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论文_马赛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论文_马赛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战略日渐深入,在此基础上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但由于受到造价、知晓度等因素影响,至今尚未得到广泛普及。此类建筑是指由工厂事先根据需求生产预制构件,具有标准化设计、信息化管理、一体化装修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做到文明施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及转型的时期,传统的建筑工艺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不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及建筑科技化的方向,并且传统建筑工艺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内的创新产品,能与现代化建筑产业要求相符合,同时也能做到节能环保。所以,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建筑行业的未来方向。

1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我国传统建筑行业里混凝土结构多是采用现浇的,施工现场工况复杂,还存在浪费水、扬尘及噪音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建筑还存在承重墙过多、建筑结构内开间较小、功能区划分死板且不合理等问题。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做到节能环保、减少资源浪费、缩短工期、减少成本以及自由分割空间等优势。

目前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大多是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据此预制装配式建筑面临着一些难题急需解决。

1.1技术标准及监管体系未完善

关键节点、防水保温连接、施工现场安装及验收等技术难题还未解决。国家或者行业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做法,没有形成通用的构件制作标准,从而造成了效率低、成本高,无法达成建筑工业化的初衷。装配式建筑行业监管机制有待健全,需从招投标、设计、制造、安装及验收的全方位进行体系建立。

1.2成本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每平米造价要比现浇的高出20%左右,成本优势难以发挥。目前市场对个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和预制装配式的标准化做法相冲突,并且预制工厂的数量不多,从预制厂至施工现场的路程较远,运输费用不菲等原因导致成本上升。

1.3企业转型困难与专业人才匮乏

例如,设计单位还是依据现浇的方案设计,由专业的公司进行深化设计,从一开始就没从预制装配式的角度来设计,最终导致设计费用增加,产能下降、成本上升及效率极低。现阶段专业的装配式生产企业与安装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也会限制本行业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对于从业人员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技术及经验的要求。现阶段预制装配式的图纸一般是在按现浇的设计的,在此基础上对构件进行深化设计,还包括工期进度计划及资源优化方案设计。

2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物流成本较高

由于装配建筑中的构件是从厂家直接运送到是共享现场,运输成本较高,且在运输时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损害,在无形中增加资本投入。为了节约物流投资,通常会就近采用材料,使采购方不得不放弃一些最佳构件厂家,影响了建筑质量。此外,由于生产工艺不够成熟,使构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控,进而影响其推广使用。

2.2技术有待优化

在技术方面主要应从两个层面着手:①构件自身技术性,在设计之初需要对构件进行深层设计,在生产时一些原材料质量与配件不相匹配,影响构件的正常使用,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②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性,此类建筑未采用射频和BIM技术进行数据管理,且在建造过程中缺乏先进技术与专业化人才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社会知晓度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是从美国诞生,后传入我国,且建筑的造价成本较高,始终未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因此社会对其的知晓度较低,消费者的了解程度不足,加上受到成本高、使用率低等因素影响,对此持保守态度,认可度较低,不选择购入。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3.1在建筑施工模拟中应用

将施工过程全方位的模拟,以便将施工缺陷暴露出来,能够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具体模拟施工过程时,还应综合建立工程的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及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对施工现场进行空间与时间的模拟,从而直观地进行全工程周期的布置,及早暴露施工方案的不足,继而及时采取措施。

3.2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首先,是对材料进场的管理,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来合理分配场地。其次,对现场构件的吊装进行管理,对构件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准确性,规避错误。然后,对进度的管理,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整合,从而对施工进度有着准确的掌握。最后,进行碰撞检测,将预制的构件与现浇构件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实验,提前发现问题,防止现场施工时无解决。

3.3建筑管理标准更加完善

2018年,国家建筑部门发布装配式建筑相关管理标准,但由于此类建筑正处于飞速发展状态下,在技术、生产与结构等方面动态变化,仍然有诸多之处需要完善,在管控标准方面也难以面面俱到,一些标准与规范等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完善。现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使装配建筑的发展步伐受到阻碍。另外,在建筑建设时,在构件设计、生产与安装等方面均未形成系统化的管控标准,很难在生产实际中得以落实。对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针对建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和标准,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特别是在构件生产方面,务必要做好标准、规范,为装配建筑的健康长久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3.4与国际市场接轨

近年来,虽然我国装配建筑获得飞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来看,因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在标准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取科学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装配建筑产业发展。例如,美国在此方面的构件标准程度较高,几乎达到100%,当用户在采购商品时,可直接从产品目录中进行选择,其构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为机械生产提供极大助力。再如,英国的模块化建筑占新建筑比例的70%,且供应链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技术体系较为成熟;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装配建筑方面均走在前沿,我国可与这些国家构建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和沟通,学习和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装配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具备施工操作简明、周期快、节省建材及环保等优势,必将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由于此技术出现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施工技术难点亟待完善,尤其是节点等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但是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我国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75-76.

[2]郭章林.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7,36(1):143-144.

[3]庄丽,白国庆,董骅,等.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7(17):177-179.

[4]李超,肖耀廷.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及前景[J].四川水泥,2018(3):326.

[5]魏蓓.装配式建筑各地扶持政策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53-59.

[6]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建筑新型框架梁柱刚性干式连接节点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2).

[7]彭成.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4,34(5):180-181.

[8]谭如意.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4):118-119.

论文作者:马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论文_马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