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钻根植桩工程应用介绍论文_陈洪雨

陈洪雨

宁波浙东建材集团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静钻根植桩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桩基类型,该桩型避免了传统预制桩施工工艺的挤土效应,也避免了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和桩端沉渣的情况。在高层建筑、桥梁均能体现静钻根植桩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了桩身的抗压、抗拔、抗水平力能力,是一种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的桩型。

关键词:静钻根植桩;竹节桩;复合配筋桩;扩底桩

1 引言

桩基础是软土地区高层建筑、桥梁等的主要基础形式,目前在软土地区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预制桩主要有锤击和静压两种传统沉桩方法,挤土效应明显,锤击法施工会产生噪声及油烟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钻孔灌注桩由于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波动相对较大,且泥浆排放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同时其资源消耗大,与低碳节能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静钻根植桩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桩型,该桩型避免了传统预制桩的挤土效应,对预制桩没有任何损伤,也避免了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和桩端沉渣问题,施工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目前该桩型已成为埋入式桩的主流桩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2 静钻根植桩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宁波东城国贸中心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地上为18层办公楼,地下为全埋式单层汽车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单柱最大轴力标准值约16000kN,部分柱下需布置抗拔桩,单柱最大设计拔力标准值约400kN。

2.2桩型选择

结合竖向荷载传递的规律,静钻根植桩桩型设计通常在上部采用等截面的PHC桩,在下部采用变截面的竹节桩(PHDC),竹节桩的使用,增强了桩身与水泥土的握裹力,消弱了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桩身和桩端扩大部分形成总体,共同受力。

本工程静钻根植桩上节和中段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型号为PHC-600AB(130)14、15、15;下节桩采用竹节桩,型号为PHDC 650-500(100)AB-650/500-15 C80。

2.3 静载试验

根据规范[1]第3.3.1条的要求,施工前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沉桩完成28天后,对该场地4枚设计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要求最终加载值不小于7200kN,Q-s曲线见图1。检测结果为4枚设计试桩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因本工程部分桩为抗拔桩,施工前设计要求做两枚抗拔静载设计试桩,配桩桩长等同抗压设计试桩,要求最终加载值不小于900kN。Q-s曲线见图2。检测结果为2枚抗拔设计试桩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说明本工程所取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靠。

从Q-S曲线分析可知,在达到理论极限承载力后,曲线均为缓变型,且部分变形为桩身压缩变形。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3550 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均取400 kN均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从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可知,总沉降量较小,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mm,小于静载试验时的沉降量,沉降均匀且逐步趋于稳定。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是在工程完成后28天进行的,此时水泥土的强度尚未达到100%,根据规范[2]规定,水泥土强度宜取90天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因此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随着桩周及桩端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桩的实际沉降量小于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时的沉降,也说明按照28天进行承载力试验,桩的承载力取值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3 静钻根植桩在桥梁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上海S26公路东延伸(G15-G1501)新建工程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起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东至G15沈海高速公路,为全程高架,高架下为双向地面道路(桥梁),线路全长约10.6km。在该工程的中新艾祈江桥进行了静钻根植桩的应用。

3.2桩型选择

本工程桩端持力层均为7-2粉砂层,理论极限抗压承载力为11467kN。

自桩底到桩顶的配桩方式:PHDC800-600(110)AB-15+PHC800(110)AB-16+ PHC800(130)AB-16+PRHC800(130)Ⅱ-15,桩长为62m。根据规程[3]规定钻孔直径比桩直径大100~150mm,本工程钻孔直径取900mm,扩底直径取1350mm,扩底高度取3000mm。

3.3 静载试验

为了检验静钻根植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的Q-s曲线为缓变型,无明显转折点。加载到11600kN后,最终沉降量为45.75mm,因此其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取为11600kN,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桩较长,桩顶沉降量部分为桩身弹性压缩变形,桩尚未达到极限状态,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11600kN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水平静载试验为单向多循环水平静载试验,H-t -Y0曲线及H-ΔY0/ΔH曲线见图3。

由上述曲线可判定水平临界荷载Hcr为240 kN,加载至390kN时,未见第二拐点,水平极限荷载大于390kN。水平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论

(1)静钻根植桩通过桩端扩底和全桩长注浆,大幅度提高了桩端、桩侧阻力,发挥了预制桩高强度的特点,充分发挥桩基础承载能力。

(2)静钻根植桩在高层建筑、桥梁等对桩基础抗压、抗拔、抗水平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3)静钻根植桩与灌注桩相比,由于其施工的高效性及质量的全过程可控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 DBJ/CT179-2013《静钻根植桩应用技术规程》[S], 上海: 上海市建筑建材市场管理总站, 2013.

论文作者:陈洪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9

标签:;  ;  ;  ;  ;  ;  ;  ;  

静钻根植桩工程应用介绍论文_陈洪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