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宏观管理_舆论导向论文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宏观管理_舆论导向论文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宏观定度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确保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出偏差,必须遵守宣传文化事业本身质与量相统一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在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把握舆论导向与搞活舆论监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搞好继承与创新,形成合力与调动地方积极性等方面坚持两点论,把握好度,避免“固执一面”、“好走极端”、“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现象。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 定度管理 两点论 度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质与量的统一,全面地体现在“度”中。事物的“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或范围,是与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所谓定度管理,就是遵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文化事业本身质与量相统一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坚持两点论,防止“过”和“不及”,持之有度地进行宏观管理。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宏观管理水平的高与低,成效的大与小,与定度管理的运作密切相关。主要是要认识和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

宣传文化事业,既是党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宏观管理中,要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

对人民负责是对党负责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她的阶级性与先进性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党性原则的核心,就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宣传思想工作的宏观管理,同样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考虑什么问题,办什么事情,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对党负责也就有了一个牢固的群众基础。

对党负责是对人民负责的集中体现。我们承认对人民负责是对党负责的基础,但同时我们又要强调对党负责是对人民负责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都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总是注意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一般来说,党性来源于人民性,又高于人民性。只有站在对党负责的角度,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与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正确轨道上来。站在宣传思想工作宏观管理的角度谈对党负责,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统一,说好说,做起来不容易。这是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有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划分为众多的阶层,各自的利益要求和觉悟千差万别,加之管理者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正确的做法是,我们既不能用对党负责来否定对人民负责,更不能用对人民负责来否定对党负责,两者不能相互排斥,也不能简单并列,而是要在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两极思维中保持必要的张力,用党性来统领人民性,在实践中把两者很好统一起来。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关系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宣传文化事业服务对象和方向的新表述,它概括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方向,是党在新时期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的方针,它反映了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两者构成宣传文化事业的一项总方针。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刻反映了我国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是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件汇编》第49页)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整体。离开“二为”谈“双百”,宣传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不可能健康发展,一些污染社会、毒害人民和反对社会主义的东西就会泛滥成灾;不坚持“双百”谈“二为”,宣传文化事业的繁荣就成为一句空话。坚持“二为”方向对贯彻“双百”方针具有指导作用,贯彻“双百”方针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二为”方向。总之,“二为”要通过“双百”来实现,“双百”要以“二为”为目标,两者是一种指导和体现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关系,从总结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经验教训看,有这么几点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把握:(1)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绝不能动摇,不能淡忘,不能淡化,面对复杂纷呈的意识形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在大的原则、大的是非面前不含糊,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2)对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该通过学术界、文化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让社会实践去解决,不能急于下结论,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靠行政命令、靠压服来解决。(3)要注意划清学术与政治、文艺与政治的界限,充分尊重和爱护精神产品生产者的辛勤劳动,努力形成一种鼓励探索和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与气氛。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舆论导向与搞活舆论的关系

加强对舆论导向的宏观管理,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报刊数量猛增,广播电视网络遍布全国,随时随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言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舆论导向正确,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大众传媒每天都要与群众见面,要让群众喜欢读、喜欢看、喜欢听,必须把报刊和节目办活,使之具有吸引力。事实上,新闻舆论也是能搞活的。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新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只要我们能及时捕捉其变化,客观地进行报道,并且“溯其根源,求其真象,判其出路”(周恩来《旅欧通讯》第5页),活脱脱的新闻就会跃然纸上。

但是,搞活舆论不是一种随意行为,既不是有文必录,不加选择地搞所谓的客观报道,也不是“刮风”、“炒热”赶时髦;既不是搜奇、猎异,搞什么“内幕”、“揭秘”、“隐私”,去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一鸣惊人,也不是为了迎合一些读者的不健康心理而刊播一些刺激原欲、感官的东西。所谓搞活舆论,就是刊播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同时,要讲究形式,讲求艺术,特别是要善于引导社会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人民群众对此相当敏感,普遍关注,常常成为谈论的中心。对于热点问题,要冷静思考,区别对待:对不应该热的不要人为地“炒热”,刚冒头时就要降温;对应该热的,就应该让它热起来,形成一种浓浓的舆论氛围;对应该热又不能太热的,应使其热得适度,恰到好处;对此处可以热,彼处不能热的,不要普遍推广,该升温的升温,该泼冷水的要泼冷水。只要我们头脑清醒,站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和维护大局的立场上,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题目选得准,报道正确,方法得体,结论明确,热点问题就能得到正确引导,从而取得搞活舆论和把握导向的双重效应。

舆论导向与搞活舆论是一对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矛盾,舆论导向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搞活舆论处于服从的地位。我们既不能借搞活舆论来冲淡舆论导向,也不能借舆论导向来否定搞活舆论,要在突出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舆论导向与搞活舆论的统一。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当前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要讴歌这一事业,为这一伟大事业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舆论氛围,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辉煌业绩,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然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排斥舆论监督和舆论批评。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生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丑恶行为。对消极腐败现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进行揭露和批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职能。宣传舆论部门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总是左顾右盼,顾虑重重,怕舆论监督“影响团结”、“招惹麻烦”、“给党抹黑”、“给国家添乱”,那么,正常的舆论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反过来还会影响正面宣传的积极效果。适时适度的舆论监督,是正面宣传的一种辅助,一种配合,一种补充,两者有相通之处。李瑞环同志指出:“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有没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关系到新闻机构的形象和新闻宣传的效果。新闻报道经常有一点严肃的批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就显得有生气、有战斗力,群众的愿望、意见、要求得到反映,心情就舒畅,积极性就高涨……,反之,如果没有一点批评,新闻报道就会显得沉闷、呆板,缺乏生气,缺乏战斗力。”

怎样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做到如下几点是很重要的:(1)着眼点要对。我们所说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一般是指对国家公职人员工作中的缺点和某些腐败现象以及人民内部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和监督,除对少数严重违法乱纪、败坏道德的人进行严厉抨击外,对绝大多数犯错误的干部和群众,要善意的、恰如其分地进行批评,有利于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有利于团结、稳定、鼓颈。(2)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所谓少,就是要严格控制数量,不能太多、太集中,否则,就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谓精,就是要抓典型,切中要害,严格剖析,起到批评一个人、一件事,教育一大批、一大片的效果。(3)讲究方式方法。新闻批评要真实准确,实事求是,掌握时机,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随心所欲,草率行事。有的新闻批评还要注意内外有别,不宜公开批评的可通过内参的形式进行。总之,只要我们的立场正确、观点正确、方法正确,无论是组织正面宣传报道,还是组织批评报道,其结果都将是积极的。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主旋律一词,是音乐术语。把主旋律一词借用到意识形态领域,是指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应该成为主旋律”。其实,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历史发展的主潮,都有反映这一主潮的时代精神,因而也都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旋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与当时资本主义冲破封建牢笼,打破神权统治的要求相适应,出现了主张人性否定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用个性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为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巨匠的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我国的“五四”运动,同样是一个历史大变动时期,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科学,成为“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五四”精神的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一切进步的精神文化产品,总是要以各自特有的表现形式,努力反映时代精神,鲜明地奏出主旋律。

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追求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都是时代精神,都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旋律。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意志和心愿。只要突出、高扬了这一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

与主旋律相联系的是多样化。为什么要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发展多样化呢?一是因为反映主旋律作品的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要多样化。二是社会生活本身无限丰富、多样,决定精神产品与形式的多样性。三是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要求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丰富多彩。四是从精神产品生产的特殊规律来说,只有坚持多样化,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相互交织、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应该、且也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要多样化、多层次表现主旋律,把主旋律贯穿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即在突出主旋律的思想指导下发展多样化,在发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主旋律。要防止机械地强调主旋律,忽视多样化;也要防止片面追求多样化,冲淡甚至放弃主旋律。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比较复杂的问题。精神产品是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一些属性。但是,精神产品绝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它以支付脑力劳动为主,产品形式表现为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观念形态,其使用价值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对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社会风气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其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日益凸现出来,愈是这样,愈要高度重视社会效益。

由于精神产品生产不能离开整个社会商品生产而独立进行,另一方面,精神产品生产者自身也要求精神产品进入市场,这样,精神产品进入市场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看不到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承认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不讲精神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精神产品进入市场,对于促进精神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提高精神产品生产的质量,对于形成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把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对于增强宣传文化部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既要根据精神产品生产的特点,注重社会效益,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注重经济效益,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应当看到,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确有统一性的一面。许多精品一问世,读者、观众创记录,经济效益很好,社会效益也大。然而,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确有相背离的一面。一些好的精神产品,有时很少有人问津,经济效益低;一些低劣的精神产品,有时却倍受青睐,经济效益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利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要扭转这种局面,把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真正统一起来,必须精心研究对策,从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法规、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引导正确消费等环节入手,积极寻找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主要反映该社会所处时代的社会存在,同时又保留着历史形成的反映以往社会存在的某些思想和精神养料。

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深打上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经沧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有许多优秀的闪闪发光的思想值得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鉴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共赏性的认识,告诫“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但是,“古为今用”也好,“洋为中用”也好,不能毫无鉴别,兼收并蓄,因为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莨莠杂陈,即便认为是优秀的那一部分,也往往附着某些糟粕的东西。历史已经证明:搞民族虚无主义不行,保存“国粹”也不行;闭关锁国不行,“全盘西化”也不行。继承本身包括批判,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把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立足于现实,即按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去反思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中吸取、借鉴有价值的东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养料。那种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立足点的看法是片面的。从整体上说,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只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探索和培育,从中国人民现代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去选择和构建,而不是传统文化的线性光大和对外来文化的照搬照套。一句话,不管纵向继承还是横向借鉴,主要的功夫在于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加以运用,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创新。

八、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形成合力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关系

加强宏观管理,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是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更高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战线长:从纵向看,有中央、省、地(市)、县四个层次;从横向看,有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思想教育等部门。这条战线任务重,要坚持“一个根本指针”,全面落实“四项任务”,只靠一家或少数几家“唱戏”不行,必须在党中央和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搞“大合唱”。只有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密切联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才会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势头。

加强宏观管理,形成合力,协调统一,主要是指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大的方向、总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宣传基调、重大问题报道口径等全国要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不能搞“噪音”,不能“散光”,不能“添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强宏观管理,形成合力与调动地方积极性、发挥地方特色是统一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必须在遵循宣传思想工作大的方向、大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展其长。事实上,凡是既吃透中央的精神,又结合本地的实际,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的地方,宣传思想工作更有成效,更有特色。只强调集中管理,忽视发挥各地特色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或只强调发挥各地特色,放任不管,都是失之偏颇的。

标签:;  ;  ;  ;  ;  ;  ;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宏观管理_舆论导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