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分析与扑救对策论文_韩学锋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分析与扑救对策论文_韩学锋

(晋城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 晋城048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公众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扑救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楼层越建越高,楼体单体体量越来越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火灾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凌晨零时13分,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B座公寓楼发生火灾。火灾是业主燃放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室内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为此,研究和探讨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分析与扑救对策已经成为公安消防部门灭火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分析

1.火灾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由于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多,火灾发生后易形成“烟囱”效应,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易造成烟、火迅速向上蔓延。同时由于水平通风管道多,其烟和火容易沿吊顶夹缝、走道、管道等向水平方向扩散。因而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2.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一方面由于人员密集、疏散通道少或者不熟悉,内部人员自己疏散时因高温、烟气充斥整个建筑物内,能见度较低,往往因拥挤而导致踩死、踩伤事故,甚至有人因惊慌而跳楼。加之在一般情况下被困人员在浓烟中停留4-5min就有死亡的危险,因而高层建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伤。

3.火灾荷载大,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火灾。高层建筑由于其种类繁多,有住宅楼、宾馆、商场等综合楼,其功能多样,可燃装饰材料多。据统计,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可达35-60kg/㎡,高级旅馆可达45-60kg/㎡,因此高层建筑室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

4.建筑高度越高,扑救难度越大。一方面,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往往登高车达不到着火楼层的高度,主要靠室内楼梯或消防电梯登楼灭火。由于楼层高、器材多,灭火救援人员攀登一定高度后,体力严重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另一方面,火灾发生后,一般整个高层建筑都停电,加之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大,室内能见度降低,也严重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原则

1.立足于自救。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首先应把着眼点放在充分发挥高层建筑内的安全保卫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层建筑内各种现代化灭火设施、装备的作用上,力争在短时间内,堵截火势蔓延,及时消灭火点,扑灭初期火灾。

2.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立足于“快”。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兵力,快速抵达火场,消防队到场后,应迅速利用现代高层建筑内的给水设施、灭火设施、排烟设施,并配合消防队的自身装备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展开灭火战斗。确保及时营救生命,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3.救人第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实施。

4.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为适应高层建筑火灾立体化作战和应付借综复杂情况,在各灭火作业区段及各种灭火力量,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搞好协同配合。

5.内攻为主,内外结合。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必须坚持内攻为主,外攻为辅,并做到灵活运用。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战术方法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加强第一出动,周密组织,充分准备,调集足够的兵力,搞好火场侦察,迅速成立指挥中心及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组织好战斗保障工作,维持好火场秩序,加强通讯联络保障,组织好救护工作,立足一个“快”字,采取内攻为主,外攻为辅的战术。

1.高层建筑的初起火灾,应依靠建筑内的安全保卫人员、服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设施及设备,在起火层的局部或房间采取堵截包围,从内部主攻火点,靠自救力量扑灭初期火灾。

2.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首先根据消防控制室指示,着火单位有关人员的报告,以及派出人员实地侦察判断,确定起火层及火点部位(有烟的楼层不一定是起火层,烟感、温感指示位置不一定是起火部位)。

3.消防队员内攻时应配备好各种安全防护装具及有关器材(如消防隔热服、空气呼吸器、破拆工具、照明、通讯器材等)。

4.内攻时,应正确选择进攻路线。进攻路线选择的原则是以最简便的方法,最短的距离,最小障碍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限度的体力消耗,安全地到达所攀登的楼层。

(1)确定进攻起点层,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集结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消防人员迅速从消防专用通道进入,乘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并分兵进入起火层上一层及下一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

(3)从主楼梯登高进入着火层。高层建筑主楼梯是人员上下的重要通道,一般不防烟,但战斗人员可以先登到起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作为前沿阵地,再在喷雾水枪掩护下强行进入着火层灭火。

(4)从封闭楼梯进攻,封闭楼梯一般靠外墙设置,能直接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同各层走廊相通,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发生火灾时可以从此进攻。

(5)从防烟楼梯进攻。因楼梯内设有前室,排烟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是理想可靠的进攻通道。

(6)从室外选择进攻路线,利用登高装备、室外楼梯、建筑物平台、施工现场塔吊、升降机、云梯车与挂钩梯联用,毗邻建筑物等途径登高进入着火层。有条件时,可直接利用直升飞机,先登到顶层再下至着火层灭火。

5.内攻为主,外攻为辅

(1)消防队员进入起火层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位置,充分利用室内消火栓,在喷雾水枪掩护下,强行向火点进攻,射水灭火。同时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现代灭火设施、防排烟设施、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配合灭火,着火层及上下层部署力量阻止蔓延,提早堵截,上下合击,固守阵地。

(2)高层建筑地下室火灾,应采取攻坚突破,主攻火点,封口窒息等扑救方法。

(3)在有条件实施外攻灭火时,应采用外攻灭火,如高度允许,起火部位靠近外墙,可利用移动式消防装备,外攻灭火,高层建筑工地火灾,可利用脚手架、塔吊及消防装备从外部进入灭火。

(4)内攻灭火,战斗员体力消耗大,时时注意用后备力量换下前沿指战员休整。

(三)疏散和抢救人员

高层建筑一旦起火,火势垂直蔓延速度快,热、烟、毒气危害极其严重。若疏散救人不及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必须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

1.应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

2.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首先是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尔后是着火层下层,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同时进行。

3.疏散和抢救人员的途径。从疏散通道(走廊)、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或室外疏散楼梯,直接下到地面建筑物外,进入避难层(间)或起火楼层的下一层。同时也可利用举高消防车、缓降器、其他救生器材(网、袋、气垫、绳索)等救人。

(四)火场供水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能否及时和不间断地供水,以满足需要的水量、水压,直接关系到灭火战斗的成败。向高层建筑供水的方法必须根据客观条件和火场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1.利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供水。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泵、消防水池、层顶消防水箱、各楼层设置的消火栓等。在屋顶水箱内一般储存有10min的消防用水量,每个消火栓箱内均装有水泵启动按钮。

2.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水泵接合器分为墙壁式、地上式和地下式三种。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为10-15L/s,其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为15~40m,一辆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竖管供水高度可达50-80m。对分区给水的高层建筑,应注意供水系统标志,以免临战误用。

3.利用楼底层消火栓直接供水。可利用该楼底层室内消火栓直接向管内供水。

4.消防车直接供水。当利用室内固定给水设施以及水泵接合器不能满足供水需求时,可通过消防车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联,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五)火场排烟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向上蔓延速度极快,一座100m高的建筑物在30s左右烟即可窜到顶部,600~700℃高温热烟可点燃一般可燃物,使整幢建筑物着火。因此,如何处理烟雾危害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之一。

1.封闭防烟。主要应用密闭性能好,火势尚未扩大蔓延的小空间房间,可采用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和防烟。

2.自然排烟。通过排烟口、排烟窗、排烟竖井,靠自然流动排烟。在实施自然排烟时,应布置灭火力量进行防护,防止高温烟雾迅速蔓延。

3.喷雾水流排烟。在烟雾浓度较少,难以进攻或寻找、救护、疏散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集中使用几支喷雾水枪,以水幕形式从进风口向前推压,将烟驱向出口部位,使烟排出。使用喷雾水流排烟还能达到冷却降温、扑救火灾、净化空气的目的。

4.高倍数泡沫排烟。利用高倍数泡沫发泡机,在喷雾水流的掩护下,发送高倍数泡沫达到排烟、降温、灭火作用。

5.利用专用排烟设备排烟。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各种固定排烟机排烟;也可利用移动式排烟机、排烟车排烟。

6.破拆排烟。如破拆门、窗,甚至外墙,进行自然排烟,或为了发挥移动式排烟设备的效用而采取破拆排烟措施。

三、注意事项

1.所有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2.进入消防控制室时,应向值班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

3.登高、疏散、抢救人员时,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注意,选好疏散通道和出口,搞好人员分流。

4.开通广播系统时,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以免整个大楼人员惊慌,造成拥挤,影响疏散。

5.在进行排烟前,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要相应地设防(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房间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爆燃。

6.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力冲击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

参考文献:

[1]李红伟,黄亚哲.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对策[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2]禚守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其扑救措施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作者简介:

韩学锋,男,山西省晋城市公安消防支队。

论文作者:韩学锋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分析与扑救对策论文_韩学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