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中小型银行争夺基金托管资格_银行论文

行业动态:中小型银行争夺基金托管资格_银行论文

行业动态——中小银行争抢基金托管资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动态论文,资格论文,基金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信实业银行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资格。而在一个月之前,民生银行的基金托管资格刚刚获批。此外,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上海市商业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也在积极筹备申请基金托管资格。

“争取成为基金公司托管行已经成为各家中小银行的中期目标,这是一个没有风险只有净收益的业务。”一位银行业人士坦言。

托管银行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即使中信实业银行等加入到基金托管行队伍,就目前市况来说,能够揽到的业务量也十分有限。

目前,基金托管银行已经有十家,长期的政策门槛造成了基金托管业务格局的倾斜,五大银行由于尽享先机确立了优势地位。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托管人有了“实收资本不少于80亿元”的规定,当时,只有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达到这个标准。六年来,“80亿”的资格审批条件一直没有松口,成为很多中小银行不能突破的硬条款。“这是让规模大的国有银行先分享政策的利益,其它银行等他们吃饱了再说”,当时有人评论。

另外,基金销售业务的现况也造成了银行托管业务的分层。

2001年之前,基金市场上的品种全部是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采用的发行方式是上网定价发行。2001年8月,华安创新揭开了开放式基金扩容的序幕。不同的是,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网点进行销售,主代销银行一般都是基金的托管行。

事实上,在基金发行中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银行要成为新基金的托管行,一般代销基金量要达到基金规模的一半以上,即银行销售基金规模至少达到10亿-15亿元才能争到托管资格。

在基金销售旺季,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凭借着网点和品牌优势,达到几十亿销售规模十分简单,但对中小银行来说,因为资源有限,能够销售几十亿基金格外不易。为了赢得更多的首发规模,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大银行成为各家基金公司角逐的对象。

政策门槛和市场选择结果导致了基金托管业务的分层。工农中建交正在形成基金托管业务的第一层次,它们垄断了托管业务的92%以上,后加盟者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三家仅占到托管业务的8%左右。

大小银行两重待遇

一年前,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曾表示,“如果要消除基金销售中的瓶颈,必须要增加托管银行数目。”现在看来,即使越来越多的银行取得托管资格,这位总经理的愿望仍然不能实现。

原因之一是基金业扩容的速度远远大于托管银行扩充的速度;原因之二则是银行规模和产品销售能力有差异,即使托管银行获批速度加快,对基金公司开来说,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从1997年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诞生到2002年,基金市场平稳发展,截至2002年12月,市场上共有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开放式基金,平均每年发行基金的数目不到15只。但从2003年开始,基金业发展提速,基金只数迅速从2003年初71只增加到2004年8月底150多只,如果扣除节假日,平均每个月至少有4只基金发行。在今年基金发行高峰期,甚至出现了8家托管行代销9只基金的现象。

即使基金销售状态好的时候,基金公司仍旧愿意与大银行合作,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取得更大的首发规模。期间,工行创造了“一拖三”的基金发行纪录,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三家银行作为主代销行总共不到10次。

并且,“因为有了保底承诺,一些小银行在卖基金中都快吐血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4月份,股市开始下跌,基金发行进入了冰冻期,为了保证新基金的首发规模,基金公司更倾向选择大银行作为主代销行,“为了与大银行合作,我们宁愿推迟新基金的发行时间。”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基金公司的新基金产品都在排队等大银行档期。

为了减少新基金发行中的风险,银行也加大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甄选力度,工行人士曾表示,在选择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时候,一是要看基金公司的股东背景,二是看基金公司以往业绩。

同时,大银行开出的基金销售条件日渐苛刻。如果银行代销的是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的产品,除了1%-1.5%的销售费用,还要额外分取三分之一的管理费,直接加大了基金公司的运作成本。

托管商机

基金销售困境丝毫不影响托管银行的业务收入。

上半年,八大托管银行共取得托管费收入2.61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托管35只基金位居托管行之首,托管费收入为6887万元。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的托管费收入依次为4976万元、4522万元、4062万元、3846万元。

而基金业快速扩容给银行的托管业务带来更多的机会。交通银行基金托管部的谢红兵曾表示,交通银行基金托管规模年均增长率为94.66%,基金托管收入年均增长85.94%。

基金托管业务还会带来基金销售业务增长,通过发行基金,银行又有了一笔进项,例如工行前6个月基金销售230.48亿元。以1%-1.5%销售费用计算,最低可以拿到2.3亿元的收入。

有专家还预测,未来10年内,中国基金业的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人民币。按目前0.25%年托管费率和1%的销售手续费、一年一次换手率计算,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每年25亿元的托管费收入,以及约100亿元的销售手续费收入。

除此之外,银行还会从基金资金清算中获取不少收入,例如建行在上半年完成基金资金清算3565.23亿元,又有一笔收入不菲的进账。

更为最重要的是,有了托管平台,银行还可以做委托资产管理托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企业年金托管、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托管、QFII托管和清算、信托资产托管等业务。

2002年12月16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首次选择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作为委托资产托管人,开创了老百姓养命钱委托运作并托管的先河。今年5月份,理事会表示,“未来5到10年时间,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要达到10000亿元规模。”

2004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与恒生银行建立了QFII投资托管合作关系,农行也获得了雷曼兄弟公司QFII全球托管和清算业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QFII资金量将不可小觑。

2004年7月26日起,南方证券把在广东、江西、福建、湖南四省内营业部的客户保证金委托建行存管,银行资金托管业务增加了新的盈利机会。

在保险市场上,中国人保已经选定了中国银行作为托管银行;7月份,工农中建四大行又开始竞标平安保险的托管业务。目前,保险公司总资产有109 67亿元,按照直接入市的5%和0.2-0.25%的托管费率计算,每年提供托管费可达到1.09-1.37亿元。

随着企业年金入市和规范化运作的进程加快,年金托管业务为银行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专家分析,未来国内企业年金每年增长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在2010年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

“托管业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利润空间。”一位银行业人士说,“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家银行都对其越来越重视。”

标签:;  ;  ;  ;  ;  ;  

行业动态:中小型银行争夺基金托管资格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