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分析_内部控制论文

内部控制审计分析_内部控制论文

内部控制审计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内部控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内部控制审计即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最终目的是在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进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规避经营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和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组成的;企业内部审计是由参与管理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实施的审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它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人员的有效履行责任,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开展明晰产权的审计和其他审计六部分。

为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二者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协助企业管理者监督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性,进而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并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的意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

(二)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内部审计相对于会计控制而言是独立的,它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等情况进行评价,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还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和由这些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给企业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帮助企业管理者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作为基础,同时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保证了内部控制有效快捷的实施。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会计、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容易造成失真,管理人员的责权也会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这样不仅加大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还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同样如果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内部控制也会停滞不前,严重时内部控制有可能会形同虚设,造成严重的失控现象。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四)内部审计的角色逐渐由监督者转变为控制者

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一个检查系统,更加是一个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师的工作也由原来的“监督和复核”转变为“确认和建议”,他们通过咨询、调查、分析,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从实质上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环境差且地位低下

控制审计环境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的总称,控制审计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同时内部控制审计也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难度。再加上我国的控制审计法律体系不完善,在经济责任方面没有法律依据可循等,这些因素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竞争、发展和生存”的关键要素上,忽视了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而且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较差,无法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目标,无法起到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严重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且管理人员认识不足

目前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主要是制度基础审计,但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为制度基础审计本身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它过分地依赖被控制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测试,再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就是检查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会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打压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审计会削弱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和权威,对于控制审计制度的推行消极应付,这就导致了有的企业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控制审计人员无职无权,并且控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其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机构主要有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和受总经理领导的两种模式。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的模式会造成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误解,从而引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受总经理领导的模式在审计过程中,会受到本企业利益的限制,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关风险,特别是当领导或法人参与违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形同虚设,引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四)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控制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只能依据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影响了控制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同时内部控制审计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有会计审核不严格、会计业务作假、会计数据失真等现象。不经常审查致使一些部门的账目混乱等。

三、改进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一)改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地位

改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环境应从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建设、建立工作制度标准和提高人员认识三方面下手。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尚存在各种缺陷,缺乏实施的现实性和可操控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控制审计的制度建设,根据不断变化的控制审计环境,及时调整控制审计的客体和范围,以适应控制审计制度,同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标准,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并加以各种培训和研讨的形式,使工作人员对控制审计有更加深刻、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自觉地把控制审计放到一个高度,注重内部控制审计的在企业中的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独立的机构,使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改进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提高工作人员认识

改进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两个结合”实现的,即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并有所侧重,微观审计与宏观作用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和健全性。此外,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离不开人员的参与,企业应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和素质,主要通过内训、外培、研讨等方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形象;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保障其“时效性”。如何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问题彻查清楚并找出其本质原因,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采用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和手段,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程序,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办事: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队伍建设,严明工作纪律和工作质量的审核。

(三)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与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并不断调整其结构和人员,以保证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最大限度的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整体的目标和利益服务。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把它比喻为现代企业的“第三只眼睛”,但一定要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处体现国家法律的公平与威严。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树立内部审计权威的保障,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观的基础上,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和工作人员的责权以及工作程序等各项作出具体的规定。

标签:;  ;  ;  ;  ;  ;  ;  

内部控制审计分析_内部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