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论文_练贤惠,吕格,吴春,吴细群,梁新苗

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论文_练贤惠,吕格,吴春,吴细群,梁新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 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 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动脉栓塞;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78-02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放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时间多在放疗后2~6年。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顽固性血尿,甚至膀胱急性大出血导致患者失血性性休克死亡[1]。临床上常用药物止血或膀胱灌注,对出血严重者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规律性,导致放疗效果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采用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选择性栓塞术治疗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有明显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3例,其中前列腺癌7例,直肠癌5例,女14例,均为宫颈癌,年龄44~62岁。放疗结束到出现血尿时间4月~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肉眼血尿。

1.2 技术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穿刺,在腹主动脉下端分叉处造影,以明确髂内动脉分支走向,再分别超选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造影后在透视下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注入髂内动脉,直至血流缓慢停滞。术毕压迫血管穿刺点,加压包扎6h。

1.3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膀胱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护士应体谅病人,耐心讲解答疑;同时结合宣传小册子、同病种患友互相交流等心理诱导方法,使患者保持平和乐观。

2.1.2膀胱持续冲洗 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后膀胱接受了超耐受剂量10%的放射线照射即可发生放射性膀胱炎[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膀胱出血;出血量大时,男性患者尿道的生理特点多会合并尿路梗阻,造成排尿困难,加重膀胱出血[1]。做好膀胱灌注病情观察:冲洗过程中患者症状体征、冲洗时间、尿液变化等;如膀胱冲洗效果不理想,说明膀胱内有活动性小动脉出血,应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2.1.3术前准备 术晨腹股沟备皮,无需禁食。所有患者术前均留置导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嘱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尿量、血尿改善情况,定期检查血红细胞及红细胞比容,纠正贫血。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髂内动脉栓塞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下腹部轻微疼痛症状,一般持续2~3d,给予止痛、退热处理后均可缓解[3];7例患者出现臀部疼痛,考虑为栓塞臀上动脉所致,应用镇痛药2~3d后缓解,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

2.2.2穿刺侧肢体护理 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制动,腹股沟穿刺点加压包扎24h,前6h用1kg沙袋压迫,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肢端循环不良,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3尿管护理 妥善固定尿管并保持导尿管通畅,持续膀胱冲洗,防止陈旧性血块阻塞尿管。介入栓塞后尿色逐渐转清是栓塞治疗成功的标志[3-4]。术后4h内尤其需注意观察尿色变化,必要时留取尿液送检。病人每日尿量需保持在2000ml以上。本组病人术后尿色逐渐变淡,1~10d后尿管引流清亮,顺利拔除尿管。

2.2.4栓塞后综合征的处理 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膀胱区疼痛、恶心、呕吐等[4-5];发热在38.5以下者,多为栓塞后组织坏死导致的吸收热,无需处理。体温高于38.5,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疼痛按数字分级评估值;<3分无需处理;>3分给予止痛药物,一般不会出现剧痛。本组2例患者术后诉臀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为3分,因膀胱供血血管分支较多:由膀胱上、下动脉、痔中动脉、阴部内动脉,其中女性还有子宫动脉参与供血[2];加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能被组织吸收,因此无须特殊处理;但对严重恶心呕吐者,仍应与止吐药物对症治疗。

2.2.5出院指导 保持尿道清洁,每日饮水2500~3000ml,促进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膀胱的目的。饮食上注意高蛋白;少量多餐。

3.小结

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是因放射线损伤引起局部膀胱壁的小动脉硬化,黏膜固有层和肌层纤维化,使局部小动脉丧失了对其腔内血压、凝血机制的调节能力。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至微动脉后,膀胱壁上的微循环内可形成凝血,从而达到止血作用[6]。在护理过程中,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穿刺侧肢体护理,观察尿色的改变,结合病情给予出院健康指导对疾病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志刚.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2)188-190.

[2]司毅.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9)135-137.

[3]熊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出血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8):630-632.

[4]何山.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所致腓总神经损伤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2):160-161.

[5]陈辑.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5.20(2):121-123.

[6] Smit.SG.Management of radiation cystitis Nat Rev Urol,2010,7(4):206-214.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编号:2015A030310171

论文作者:练贤惠,吕格,吴春,吴细群,梁新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论文_练贤惠,吕格,吴春,吴细群,梁新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