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乡镇生态公园规划探讨--以温州青街龙角潭生态园规划为例论文_曾培蕾,缪来彬

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乡镇生态公园规划探讨--以温州青街龙角潭生态园规划为例论文_曾培蕾,缪来彬

平阳县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4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各地的公园绿地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实际的生态公园景观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生态型景观。可有效提升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生态公园景观建设中,还没有与生态规划设计建立有效的联系,本文主要结合乡镇生态公园景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乡镇公园;景观建设;生态问题

前言

建设生态型的乡镇公园景观有着功能独特性、生态主导性、项目针对性和内容特殊性的特点,在实际的乡镇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在规划设计方法上既要保留继承传统,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目前,在城市环境日渐恶化的基础上,乡镇公园作为整个乡镇的重要绿色空间,乡镇公园景观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乡镇公园景观作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优化乡镇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建设生态性景观。

1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规划理念

总体设计以生态保护、最小干预为目标,以景观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和科普教育为特点,在总体的空间布局和设计上,力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个公园以自然、生态、人文作为主调,同时开发多样性的湿地体验和休闲活动,形成一个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游览为一体的乡镇生态公园。

2 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建设的道路交通组织问题

在建设生态型的乡镇公园景观道路系统中,与一般的综合公园建设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均是由游步道和公园主道组成,但随着乡镇公园景观建设以生态型为导向的公园分区模式的提出,公园景观道路的组织和布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生态型的乡镇公园景观道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好公园的人造和原生自然环境,公园的道路形式和断面要更加注重丰富。在生态公园建设中要注重结合各个分区的性质,来确定公园道路网的密度、长度和路幅等,以生态效应分区为例,公园的道路系统应根据生态展示区、生态活动区、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和对人流活动的限制级别来进行实际的规划设计。比如生态修复区和保育区,路网的设置密度可以较低,道路的形式要注重以外围自然游步道为主,路面的材料可以以天然的木材、石材为主。生态展示区实际路网的设置密度为中等,实际道路的组织可以结合展示的内容,来提供多为的观赏可能,可以采用设立、架起和下挖等多种手法来设置栈道、观光塔楼等,路面材料也要以天然材料为主,可以将路面适当放宽。在生态活动区就要注重充分满足人对于公园活动的需求,提供多样的道路形式,充分满足多种活动的需求,同时在选用路面材料过程中,要注重考虑满足渗水等生态需求的路面材料使用。

3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场地的竖向处理

乡镇生态型公园景观场地的竖向处理中,需要注重结合整个公园周围乡镇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的主要内容,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和周围地形的要求,尽量满足地表水排放等相关需求。利用公园现状高差,可以有效减小实际公园建设中对于原生环境和生物的破坏,减小施工中的土方工程量,缩减公园建设成本,同时还可以建立多维度的景观空间和层次。在乡镇生态型公园的竖向建设中,应该要在土方的平衡原则下实施,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降低能耗,体现能源的循环和再生利用。比如,可以结合当地公园的地形,来设计排水的方式,尽量运用自然的坡向来组织排水,注重渗水性地表的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在公园的局部地区,可运用地形高差及蓄水、净化和加压的装置,实现对雨水和部分污水的回收利用。要想体现乡镇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就需要注重公园竖向处理中的通用设计,保证实际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所有人的使用和要求,在乡镇公园建设中,也要考虑到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中绿化植被的运用

在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倡导生态绿化,通过人工的方式加速潜在植被的生长、演替,保证生态绿化后的植物能够和周边的环境相吻合,能够融入到地域性的生态体系运作当中。公园景观中的生态绿化需要注重建立符合当地生态背景的天然林,建立天然林的层次结构,在这基础上不断强化天然林的组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防止病虫害等问题,从而降低后期的植物养护费用。生态型的乡镇公园景观绿化植被建设,应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协调的角度出发,根据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配置原理,创建近自然的生态功能群。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强调以植物群落为基本的单元种植方式,结合植物群落的构成情况,确定好每一种植物群落的种植面积。在建设生态型乡镇公园植被中,要注重倡导植被的乡土化和原生性,充分保护、利用公园内原有的绿植,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小在实际的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能源消耗和物种消失。生态的乡镇公园绿化植被应结合公园的整体分区,从而满足生态性乡镇公园内部各个分区活动的需求,比如对独立性较强或者可能对周边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活动产地,可以结合绿化植被的功能阻断和视线的组织,在硬质活动场地较多的活动区域,注重提升绿化植被的遮蔽功能等。

5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中生态技术的引入

在现如今的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建设中,应将生态技术综合、全面、科学、合理等运用与公园中,通过生态型景观小品的设计,可以体现公园中生态技术的运用。在生态型公园道路的表面铺设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铺装面材,注重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从而不断提升面层的透水性等物理性能,保证能够和自然物质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比如可以利用保水性符合平板“非热性安全砌块”进行表面铺设,提升表层部分的缓冲性,保证在上面步行能够减小脚的负担,另外,砌块本身有着超强的保水和透水功能,能够减小行道上的积水,砌块的内部保存了大量的水,在环境较热的情况下,通过水的汽化进行散热,从而有效控制路面的温度。在乡镇生态公园的植物种植过程中,可以结合APS花墙施工法、植物屋顶组合墙面、休憩墙、拱形墙、魔术绿垫生态呼吸绿砖等多种方式,在植物的栽培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实现多种表面绿化装饰和无水、无土种植的可能。在乡镇生态公园景观建设中,还要注重对于各种资源的循环再用,减小消耗能源,充分考虑后期材料的回收和利用,比如可以利用再生材料的垃圾箱、金属冲压的长椅、环保车挡系列等,不断降低利用成本,体现乡镇公园景观建设的生态性。

结束语

总之,对于乡镇公园景观的生态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实施措施,同时也是传达给居民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的生态乡镇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需要在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察分析当地环境,对资源进行生态开发,从而建立生态型乡镇公园景观。

参考文献:

[1]洪春凤.城市公园文化初探———以武夷茶博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6(13)

[2]陈瑞星.生态宜居城市滨水园林建设———浅谈绶溪公园二期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3(15)

[3]冯晓刚 石辉.基于遥感的夏季西安城市公园“冷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12(23)

[4]韩敏 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6)

[5]欧阳菊根 吴丁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水利景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6]葛书红 吴忆明.北京市乡镇生态休闲公园体系规划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7]王晓.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研究,2017(02)

论文作者:曾培蕾,缪来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乡镇生态公园规划探讨--以温州青街龙角潭生态园规划为例论文_曾培蕾,缪来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