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囡
睢宁县人民医院 2212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60例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措施处理,而研究组则根据综合性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以及退黄时间、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佳(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胆红素,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22.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135-01
新生儿黄疸属于常见新生儿疾病,主要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所致,因为体内胆红素累积到一定水平后,皮肤、器官及黏膜等均会有黄染症状[1],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胆红素毒性脑病,影像患儿智力发育,需加强重视。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较多,比如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换血治疗,不论何种方法,只要得当均有不错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就要加强临床护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共计16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时间2014年4月-2014年9月。入选患儿家属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入院后确诊符合黄疸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皮肤黄染,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28d,均值15.9±3.4d;体重3.08±0.31kg。研究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28d,均值15.8±3.7d;体重3.12±0.29kg。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处理,主要有新生儿早接触与早吮吸,将母婴安排同室及鼓励母乳喂养等。
1.2.2 研究组:本组患儿则按照综合性护理干预处理,除了包括常规护理方案外,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详细记录他们的生命体征变化,黄疸出现时间、伴随症状、分布范围,以及治疗后的消退情况、大小便颜色与性质等,同时查看患儿有无精神不振、吮吸困难及嗜睡等。2)健康宣教:入院后及时向患儿家属解释黄疸发生的原因、病机、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与处理对策,以及护理干预方案等,此外还应将新生儿生理特征告知患儿家属,以便指导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3)抚摸治疗护理:在对患儿实施沐浴时,应交由专业护理人员实施全身抚摸治疗,尤其是头部、胸部、腹背部、四肢等处,以便刺激患儿及时将胎粪解出;在一定条件患儿应多晒太阳,头部、手脚及屁股可直接在阳光下晒;在听觉与触觉上给予患儿安慰;排便较晚患儿除了要实施腹部按摩外,还应按照医嘱予以甘油灌肠处理[2]。4)游泳练习:将患儿放于37℃温水中游泳,专业护理人员在旁辅助与护理,游泳前需检查水质清洁度,利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处理。经游泳练习训练,使得患儿胃肠蠕动提高,增强食欲,更好地排除异物。5)光疗护理:在采取光疗治疗患儿时,必须做好他们眼睛的保护,并加强患儿肛门与会阴部的保护,定期进行翻身;同时,做好患儿保暖,加强营养干预,及时补充他们必须的营养物质,详细记录黄疸的好转情况;蓝光照射期间暖箱湿度应控制在60-80%,且提供足够水份(是否充足可从小便判断,每天小便次数6-8次,若次数过少不利于胆红素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以及退黄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3]参照如下:治愈: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且黄疸症状消退;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且黄疸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黄疸症状也无改善。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 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研究组(80)59 18 3 77(96.25)
对照组(80)40 28 12 68(85.00)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 组间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佳(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 )
组别 治疗时间胆红素水平(μmol/L)
研究组(80)治疗前 259.62±40.38
治疗后 198.55±35.16*#
对照组(80)治疗前 260.14±40.19
治疗后 155.26±27.49*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2.3 退黄时间与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黄时间为6.02±2.03d,对照组则为8.37±2.64d,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97.50%(78/80),对照组则为85.00%(68/8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科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常见表现包括患儿哭闹不止、皮肤发黄等,经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研究证实血清胆红素过高会对新生儿神经细胞发育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其智力发育,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4]。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较多,而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d就有轻微表现,5d可达到峰值,而15d内一般可自行缓解。基于此,在对新生儿进行检查时,应重点关注早产儿、黄疸进展快、黄疸严重等患儿,除了积极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干预。本研究针对接诊的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研究组均明显更优(P<0.05);此外,研究组退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入院后及时将黄疸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意外事件等告知患儿家属,鼓励他们积极做好配合;通过抚摸治疗,可对患儿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促使他们释放胃泌素与胰岛素,胎粪与粪胆素原可更快排出[5];加强患儿保暖,因为低温会造成游离脂肪酸上升,使得黄疸病情加重,为此必须做好保暖,减少低温;此外,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十多年历史,从临床经验来看,这种方案当属治疗新生儿黄疸最为有效的方案,但必须做好护理,加强患儿眼睛保护,可更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同时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胆红素水平,使得患儿更快退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9):2549-2550,2551.
[2]荆宜红.新生儿黄疸应用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90例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4):2789-2789.
[3]孔艳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68,封3.
[4]张红.新生儿黄疸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7(30):271-271,272.
[5]郭芳.新生儿黄疸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191.
论文作者:王春囡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综合性论文; 水平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