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黄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黄萍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 山东 青岛 266041)

【摘要】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应用情况。方法:2014.8至2015.7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能够优化结石取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01-02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treated by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Huang Ping.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dao,, 266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To 2014.8~2015.7 in our hospital choledocholithiasis 96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r 4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4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th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endoscopic duodenal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rate of sto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can optimize the rate of stone removal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Endoscopic; Duodenal papilla incision; Duodenal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肝总管结石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的病症,其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胆囊紧贴后腹腔,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内镜进行治疗则有更好的应用优势,并且疗效更为显著[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消化科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49.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49.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的切开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ERCP造影,在造影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胆管中,并且在导丝的引导下进行十二指肠乳头的切开,然后连接电凝器,并对患者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然后进行取石治疗[2];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ERCP造影,然后将导丝置入胆管中,然后沿着导丝进行球囊扩张,其常规直径为8mm,在去顶球囊所在位置后将球囊撑开,保持一定压力后取出球囊,然后进行球囊取石将结石取出完成手术[3]。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97.9%(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9/4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2/4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2/48),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出血量少,手术穿孔病症的发生率较低,能够保留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具有推广价值[4]。患者采用常规的乳头切开治疗其在胆总管结石效果较为显著,但是有研究报道显示患者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出血或者穿孔病症,另外部分还可能引发患者急性胰腺炎病症。上世界末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治疗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得到应用,其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虽然两种方式应用还有一定争议性,但是笔者认为在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中结合结石清除的同时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正常功能,并且患者手术后淀粉酶指标不会异常增高,因此对胰腺不会造成较大的急性损伤,但是可能会对胰腺组织造成慢性炎症性损伤,我们猜想可能与患者的球囊压迫十二指肠乳头而使得乳头周围出现水肿病症有关,因此做好后期监测和护理对患者的后期病症恢复非常重要,值得在临床应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结石取出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欣欣,赵清喜,毛涛,孙学国,鞠辉,丁雪丽.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并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57(03):269-271.

[2]竹建强,彭庆慧,张献文,赵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03):257-260.

[3]席利力,高鸿亮,排组拉?沙拉依阿当,姚萍.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2):5222-5227.

[4]郭梅芳,高明芳,周文洁,许皱华,徐宏伟,陆喜荣.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15,13(05):447-449.

论文作者:黄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黄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