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汽封圈制造方法优化论文_李强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生产部 618000

摘要:此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汽封圈精车夹持方案,该方案实现了汽封圈两侧定位止口在同一定位基准状态下完成加工,从而能更好保证汽封圈进汽侧和出汽侧尺寸的一致性,通过产品制造跟踪,将汽封圈的精车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

关键词:汽封圈 精车 方案 优化

1 引言

汽轮机是一种高速旋转的机械,在运行时,为使动静之间不至于发生摩擦和碰撞,必须在动静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然而间隙的存在不仅导致漏汽,降低机组效率,还会影响汽轮机组安全运行,位了提高机组效率,减少蒸汽的泄漏和空气的漏入,汽轮机都装有汽封装置。汽封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截面变大、蒸汽膨胀,使得压力变小,经过多次截面变大、压力变小,最终使得轴封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不再外漏。而汽封装置中的汽封圈,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通流间隙,通过实践证明,高压部分各级隔板汽封间隙每增加0.1mm,级效率将降低0.4%~0.6%,如果隔板汽封漏汽量增加,会造成工质损失、恶化运行环境、增大轴向推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2 汽封圈结构特点

根据以前的制造经验,常规机组汽封圈结构分为整齿形、镶齿型及两者混合型等几种形式,齿形特点又分为高低齿和斜平齿。目前从考虑材料利用率出发,公司常规机组在制汽封圈大部分已经调整为镶齿结构,其截面结构大概。根据汽封圈截面结构图显示,汽封圈属于薄壁环类零件,该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差,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应力释放容易导致汽封圈变形,从而影响汽封圈精加工后的尺寸精度,同时汽封圈精加工的定位装夹也有较大难度。

3 原精车方案

原汽封圈精车方案为:从内孔搭压板,车准一侧端面及外圆(加工部位参见图1-1中工步1点划线) → 工件翻身,从内孔搭压板,车准另一侧端面(加工部位参见图1-1中工步2点划线) → 倒压板至外圆,车准内孔齿形及偏心(加工部位参见图1-1中工步3点划线)。

图1-1 汽封圈原有精车方案及装夹示意图

该种方案汽封圈定位装夹方式为采用压板从汽封圈轴向端面压紧,汽封圈的装夹效果示意图如图1-1所示,这种轴向端面搭压板装夹方式,由于支撑杆上端面与压紧端面很难调整在同一平面上,造成装夹压紧力方向与汽封圈端面不垂直,导致汽封圈向内或向外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侧倾,倾斜角α,通过对装夹过程进行跟踪测量,该倾斜角约为0.35°。

该方案在精车汽封圈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①汽封圈精车过程需倒一次压板,即从内孔压紧倒至从外圆压紧的操作,这样会导致汽封圈内外圆尺寸不同心。

②为保证汽封圈加工精度,精车前需不断找正并调整压板压紧力和压紧位置,导致辅助找正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③该种精车方案加工的汽封圈两侧颈部定位圆的车削基准不统一,进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

通过对生产现场汽封圈加工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发现,该方案精车的汽封圈加工一次合格率约在80%,导致汽封圈总装通流间隙超差率超过40%,鉴于该情况,为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汽封圈通流返修率,急需探索出一套更为简捷、有效的汽封圈精车工艺方案,特别是装夹方案。

4 工艺方案优化

通过多次试验攻关,将汽封圈精车方案优化调整为:内孔搭压板,车准汽封圈一侧端面及外圆,同时见光端面→ 以肩部外圆及端面定位,从径向拉紧汽封圈,车准汽封圈另一侧端面及内孔齿形。该精车方案取消了汽封圈精车内孔齿形时从端面搭压板的装夹方式,从而可避免精车汽封圈齿形时产生倾斜现象,有如下优点:

①精车齿形时以肩部外圆及端面定位,定位精度较高。

②汽封圈装入胎具后,直接从背弧拉紧螺钉,检测定位面间隙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精车,辅助装夹时间较短,生产效率高。

③该方案能保证汽封圈轴向两侧各部尺寸车削基准统一,提高了汽封圈两侧的尺寸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④本次设计的工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操作也比较简单,整体制作成本比较低。

5 通用车削胎具

根据汽封圈精车方案优化目标及要求,同时也为保证设计工装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车削胎具提出了以下要求:

①工装结构要简单,制造难度要低。②胎具要有较强的通用性。③工装要保证汽封圈在同一基准条件下完成两侧定位止口的加工。④胎具利用率要比较高,降低产品制造成本。⑤设计工装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⑥同时工装使用必须安全,且不能影响到工人的正常工作。

5.1 通用胎具结构设计

根据胎具设计要求,同时也为提升胎具的通用性和使用效率,通过多次试验论证,最终确定了胎具的整体结构,本套胎具主要包含胎具体、径向调整块、I型块及一些紧固件。

5.2 通用胎具操作

根据胎具结构,该胎具使用操作流程如下:将T型块装入胎具体上各T型槽内(注意每个槽放两个T型块) → 以T型槽定位,把径向调整块装入各槽 → 装入垫圈,用螺钉紧固各调整块(注意暂不把紧) → 根据待加工汽封圈外圆尺寸粗调各调整块位置,然后把紧各调整块 → 根据汽封圈外圆实测尺寸配车调整块定位止口 → 清理干净 → 将汽封圈装入止口,从背弧拉紧汽封圈各弧段 → 检查各处间隙满足要求 → 即可开始汽封圈精车加工。

5.3 通用胎具特点

根据工装的使用状况,该车削胎具设计结构比较合理,使用操作比较简单,能很好的保证汽封圈加工精度,有如下一些突出特点:

①胎具通用性比较强,针对相同弧段数汽封圈,基本上1-2套工装即能完成所有汽封圈加工,这样大幅减少了工装数量,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

②径向调整块宽度减少,提高了调整块的使用频次,同时采用一种调整块,即能用于所有胎具体,提升了胎具的利用率。

③当径向调整块上的止口无配车余量后,只更换调整块即可,而胎具本体可重复使用,降低了工装制造周期及成本。

④该胎具可实现汽封圈两侧定位止口均以同一基准完成加工,更好的保证了汽封圈两侧止口的尺寸及形位公差。

⑤胎具体上均布有T型槽,方便径向调整块在径向滑动调整,同时T型槽均布设置,也进一步提升了胎具的通用性。

⑥径向调整块通过胎具本体T型槽定位,粗调以胎具体端面刻线为基准,以便于径向调整方便快速。

⑦径向调整块背弧拉紧通孔设计为腰型孔结构,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汽封圈精车加工,这也提升了胎具的通用性。

⑧针对不同直径的汽封圈,仅调整径向调整块的径向位置即可。

6 取得效果

优化后的精车工艺方案,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和验证,该方案成功实现汽封圈两侧定位止口在同一基准下完成加工,很好的保证汽封圈进汽侧和出汽侧尺寸一致性,提升了汽封圈的密封性能;其中特别是汽封圈专用车削胎具设计,该工装结构设计合理,制造和使用方便,该工装投入使用,提升了汽封圈质量,一定程度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7 结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大幅度提高了汽封圈的加工质量,根据近段时间的跟踪统计,该精车方案将汽封圈加工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将汽封圈总装通流间隙超差率控制在15%以内,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韩长海.浅析汽轮机轴封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角洲电力科技,2014,08

[2] 康小明,孙杰,苏财茂等.飞机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产生和对策[J].中国机械工程,2004(13)

[3] 周小兵,薄壁零件装夹变形的分析与控制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

[4] 崔利嘉,章意.工装夹具对多种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用[J].现代冶金,2015(3)

作者简介:李强(1964-),男,工程师,19**年毕业于**专业,主要从事汽轮机制造技术工作。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汽轮机汽封圈制造方法优化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