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在外科病区中的效果应论文_王希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探讨在外科病区中应用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后的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找到最佳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住院的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的护理质量目标管理以来,防跌倒、防压疮、查对制度和护理全过程 4 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精细化护理方案后患者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更规范、灵活、连贯,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目标管理;精细化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目前医院护理管理主要采用责任包干制的扁平化管理体系,存在管理力度不均、反馈滞后欠真实、形式固定单一、走过场等现象。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1],近年应用于医院管理和教学效果显著,我院护理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实施信息化精细化的护理质量目标管理,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住院的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1例;实验组年龄在(38.6±4.4)岁,对照组年龄在(39.1±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符合各试点病区的入院标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出院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入院前感染的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属于特级护理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一般方法进行外科病区常规护理管理工作:在护理部颁布的护理管理制度指 导下, 制定外科通用护理质控指标及各专科特色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控、专科护理质控、护理文书质控、病区管理质控、围手术期院感防控等项目,具体有呼吸功能训练、早期下床活动、疼痛控制等;确定各项质控项目的具体评价方法;组建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和区护士长组成, 使用纸质版质量评价表格进行定期检查和评定,交叉检查各病区工作质量;各病区内开展“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患者”的层级护理质量自检工作[2]。

1.2.2 实验组

1.2.2.1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常规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外科护理质量管理电子系统, 将各项管理制度、目标、项目、评价表格录制成电子版本,根据管理架构, 形成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可连接手机、IPad、电脑等终端,通过微信、考试教育网等进行登记、录入、推送、审核和反馈。系统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用于质控员登录、签字、录入各项护理直接控制情况(包括总分、具体得分、扣分及说明)和修正方案;输出模块用于统计各项质控结果并发送详细分析报告与总结。

1.2.2.2 改善原有目标管理体系

组建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的指导下,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各科护理骨干组成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病区内根据护士个人能力、职称及质控项目内容等特点等进行分组,并设置组内兼职质控专员,各个质控小组之间交叉检查,组内成员完成自检,组成多层次的管理组织[3]。明确管理小组成员及质控专员的职责和授权,制定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与计划,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多层次的分级质量控制活动。设计具体化的管理内容,将管理目标分解为多个可行、易实现的小目标,写成书面文件。每一个质控项目下又设质控目标、明细条目、具体内容及相应评价方法、计分方案,以使质控工作更加切实可行,便于不同质控员解读的一致性,质控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4]。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试点病区护理质量达标率,包括通用项目有防跌倒、防压疮、查 对制度、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护理全过程,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 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通用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

观察组防跌倒、防压疮、查对制度、护理全过程达标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各季度患者满意度评分

实施精细化护理方案后患者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与平台、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具体化的管理内容和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开展精细化的护理质量管理[5]。该项护理质量管理必须设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并坚持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方能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控制水平,进而保证护理院感防护控制效果。

我院实施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后,实验组患者防跌倒、防压疮、查对制度和护理全过程 4 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精细化护理方案后患者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全面提升外科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的目标,护理质量管理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6],护理质量的控制在于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及提高全体医护人员自觉保证护理质量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效 果反馈上,既保留原有的由上至下的层级管理体系,又建立了由下至上的反馈体系,不只是以规范和评 价护理人员自身为主,也在质量管理内容及方法上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从患者方面的评价,了解患者对管理的真实感受,真实反馈管理漏洞,利于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案。最终达到整体护理质量的持续 改进与护理内涵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钟美浓,李晓玲,黄群爱,黄师菊.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在外科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10):11-13.

[2] 樊 霞.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214-216.

[3]张永华.精细化管理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1):155-156.

[4] 孙祯红. 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20-21.

[5]马湘梅,古丽巴哈尔·吾拉木.精细化护理在脊柱外科病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182.

[6] 李 霞,贺 娜,李小琴,等. 目标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应用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601-602.

论文作者:王希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在外科病区中的效果应论文_王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