包括任务复杂性、工作-家庭平衡等。对上述两种资源的关注符合组织管理研究的一般特征。但样本文献对社会支持和建设性资源的探索较少。实际上,随着研究的发展,国外组织管理研究对这两种资源的关注已经明显增加,相比之下,国内研究也应加强对不同类型资源的重视,全面探析个体与情境之间的资源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结果。

只有22篇样本文献围绕具体行业进行研究,涉及最多的是服务业,有7篇文献;其次是制造业,有4篇文献;其余文献则围绕高新技术、金融和医疗等行业展开讨论。资源保存理论起源于对压力情境的探讨,服务业员工需要直接面对顾客、承担情绪劳动,制造业的员工则需要在严格的纪律下完成量化生产指标[5-6],他们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认知和情绪等多种个人资源来应对压力性或泛压力性的工作环境,所以,资源保存理论非常适用于研究上述行业的管理问题。不过,压力情境并非应用资源保存理论的绝对指征,不同行业的管理和运行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可能对个体的资源信号感知和资源使用策略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研究在应用资源保存理论时,有必要基于不同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研究。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2)确认一站端站点尾纤没有连接继保装置后,在另一站端尾纤头连接OTDR进行故障点(包括断点和衰耗点)定位。若第(1)步的测试不通且经过定位的结果与原光链路相矛盾,则流程转至第(4)步。确认故障点是否在原光链路的跳接点处,假如否的话,流程转至第(3)步;假如是则假设跳接点处的尾纤或ODF出现故障,检查跳接点处的尾纤和ODF,尝试更换 ODF光接头或尾纤。更换后再次用 OTDR测试,若故障点排除则流程跳至第(1)步再次测试光链路;若故障点不能排除,则流程转入第(3)步,尝试纤芯调换。

(二)未来研究展望

1.探索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主题

(4)上层模型根据反馈重新计算分时电价。重复步骤(2)-(4),直到满足下述迭代条件之一:a)下层模型目标fk足够小(fk<δ,本文中δ取0.1 MW2);b)迭代次数达到上限。

在国外,资源保存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仍然在不断发展充实,国内研究对于该理论引入较晚,仍需聚焦理论前沿,加强吸收和应用。同时,对资源变化的判断和评估与个体所处的宏观情境息息相关,在应用前沿理论观点来研究国内管理问题时,需要根植中国情境,加强对中国制度和文化情境下组织管理实践的思考和探索。

2.丰富对不同类型资源的探析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宫腔镜手术中可使用超声、腹腔镜监测。有报道表明,术前使用三维超声测量子宫纵隔和术中使用腹腔镜或超声监测的方法更有利于子宫纵隔的完全切除及手术的安全[24-25]。马英[26]对比超声和腹腔镜在TCRS术中的监测效果,认为超声引导下TCRS手术,时间短,效果更好。

根据最新发展的定义,资源是指个体感知到的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任何事物,因此,资源概念的外延是广泛的。但国内研究主要探索了个体的能量资源和条件资源,对其他资源关注较少。后续研究有必要丰富对不同类型资源的探讨,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和边界条件。

但是,这种令人激动的前景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象而已。《高兴》从第8分钟开始到8分50秒,短短的50秒中,用了29个镜头来展现刘高兴和五富刚到西安时的印象,其中大部分镜头采用了快速切换的剪辑手段:立交桥、交通路牌、大楼、商场、橱窗里的漂亮模特、街道、人群,组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景观。然而,当镜头稳定下来以后,刘高兴和五富却走进了破落的棚户区。创作者似乎在说,繁华的都市只能给农民工看一看,真正属于他们的却是棚户区。都市为他们准备了特定的空间,他们和城里人的差异在他们到达都市前就已经形成了。

3.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首先,可以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在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和理论,挖掘新的理论增长点;其次,突破基于静态假设的问卷调查法,通过纵向研究追踪现象的动态发展与变化;最后,拓展不同的数据渠道,例如文本数据、社会调查数据等,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互补,形成稳健、可延续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 Hobfoll S 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9, 44(03): 513-524.

[2] 蒋建武, 李南才.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临时雇佣研究述评 [J]. 管理学报, 2015(04).

[3] 颜爱民, 裴聪. 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管理学报, 2013(02).

[4] 张莉, 钱珊珊, 林与川. 社会支持影响离职倾向的路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1).

[5] 廖化化, 颜爱民.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一个来自酒店业的体验样本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4).

[6] 杨钦钦, 谢朝武. 冲突情景下旅游安全感知的作用机制:好客度的前因影响与旅游经验的调节效应 [J]. 南开管理评论, 2019(03).

[7] Brummelhuis L L T, Bakker A B. A Resource Perspective on the Work—home Interface: the Work—home Resources Model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2, 67(07): 545-556.

[8]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工作不安全感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J]. 管理科学, 2013(03).

[9] 赵李晶, 张正堂, 宋锟泰, 等.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资质过剩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关系研究 [J]. 管理学报, 2019(04).

[10] Tsui A S. On Compassion in Scholarship: Why Should We Car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3, 38(02): 167-180.

DOI: 10.19634/j.cnki.11-1403/c.2019.06.026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154(2019)06-011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2087、71872089);江苏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基地(2017ZSJD002)。

标签:;  ;  ;  ;  ;  

组织管理研究中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述评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