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经验”对山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启示论文_于楠楠

“鲁尔区经验”对山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启示论文_于楠楠

摘要:二战后,鲁尔区为德国经济快速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鲁尔区经历了严重的钢铁危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鲁尔区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有些学者认为鲁尔区在经济转型方面成功经验是值得我国资源型城市以及老工业区学习、借鉴。我国资源型城市不仅要学习、借鉴鲁尔区在经济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吸取鲁尔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故本文第一节总结出鲁尔区在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第二节比较分析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与德国鲁尔区在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方面的异同点。

1.德国鲁尔区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人口约为 570 万,面积约为 4400 平方公里。鲁尔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交通十字路口,此外,鲁尔区水运交通便利。鲁尔区的形成与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密不可分的。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煤田。普法战争胜利后,德国割占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的一部分,由于这两个地区铁矿资源丰富,这就为鲁尔区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这样就构成了欧洲最终要的工业中心。然而,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其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衰退。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鲁尔区相继出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

2.鲁尔区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通过打破原有区域认同突破认知锁定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鲁尔区对传统产业改造实施了技术更新的政策。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钢铁企业不景气的时候,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鲁尔区收缩传统行业,一些大型企业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在保有原有竞争力产业的同时多元化经营。

(2)人员安置和就业政策。在打破区域认同的过程中,鲁尔区要压缩煤炭和钢铁产业的比重,提升新产业的比重,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势必要调整就业结构。必须进行人员安置,由于鲁尔区存在路径依赖,其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劳动力转移成本,所以人员安置和就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同等重要。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鲁尔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就业压力。

德国政府意识到低失业率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入手来降低失业率: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就业信息咨询工作;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职工应变技能。除此之外,德国政府还鼓励个人独立创业,并且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3)区域政策。成立鲁尔区地区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为来鲁尔区开展商务活动的企业提供咨询工作,包括投资、经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内容;设立鲁尔区地区会议。地区会议由地方的政府机构、工会、政党和各种协会等组成。它主要是以开会的形式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地区会议的成员不仅有政府机构,还有来自于基层的工会和各种协会,他们能真正反馈政策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政策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制定总体规划,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规划鲁尔区通过成立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并且通过法律一再扩大其权力。其主主要功能是对矿区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3.对山西资源经济转型发展的借鉴

(一) 鲁尔区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相同之处

(1)产业结构都比较单一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以煤炭产业为主,采掘业、原料加工业占比比例很大,而鲁尔区产业结构以钢铁、煤炭产业为主,同样采掘业和原料加工业占比比例很大。这样单一的产业结构,一旦主导产业出现问题,该地区就会陷入困境。而且都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很容易陷入路劲依赖,同时区域认同范围很窄,很容易形成认知锁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以传统产业为主

工业生产以传统工业部门为主,采掘业、原料加工业占绝对比重,产业机构具有强烈的资源依赖性、初级性和低层次的特点。

(3)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相同的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和鲁尔区由于都存在认知锁定,所以两地在进行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型化,打破原有区域认同,从而实现路径突破。

(二)鲁尔区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不同之处

(1)形成的因素不同

鲁尔区依靠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优势,经过 200 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历史发育形成煤、钢、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主要产业,因而其形成构成具有自发性、内生性和资源性的特征。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由于国家大规模的建设而形成的,具有外生性和资源性的特征。

(2)选择性注意的形成原因不同

鲁尔区决策者选择性注意形成源于垄断组织形成的垄断,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决策者的选择性注意源于国家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3)任务不同

鲁尔区破解认知锁定效应只需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和新型化。而山西资源型城市除了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和新型化外,还需加快实现市场化。

(4)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实现途径不同

鲁尔区过去 50 年通过财政补贴来进行结构调整。而对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来说不应该以这个途径为主。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短期内给予一定的补贴是可以的,但是像德国那样是不可能的。

(三)鲁尔区破解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经验教训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启示

(1)资源型城市破解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鲁尔区的经济转型目前还没有完成。虽然鲁尔区实施了人力成本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来打破鲁尔区的区域认同,但是认知锁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已经在鲁尔区居民脑子里根深蒂固,要想破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型化来打破本地区的区域认同

对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来说,过去的区域认知范围由于太过于窄,造成了认知锁定的形成,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型化来打破本地区的区域认同,而不能像鲁尔区再工业化阶段所实施的补贴钢铁产业的政策,而是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和新型化的政策。

(3)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是突破认知锁定的关键

鲁尔区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来维持转型的。政府对于夕阳产业的补贴过高并且也太久。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如果采取补贴的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制定补贴停止的最后期限。让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成为破解认知锁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海尔曼·皮拉特,杨志军,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区域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

2、焦华富,韩世君,德国鲁尔区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地理,1997

3、赵涛,德国鲁尔区的改造——一个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典型,国际经济评论,2000

论文作者:于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鲁尔区经验”对山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启示论文_于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