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支持大学生的途径探讨_助学金论文

美国高校支持大学生的途径探讨_助学金论文

试谈美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资助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高等学校论文,方式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1)06-0077-04

美国的阶级矛盾、种族矛盾尖锐深刻,经济发达而贫富悬殊,政体上实行地方分权,高等学校种类繁多、教育规模庞大。与这些因素相对应,美国实施的是多种理念并存、多渠道资金并用、多种方式的大学生资助政策。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二亿多的人口中,土著印第安人占1%,黑人占近13%,白人占80%。美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殖民时期、独立战争、开拓西部、南北战争几个时期,完成了独立、扩张、工农业革命、推翻奴隶制等资产阶级的革命,成为一个经济上发达的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美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经历了大致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殖民时期。新大陆已有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在登上新大陆、建起新家园之后,就提出“教育是繁荣的关键”,把兴办教育列为“首要的事业”。经过多年的酝酿筹措,1636年马萨诸塞人模仿英国的剑桥大学,创办了新大陆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哈佛大学。到1776年美国独立时,已经有了9所高等院校,它们在美国开了民间、教会和私人办学的先风。

第二阶段是在美国独立以后。刺激州立大学兴起,研究性大学诞生。州立大学兴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国家培养英才”的社会要求,另一个是19世纪美国工农业革命的经济发展要求。今天,美国的州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每个州都建立了体制完善、学科齐全、学生众多的州立大学教育系统。

第三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从教育”扩展。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数以千计的两年制的初级社区学院。

第四阶段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干预和支持大大加强。联邦政府的干预途径主要是立法与拨款,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持高等院校的尖端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二是调整和平衡高等教育的总体结构,扶助薄弱环节,促成新的生长点;三是通过拨款资助学生,促进大学生人数和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增长。

(二)美国大学生资助模式的形成

1.慈善与宗教的理念与民间资助

美国最早出现的大学生资助理念,与欧洲一样,也来自民间的“慈善”与“宗教”的动机。慈善与宗教的资助理念最初流行于殖民时代的新英格兰及广大的东部地区。早期移民在创办哈佛大学的时代就明确提出:捐资助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学问,传播子孙,以便在活着的传教士过世以后,不至于请文盲来当教师。认为这是他们平安到达新大陆以后首要的事业。在美国这种资助形式现在仍然存在。

2.两种理念与《高等教育法》

“人力资本投资”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两个几乎同时在美国历史上出现的资助理念,也是目前美国最重要的资助理念。

美国是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等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定了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看法,认为,它是比其他物质资本投资回报更高的投资,因而也是最重要、更值得的投资。另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又研究证实了美国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因为大多数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潜力和才智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正当他们联合向政府发出强烈呼吁,要求联邦政府为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拨款资助贫困学生之时,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发表的《我有一个梦想》标志着这场运动达到了高潮。

尽管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早在建国之初就曾以人生而平等为思想武器,美国公立教育的倡导者贺拉斯早就把教育视为“伟大的社会平等器”,民权运动还是使美国民众强烈地意识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高等教育基本上仍然是白人中上层阶级的领地。于是,争取“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民权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场运动促使约翰逊总统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和“向贫穷宣战”的计划。这位教师出身的总统宣称“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途径”,并且力图把“伟大社会”的基础构筑在教育之上。他指出,伟大社会的建设应该始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村、我们的教室,因为解决美国一切问题的答案,乃至解决一切世界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词,这就是教育。他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呼吁,黑人光有法律上的平等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的机会。他提出应该使美国的每个人都能受到可接受的教育。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影响下,在民权运动的压力下,在约翰逊总统的倡导下,美国会终于在1965年通过了旨在促进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法》。这部在美国大学生资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等教育法》声明:“为了使那些经济特别困难的中学合格毕业生,即缺乏家庭财政支持能力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授权联邦政府在继续提供“国防贷学金”的同时,设立“教育机会助学金”、“国家担保贷学金”和“校园工读机会”,提供多种方式的政府资助。这是美国国会颁布的第一部宣布完全以学生经济困难程度来决定资助方式和资助金额的法律。这部法律以其授权提供的多种方案,构筑了美国多样性的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框架。

3.自由选择与《协助法》

与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引起的恐慌有一定的联系,美国中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家庭,尤其是那些属于中产阶级,但又认为自己仍不富裕、还积极鼓励子女进名牌私立大学的家庭,与当时唯恐生源不足,难以生存的私立大学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给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为由,要求政府向中产阶级子女提供更慷慨的财政资助。1978年他们赢得了美国国会的支持,通过了《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协助法》。该项法令以“扩大学生选择学校的自由”为依据,提出为进私立大学的中产阶级子女提供资助。《协助法》批准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申请“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的上限,取消申请“国家担保贷学金”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限制。这项法律实际上使所有想贷学金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并获得利率在9%左右的“国家担保贷学金”,同时,上收费昂贵的名校的中产阶级子女获得政府助学金和低贷学金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4.成本分担与近年来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经济在经受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后终于陷入了严重而漫长的经济衰退的时期。教育质量的一目了然和财政紧缩的要求,使社会和国会要求重新检讨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中,由约翰斯通提出的合理分担成本的思想,受到了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注目。约翰斯通认为,社会、大学、企业、家庭和学生都是高等教育的得益者,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总是要由家长、学生、纳税人和大学四个方面的人士联合承担的。这一思想受到了经济学家的广泛认同,并认为应该贯彻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这样,到80年代末,助学金从原来的80%下降到40%以下,而贷学金的比例从20%上升到50%以上。目前,美国仍控制着助学金、贷学金和其他资助方式的资金配置比例。就资金来源而言,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最多,超过了55%,在整个资助事业中占主导地位。联邦政府提供的资助中又以贷学金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一半。相比之下,50个州的政府提供的资助很少,仅占11%。这与各州政府把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投放在公立大学的日常经费和基建经费上有关。州政府对大学生资助方式主要是为在本州上大学的本州学生提供助学金。为了争取优秀的学生,各私立大学都设立了各种助学金、奖学金。美国私立大学提供助学金是有前提的,即学生必须支付昂贵的学费以增加学校收入,维持大学的高质量运转;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总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提供助学金。同时,联邦政府规定,大学要获得政府的资助资金,必须设立资助基金。

我国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大学生享受的是人民助学金,保证大学生上学,毕业服从分配,低工资收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某些改革:第一步是减少助学金,设立奖学金,招收自费生;第二步是终止助学金,建立三类奖学金制度,设立贷学金;第三步是收取学费。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资助比例不尽合理,贷学金资助未达到预期规模。我国许多高校的奖学金比例达到了原先助学金的比例,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也相应下降,补助性质相应上升。这种现象反映出赠予性资助难以遏制的上升和扩大趋势,由于学习优秀者与贫困学生并不是一个对应度很高的群体,奖学金不能解决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二是临时性的补助频率高,投入大。各大学每年发放临时补助的频率都在三至四次。其金额与用于贷学金的资金基本持平。三是贷学金的规模小,难以发挥预期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各大学的贷学金实际上是处于萎缩状态。2.贷学金资助办法尚未健全。一是贷学金资金来源未落实。我国的有关文件规定,学生偿还贷款,只还贷款原额。银行按低利率计算的利息,由学校从国家核定的高等学校事业经费中支付。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要求学校先把资金划到银行,贷出资金不高于存入专款,银行实际上就不用承担贷学金的本金,也没有义务为贷学金事业吸纳社会游资,则仅仅承担资金保管、贴息和拖欠风险等责任。二是借贷数额太小。尽管贷款金额从原来的每年三四百元增长到千元左右,但仍不能解决学生的主要问题,所以学生宁可不借贷,另寻他路。三是贷学金须在毕业前返还,这是学生不愿接受借贷款的主要原因。目前贷学金都由大学负责收回,由于法律不健全,又缺乏有效的信用保证,学校无法追讨,只好用扣压毕业证等下策,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四是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借贷观念。

美国各种方式资助的思想长期并存,采取联邦、州政府、高等院校、慈善团体、金融机构共同对大学生资助的政策,使用不同的资助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尽管多样化的资助方法会增加管理上的困难,但是也为政策实施者在更合理和更有效的层面上,处理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资助需求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大学无力完全承担对大学生的资助,因此,如何使各种资助方法发挥各自的作用,是亟待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多样化的资助方式,使每一个受资助的学生都感受到社会和政府对他们的经济支持,感受到自己也应该对高等教育费用承担起一部分责任。这样一种强有力的现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

研究美国等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方式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应从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出发,完善对大学生良性的资助体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吸引银行、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多种机构参与贷学金事业,以解决助学的本金来源。目前,政府财政能力有限,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贷学金发放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几年中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如果由银行、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支出,情况就大不相同,财政部门的压力便可大大减轻。

2.在贷学金的管理系统中,资金来源和资金回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资金能否收回最为关键。回收机制可靠,就会有资金投入,贷学金金额就能提高,还款期就会推迟和延长。学生愿意借,贷学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目前由学校负责回收资金的做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加纳通过社会保险部门回收贷学金的机制,新加坡由“中央准备金基金”提供贷学金、回收贷学金的管理经验,以及韩国“农业协会”、“私立学校教师协会”向其成员子女提供贷学金等的办法。

标签:;  ;  ;  ;  ;  ;  ;  

美国高校支持大学生的途径探讨_助学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