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优惠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绩效的影响分析_关税税率论文

关税减让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绩效的影响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税论文,绩效论文,非农论文,效应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税是世贸组织允许各成员使用的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关税减让和关税约束也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国已承诺以关税减让的方式加入世贸组织,而且已经采取了实际步骤在降低关税,且降幅很大。

一、关税减让承诺

自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了自主性的关税减让,当年就调低了225种进口税目的税率,使平均关税税率下降到43.2%;1993年,降低了3371种进口税目的税率,关税水平下降到36.4%;1996年,对4971种进口税目的税率作了调整,占税目总数的76%,关税总水平下降到23%;1997年,又大范围地降低了关税水平,平均关税水平下降了6个百分点,达到17%。

在入世前的2001年,中国政府调整了进口税则的部分税目,使进口税则的税目比2000年净增49个,税目总数达7111个。调低了3462个进口税目的税率,占税目总数的49%。到入世前,关税总水平已经降为14.0%,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3.0%。

2002年我国大幅下调了5332种进口税目的税率,降税面达73%,关税总水平由入世前的14.0%降为12.7%,其中工业品的平均税率由13.0%降到11.7%。

2003年,我国再次调整了进口税则的部分税目,降低了进口税则中3019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降税面达41%,调整后关税的平均总水平由12.7%下降至11.5%,工业品平均税率降到10.6%。

2004年,我国又调整了2414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降到10.6%。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下降到9.8%。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左右。其中,工业品的平均税率将降到9.3%。由于关税上限是约束性的,实际关税水平比承诺的关税水平还要低。(见表1)

表1 2000-2008年我国关税减让的实际水平及预期水平

年份  关税总水平(%)工业品平均(%)

200016.415.7

200114.013.0

200212.711.7

200311.510.6

200410.6 9.8

200510.1 9.3

200610.1 9.3

200710.1 9.3

200810.0 9.2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2年。

二、非农产品范围的界定

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的产业分类(SIC),商品和劳务根据主干产业分类,可分为9种:

(1)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和水;(5)建筑业;(6)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7)交通、仓储和通讯;(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9)社区、社会与个人的服务。粗略地说,包含于前3类即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商品,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贸易的,其他几类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所以,非农产品通常被认为是除农产品以外的其他可贸易商品,即采矿业和制造业产品。根据我国2002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并按照我国《1997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目录及代码》进行合并后,非农产品具体包括以下行业的产品:采矿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在本文中,非农产品所包括的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税率减让表》(以下简称《减让表》)中略有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减让表》中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上文合并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所包含的产品列入农产品中,而在本文中却将其归并到非农产品系列。

三、关税减让对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波动,主要影响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在保护主义的贸易格局下,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进口商品的成本;进口税额,包括进口关税额、进口增值税额和进口消费税额;预期利润。

进口关税税额=到岸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增值税税额=(到岸价格+进口关税额)×增值税税率。

从价消费税税额=[(到岸价+关税额)/(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进口税额=进口关税额+增值税额+消费税额=[(进口税率+消费税率+增值税率+进口税率×增值税率)/(1-消费税率)]×到岸价格

这样,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注意,由于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汇率的小幅度变动对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在上述函数式中没有考虑汇率对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面积、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条件下,我国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四、关税减让对进口量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有关关税减让对进口数量的影响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Krause(1959年),他用分组研究法(Redueed Group,Non-reduced Group Approach),将美国1949-1956年的进口产品分成减税组(Reduced Group)与非减税组(Non-reduced Group)两部分,用来比较托奎协议(Torquay Agreemen0后减税组产品的进口数量是否较非减税组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结论为:减税组与非减税组的进口行为并无显著差异存在。1961年,Kreinin利用同一分组研究法对1955-1956年日内瓦关税减让协议后美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Krause的研究结论相同。1976年Finger对美国、日本以及欧共体等在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关税减让协议后工业产品进口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他除了使用上述的分组研究法之外,还将进口产品分成原材料(Materials)和制成品(Manufactured),并将进口来源国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完全相反,关税减让使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关税减让对进口数量的效应分析

关税理论的研究表明,关税对进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价格效应来实现的,但是这种价格效应也会受到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国内生产者对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国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收入水平以及比较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是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关税对进口数量的影响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利用Paul R.Krugman关于关税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模型来分析关税减让对进口数量的影响,但在本文中对此模型作了修正,同时为了便于分析,对该模型作出如下假设:

1.假定本国为一“小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小,而且不因产地不同而区分产品,这样,该国可视为竞争市场中的小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完全有弹性的进口供给曲线,故小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影响贸易条件。

2.假定该国按从价税(ad valorem tudy)征收关税。

3.假定本国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收入水平以及比较优势等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即假定进口商品数量的变化仅取决于因关税税率变化而引起的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变化及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生产者的供给弹性。

图1 关税减让对进口数量的影响

(1)价格效应。关税对进口量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效应来实现的。价格效应是一种综合效应,关税减让通过价格效应既会引起国内需求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国内供给量的减少。就正常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关税下调的幅度越大,进口产品的国内售价以及与进口产品相同或类似的国内产品的售价就下降的越多,国内居民对该产品的需求越大,从而导致国内需求缺口增加;反之,则国内需求缺口缩小。

(2)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效应。需求弹性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表现为负值,这说明了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负相关性。消费者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越大,通过价格效应由关税减让所引起的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需求缺口增加;反之,需求缺口缩小。

(3)生产者的供给弹性效应。供给弹性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它表现为正值,这说明了价格变动与供给量变动呈正相关。生产者对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即意味着他能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压缩或扩大产品产量,那么,随着关税减让,由于价格效应,国内对与进口品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的供给就会减少,从而使国内供给缺口扩大,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扩大的供给缺口只有通过增加进口才能满足;反之亦然。

从以上分析可知:关税减让对进口量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效应实现的,而价格效应的有效与否,又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和生产者的供给弹性的大小。当价格效应、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效应以及生产者的供给弹性效应很大时,关税减让就会引起进口国进口行为的显著变化,导致进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反之,进口国在关税减让前后的进口行为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也不会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

(三)关税减让与非农产品进口的相关分析

贸易理论认为:某种商品的关税税率越低,则这种商品的进口额越大;反之,则该商品的进口额越小。这种高关税少进口,低关税多进口的状况就是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关税税率与商品进口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只有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才能成立,即只有当进口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产业发展战略、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生产者对进口品的供给弹性以及该国的比较优势等因素在短期内没有显著变化时,关税税率与进口额之间才会呈现这种负相关关系。如果考虑到上述约束条件的变化,那么,关税税率与商品进口额之间有可能呈现负相关,也有可能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关系说明关税水平与进口额之间的关联度大,关税的调节作用大,关税效应明显;相反,正相关关系则表明关税水平与商品进口额之间的关联度小,关税的调节作用小,关税效应不明显,甚至关税对商品进口量缺乏调控作用。关税税率与商品进口之间的负或正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商品进口对关税水平的依赖程度的高低,也反映了关税对商品进口的敏感性的大小。此结论对于调整关税水平和设置关税结构都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1.数据说明

我们选取的数据包括1992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中国非农产品平均进口税率和进口额,之所以这样选择样本,是因为在上述几年,我国的进口税率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因此,对上述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分析结果

(1)描述性分析结果

图2 进口税率与进口额的变化趋势

相关系数强度的判断标准r的绝对值

表2 2000年和2001年对比组 单位:亿美元

表3 2001年和2002年对比组 单位:亿美元

描述性分析主要是对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图2中可以发现,进口税率与进口额之间的变动幅度虽然并非完全一致,但是反向的变动趋势却是很明显的,这说明,关税减让的确引起了非农产品进口量的增加,但进口量的变动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2)相关分析

利用SPSS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上述结果显示:关税税率与非农产品进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7。根据相关系数强度判断标准,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而且呈线性负相关。这种反向的变化表明关税水平与商品进口量的关联性大,关税的调控作用大。P值小于0.05,即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四)实证检验

我们利用Krause的分组研究法,把所有非农产品的进口税目分为两组:减让组和非减让组;并按照Finger的分类方法,把进口产品分为原材料和制成品,对入世前后我国关税减让对非农产品进口的影响进行检验分析。样本区间为2000-2002年,资料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00-2002)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3年)。检验结果如左图:

从上述检验结果来看,减让组的进口额在对比年份有了明显的增加,而非减让组的进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在2000年和2001年对比组,减让组的原材料进口增长幅度高达59.89%,远远大于制成品13.97%的增长幅度;而非减让组的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进口却有小幅下降。在2001年和2002年对比组,减让组的制成品进口增长幅度达到32.75%,大于原材料18.43%的增长幅度,在非减让组,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进口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长幅度远低于减让组。因此,检验结果表明,关税减让引起了我国非农产品进口行为的显著变化,这说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关税的调节作用比较大,关税效应比较明显。

表4 非农行业关税减让与进口结构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注: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和上一年相比,各行业进口关税税率的下降幅度。

五、关税减让与进口商品结构的关联效应分析

随着大面积、大幅度的调低关税,扩大了外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有利于外国产品对我国的出口,这必将对我国的进口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我国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和进口数量,同时也会引起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进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某大类进口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因素是很多的,但考虑到与关税效应的密切关系,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1)一国的供需结构;(2)比较优势;(3)产业结构;(4)经济发展战略。

关税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进口关税的变动直接影响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商品价格的波动又使国内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变化的供需结构又会对进口商品的结构产生影响。其次,进口关税的变动还会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虽然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所造成的,但是,进口税率的变化也会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关税税率、税率结构使得一国的比较优势强化或弱化,比较优势的变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发生变化,而变化的贸易条件必然导致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再次,不同的关税税率、关税结构对不同的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保护,使得产业的利润率、增值率发生变化,由此导致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进行转移,最终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现存的产业结构与调整的产业结构对进口商品结构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存量的产业结构决定进口商品结构的整体特征,增量的产业结构引导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方向。关税的波动使得存量和增量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使进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调整。第四,一国的关税政策必须服从于其产业政策,体现其经济发展战略。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又会影响其关税政策,使其进口税率发生变化,从而对进口商品结构产生影响。总之,一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受到关税及与关税效应有关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该国的比较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4反映了我国入世前后非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变化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关税减让与各行业的进口额、进口结构之间的确存在密切的关系,关税税率对产品进口仍然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关税减让幅度较大的行业,其进口增长幅度以及该行业的进口额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如机械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但是,关税减让幅度与各行业的进口额、进口结构的变化并非完全吻合,比如关税减让幅度最小的行业其进口额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例并非最低。这说明,进口商品结构不仅会受到关税水平的影响,同时还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上述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六、结论

一国的进口量和进口结构不仅会受到关税水平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该国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供需结构、生产者的供给弹性、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以及比较优势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关税减让对我国非农产品的进口量和进口结构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关税减让引起了我国进口行为的显著变化,使非农产品的进口额明显增加,这与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的Krause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在影响我国非农产品进口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关税税率起了主要作用。

2.关税减让也对非农产品的进口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非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变化也受到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产业发展阶段、比较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关税的调节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关税水平及关税结构进行科学的研究,设置合理的关税水平和关税结构,充分发挥关税的杠杆调节作用,弥补我国产业结构和供需结构方面的失衡,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标签:;  ;  ;  ;  ;  ;  ;  ;  

关税优惠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绩效的影响分析_关税税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