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两个问题_批评与自我批评论文

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两个问题_批评与自我批评论文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二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良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

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包括亲自写讲话稿,起草文件等)是我党领导作风的一个好传统。建党初期,党的领导人作报告发表文章,阐明政见,都是自己动手,亲自写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形势变化多端,领导机关人手很少,秘书也很少,无论办什么事多是首长负责果断处理。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毛泽东等同志亲自开调查会,亲自起草文件。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奠定我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基础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亲身出马”“自己做记录”。他写道:“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自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在延安整风前后,为了纠正“左”倾错误,统一全党思想,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倡导调查研究,大批领导同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写出了许多好文章。整风运动中,中央规定了廿二个学习文件,中宣部作出决定,规定在学习中要作笔记,对此有的同志以各种理由为藉口不愿做笔记,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在《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中讲了很长一段话,他说:“中宣部那个决定上说要写笔记,党员有服从党的决定的义务,决定上规定要写笔记,就得写笔记。你说我不写笔记,那可不行,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金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又说:“我们的金箍咒里面有一句叫做写笔记,我们大家都要写,我也要写一点,斯大林的十二条(注:指整风文件中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不写一点笔记就研究不清楚。不管文化人也好“武化人”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新干部也好,老干部也好,学校也好,机关也好都要写笔记。首长要先写,班长,小组长都要写。一定要写,还要检查笔记。看文件一定要动手写笔记……也许有人说,我功劳甚大,写什么笔记,那不行,功劳再大也得写笔记。”做笔记促进了全体参加整风运动的同志钻研文件的精神,深入领会中央发动整风的意图,这是使延安整风运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1948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国性进攻的时候,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文件中,规定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书记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明确要求此项报告要“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

肖榕所写《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对邓小平同志自己动手动笔的作风有生动的记述。书中写道:

“刘邓大军从建立以后,许许多多的指示、训令,特别是向中央的报告和电报,都是邓亲自提笔撰写的。他没有秘书。在那军情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时间,就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就是军队的生命,一切亲力亲为。无陈规,无繁文,这是邓的作风。”

这本书引了当年在刘邓身边工作的原二野作战科长张生华的回忆说:

“刘邓及其他首长,坚持重大工作亲自动手、动笔、动口,刘邓从来坚持起草文件和报告,从不让人给他们写讲话稿子”。“刘邓野战军对每次战役都要写出总结和报告,这些基本上都是刘伯承、李达亲自写成,淮海战役歼灭黄维的初步总结,是由邓亲自主持完成的。邓亲自撰写的文件电报数量是很大的,仅上报中央的,每年就有几十份之多。作战科的人都说:‘邓政委写文电报告又多,又快,又好。许多需要的有关数据,也记得非常准确。’”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政治生活是生动活泼的,每当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或文件公布后,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都能根据中央精神向部属传达讲解,他们的讲解既贯彻体现了中央意图,又溶进了自己的认识体会,联系了实际。有的领导同志凭着撕开的香烟盒子反面,起草一个讲话提纲,一讲就是半天、一天,很能吸引听众,使听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1958年初,毛泽东同志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其中讲到作经济工作的同志要自己起草文件。他说:“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或者‘二排议员’,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帮助为辅。”以后他又反复重申做工作要靠自己动手,亲自看,亲自批。一切依赖秘书自己不艰苦劳动,连用脑子也借助别人,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一种表现。

以上事实表明,亲自动手动笔,是我们党的领导作风的好传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带头实践了这一传统。可惜,建国以后,由于“左”的错误,尤其是“文革”十年中,抓辫子,无限上纲,乱整人,使得人们讲话慎之又慎,离了稿子不讲话。加上条件变了,由秘书或下属部门起草稿子,开会时拿起一读,乐得安逸,把以往好的传统逐渐丢了,甚至出现如有的相声所讽刺的那样,口袋里装了好几个会议的讲话稿,拿错了,念错了的笑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于1981年5月发出《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党在历史上的好传统应该得到发扬光大。

提倡领导同志自己动手写文章、写讲话稿、起草文件,不但可以纠正不良作风,而且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也有显著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说过:“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说明提高理论思维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领导同志每讲一次话,写一篇文章,或发一个文件,总要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为此,就要思考一个能够说明问题,让群众易于接受的思路。要先打腹稿,把大量生动直观的现象经过概括、判断、推理而达到科学抽象,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为了能够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制作,需要专心致志、精力集中、排除干扰、关门静思。有时站着、坐着、走着,甚至吃饭、睡觉,头脑都得不到休息。这种艰苦的思考过程,正是促进领导干部锻炼理论思维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要求看文件一定要写笔记,说“不写笔记就研究不清楚”还说:“不写笔记,经验就总结不起来。”就是说动笔能促进动脑,手脑并用才能相得益彰。各级领导在理论思维上舍得花功夫,将会使我们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大进一步。

第二,有利于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件事,在头脑中默想时,似乎是清楚了,当用语言表达时却讲不出道道,而当说得头头是道,要形成文字,却又理不出头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除了一个人的文字能力之外,最要紧的就是对客观实际了解不深。所以,文章能否写出是对你是否真正了解情况的检验。毛主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许多事情,我们感觉到了,但还不能准确表达出来,词不达意是常有的事。要使词能达意,关键是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的理解。一篇文章,有了初稿,还必须反复推敲修改。这个修改稿子的过程,是提高初稿质量的过程,不但能增强思考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说服力,而且是迫使起草人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的过程。要使文字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就必须反复修改。毛主席提倡重要文章要看它十多遍,认真删改。党中央的有些重要文件要修改几十次,有时写好了要放一段时间,再看,再改,直到定稿,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有利于准确贯彻上级意图。领导同志的讲话一般都要贯彻上级意图或传达决策的精神。他们看的文件多,参加会议多,或者说受的教育要比部属多而且早,对上级精神的体会应该比部属深刻。因此,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写讲话稿、作布置,不但要比部属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准确无误地传达贯彻上级的意图,以实现认识一致,政策一致,行动一致。而这种事,如果由别人代劳,难免有隔靴搔痒,有劲使不上的苦恼,甚至于偏离了上级领导的意图。这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

第四,有利于转变痪散的会风。现在,有些会议,领导人在台上拿着别人写好的稿子念得唇焦舌干,而听众却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打瞌睡。因为文章是一级一级抄来的,没有针对性。一旦领导人脱稿“发挥”,联系实际问题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时候,台下会立刻鸦雀无声,专心静听,会议风气也为之一振。可见,听众对哪些是领导人自己的语言是辨别清楚的。如果我们的领导同志都能自己动手准备讲话稿,那么,在众多的会议上就能够体现领导同志的水平、特点和风格,我们的会风以至学风、文风一定会好起来。会议的质量一定会提高,目前存在的会风痪散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

恢复自我批评的作风

近些年来党的组织生活中难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损失,也是党内腐化得以滋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使党内生活能够健康发展,很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党的作风的真谛,恢复其本来面目以便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过程中,正确贯彻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作风。

人们往往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传统作风。其实共产党的传统作风应该是自我批评,而不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系统阐述党的三大作风时就说的非常明确。他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81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也说:“党的三大作风有一条讲的是自我批评”。党的作风究竟是自我批评还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看起来似乎是咬文嚼字,但它关系到对重要概念含意的理解,弄不好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尤其在有了深刻的教训,在实践中又存在思想阻力的情况下,搞清楚作风的准确含意,就成了能否正确指导实践的思想前提了。

规定共产党的作风是自我批评有其社会阶级的和理论上的根据:

其一,社会阶级根据。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决定其作风是自我批评。

毛泽东同志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他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后来邓小平同志在讲到自我批评时,也着重指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之一。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为着争取人民翻身解放,才能够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这是共产党对自己从事的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事业忠诚的表现,也是充满信心的表现。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尽管他们也标榜代表人民利益,他们“批评”起别的政党也很有“勇气”,可谓“揭露无遗”,“淋漓尽致”,但是一但要他们作自我批评,那就不大一样,再也没有批评政敌那么使劲了,这恰恰说明,他们维护的是个人的或小集团的私利。

其二,理论根据: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动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促进革命政党和个人进步的动力,其中自我批评是内因,批评则是外因。就此而言自我批评无疑是更加重要的。如果没有认真的自我批评,没有自己对自己的缺点错误的诚恳认识,愿意接受教训,下决心改正,外部的批评再“猛烈”,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在党的历史上延安整风以及后来的一些整党整风运动,一般都是先学文件,启发自觉,从自我批评开始,经过互相批评,最后还要回到自己总结、再作自我批评这样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而那些片面强调互相批评,追求“火力猛”、“温度高”、“气氛浓”的做法则往往不符合被批评者的情况,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造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除了伤害同志之外,根本不能起到治病救人,促使进步的作用。不但不能使革命事业发展前进,反而屡屡酿成革命的失误和挫折。

党的组织生活中有自我批评,也有同志之间互相批评。从一个政党的角度来说党的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应该包括党员之间的互相批评在内的。李维汉同志在《举起自我批评的武器》一文中认为:“党内的自我批评包含着自己批评自己,也包含着相互间的批评,这是自我批评的两方面”。这自我批评重要,不能导致拒绝批评的结果。正确的批评可以说服人,打动人心,能够促进自我批评,也是一种使人进步的动力。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整体或全局来看,党员自己批评自己固然是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的相互批评也是党组织内部的一种自我批评。党组织引导、支持、鼓励自己的党员揭露党内矛盾、开展批评,这难道不是共产党所特有的自我批评吗?所以,毛泽东同志在井岗山时期所写的文章中就有“党内批评”的提法,他所讲的“党内批评”就包括了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在“七大”报告中阐述自我批评作风时,也讲到延安整风中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且要求全党不要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整风是一次取得伟大成就的运动。整风运动在开展自我批评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要提高认识。当时党中央规定了学习文件,毛泽东同志在不同范围内作了多次报告,在紧张的战争空隙拿出了充分时间组织学习、讨论,随着学习深入,又有针对性的再作报告,思想发动工作是做得很细致的。经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整顿党风的必要性,提高了通过自我批评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和迫切要求。

其次要统一是非标准,使开展批评与我自批评有共同的语言。毛泽东同志亲自主编了《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两本文件汇编,组织高级干部学习党的历史,使大家明了建党以来各个时期的路线、政策,什么是正确的,为什么,什么是错误的,为什么,有了这个认识作思想前提,每一个人再对照研究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就有了统一的标准,也有了共同的语言。

再次是方法上采取领导带头。先高级干部后一般干部,先领导机关,后基层单位,先在延安党中央进行,后再推广到各根据地。就一个单位来说,也是领导带头检查,先批评领导者,后批评被领导者。领导做出了样子,下级就会跟着来。各人自我批评做好了,同志间相互批评的阻力也就减少了,加上互相批评时注意与人为善,治病救人,防止主观武断,不搞个人攻击,使整风运动取得了“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的效果,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党内党外的民主生活是活跃而健康向上的,那几年开展自我批评很有成效,使人至今不忘。究其特点:

一是人们对开展自我批评的认识高,自觉性强。

当时共产党、毛主席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人们渴望靠拢党的组织,模枋党的作风。毛主席在“七大”上说的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这句话深入人心。不但共产党员自律甚严,党外要求进步的同志都自觉地认识到,要做共产党员就要用自我批评去除自身的污迹和缺点,促进思想作风上的进步。尤其是在干部中普遍学习社会发展史之后,使一些不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旧思想旧作风受到了非议。那时,一课“猴子变人——劳动创造了人”的学习,曾使许多人纷纷作自我批评,决心丢掉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思想作风,发自内心,甘心情愿向劳动群众学习,为劳动人民服务。

二是方法得当,不伤和气,思想工作过细。

建国初期继续发扬了延安整风的传统,同时又有所丰富。党内生活实行摆事实,讲道理。会内与人为善,语重心长,会外个别交谈,苦口婆心;严格地自我批评,不因缺点是支流而自己原谅自己,认识到不对,就立即改正,严肃地相互批评,允许申述和辩解,想不通的可以不接受,留待时间来检验;没有什么“上纲上线”,不扣帽子,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外部没有压力,内部却有动力的情况下心情舒畅地进行自我批评。因此,那时的同志关系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增加了对立和隔阂,而是在原则的基础上彼此的心更贴近了,同志间的感情更亲密了。

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的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在党员义务第六条规定了要“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因此,在我们党组织的生活中应该提倡和引导党员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是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是对组织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提倡同志之间用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严肃认真的态度,运用“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互相帮助。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的共产党员就能不断进步,党的组织就有了勃勃生机。经过坚持努力,一定能够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起来。

标签:;  ;  ;  ;  

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两个问题_批评与自我批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