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社会主义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邓小平在会见一些兄弟党的领导人和各国政府首脑与友好人士的谈话中,多次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社会主义的前途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与阐发。这些都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何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我们必须坚持,为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但是,自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发生了不少失误,犯过不少错误。没有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后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的挫折与失败。究其原因,邓小平同志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时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2页,以下引述该书,只注明卷次和页码。)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谈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他说:“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第3卷第115—116页)同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又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第3卷第137页);“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第3卷第139页)。可见,没有搞清楚这个重要理论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影响深远,后果严重。

针对这个困惑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他认为,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所谓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卷第373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的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学习纲要》)。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现实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学习纲要》)。“这条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学习纲要》)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有了较深入正确的认识与初步成功的实践。但是,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第3卷第379—380页)。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必须在今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继续加深认识。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4月30日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所指出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第3卷第227页)事实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还在摸索之中”的判断,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深刻的。我国改革开放十八年来在前进中遇到一些犹疑和困惑、失误和曲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8月20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语重心长地告诫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第3卷第369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第3卷第255页)这是邓小平同志1987年10月13日在北京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提出的论断。这一著名的论点既是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本质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4月15日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谈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毛泽东同志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缺点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第3卷第116页)他在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出的“致富光荣”的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时明确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第3卷第171—172页)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谈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谬论时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质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3卷第254—255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的特点和优点是公正、公平与共富,但其基础、经历、经验都比资本主义制度浅、短、少。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处与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3卷第63页)。因此,“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第3卷第137页)。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坚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就是要革新一切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与政策,当然在改革中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开放就是对内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对外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第3卷第373页)。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世界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不是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的国家首先胜利,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获得胜利。这就决定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18日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谈话时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能战胜资本主义?”(第3卷第10页)

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4月26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又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第3卷第225页)社会主义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就必须抢时间,争速度。正如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的:“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第3卷第375页);“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第3卷第355页);“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第3卷第375页);“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第3卷第375页),“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3卷第377页)。所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时明确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第3卷第356页)

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

邓小平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2卷第164—165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尤为重要,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宏伟事业,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是长期艰巨的事业。要长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要正确处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事务,保持国内有一个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去完成上述繁重的任务。中外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或共产党蜕化变质,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一事无成或毁于一旦,终归失败。邓小平同志说:“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第2卷第169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2卷第170页)他在1987年3月3日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郑重表示: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第3卷第208页)。所以邓小平同志把共产党的领导称之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第3卷第265页)。

共产党要正确有效地实现自己的领导作用,必须始终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就是抓紧抓好党的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不断强调要从严治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第3卷第314页),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加强党的建设,要抓住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并大力贯彻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必须捍卫、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反对并克服“左”或“右”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用革命理论武装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首先要正确坚持并积极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第3卷第175页)。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第3卷第257页)其次,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特别是对于执政党来说,端正党风更具有决定的意义。邓小平同志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保持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倡艰苦创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严惩各种腐败。他多次告诫全党说:“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第3卷第379页);“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第3卷第313页)。

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第3卷第365页);“事实上,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第3卷第169页)。这是由于阶级力量的对比、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决定的。

历史经验证明,“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第3卷第365页)。

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稳定的伟大事业。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须保持国内政局稳定,长治久安,克服各种矛盾和阻力,打击一切反社会主义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惩治贪污腐败,预防和制止动乱。这些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来实施与保证。

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幻变,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的条件下,要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抵御外来的威胁和侵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专政,更“不可能设想国家的专政职能的消亡”(第3卷第155页)。

总之,“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点”(第3卷第379页)。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加以坚持。邓小平同志坚定地重申:“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第3卷第379页)

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始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启开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之路,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第3卷第135页);“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第3卷第133页)。他在1985年8月21日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时说:我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能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第3卷第135页)。

但是,“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第3卷第311页)。他们为了实现此目的,一贯交替使用武力威胁与和平演变两手。近十年来,其和平演变一手频频得逞,这就是苏东剧变的外因。所以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9月、11月两次指出:“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第3卷第320页);“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第3卷第320页);“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第3卷第344页)。对苏联将解体的这一预测,距苏联发生“8·19”事件还有约两年之久。他后来分析苏东动乱的原因时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第3卷第383页)。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资产阶级因苏东剧变而兴高采烈,弹冠相庆;一些反共政客大肆鼓噪,说什么“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死亡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邓小平同志在东欧事件后不久,就警告美国人说:“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第3卷第360页)他坚定地回答说:“哪有这回事!”“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第3卷第382—383页)

西方国家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实希望中国动乱,进而分裂瓦解。所以它们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形势暂时逆转的时机,对中国大施巨压,并以“八九年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实行制裁、孤立与威胁,妄图内外结合一举摧垮社会主义中国。面对“中国的旗帜倒不倒”的严峻形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伟大气魄,高举社会主义的红旗,告诫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第3卷第311页)他在1989年10月26日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时的谈话中,坚定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超级大国、富国都没有这个本领”(第3卷第329页);“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第3卷第329页);“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第3卷第328页);“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第3卷第345页)。这是“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第3卷第329页)。邓小平反复教导说:“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影响”(第3卷第320页);“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第3卷第346页);“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第3卷第321页)。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中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继续生机勃勃地向前进。正如邓小平所希望的那样,中国坚决顶住了苏联剧变的严重冲击和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没有动摇,没有乱,没有垮台,而巍然不动。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加速实施三步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任务。这就使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学习纲要》)。邓小平指出:“中国真的按计划实现第二个翻番,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成功。”(第3卷第320页)全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狠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实现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的发展纲要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满怀信心地预言:中国“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第3卷第143页);“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第3卷第320页),“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3卷第224页)。“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第3卷第225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