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合教研:使教师不再“孤独”_教研活动论文

校际联合教研:使教师不再“孤独”_教研活动论文

校际联合教研:让教师不再“孤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孤独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传统的观念中,学校间的竞争必然导致学校教师间的竞争,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并非如此。曾有机会在某教育局开会,为了争取到对学校更为有利的政策安排,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不敢说校长们争辩得面红耳赤,但会场中硝烟味道始终弥漫其间。可是,会场之外却是另外一种祥和的景象,校长的司机们正聚在一起,相互述说着自己学校发生的故事,探讨着自己工作中的有幸与不幸,他们述说与探讨的话题却是与自己的同事无法交流的。原来,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竞争,不但没有导致学校司机间的争夺,反而为他们超越工作利益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机会。那么,在我们关注学校层面竞争的同时,是否更需要关注不同学校教师间的合作呢,没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彼此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很可能比校内教师更为有效。

教师是孤独的。刘老师是一位两年前从某大学毕业的初二数学教师,随着职业兴奋期的过去,他陷入了越来越“孤独”的境遇。在学校,为了避免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上的“孤独”,学校成立了数学教研组,还在初二年级成立了数学备课组,从学校管理者角度而言,刘老师应该尽快融入这两个组织。事实上刘老师并没有因为学校有了这两个组织而不再孤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组内教师面对的生源相似,教学内容也完全一样,彼此合作似乎理所当然;可问题在于,最终对教师的评价并不是对单个教师的纵向评比,而是通过组内教师间的横向对比来确定。正是在这种“过程要求合作、结果要求竞争”的环境下,教师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上的竞争”而放弃“过程上的合作”,这就不难理解刘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孤独”了。

刘老师也尝试着与同班级的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可最终发现这种合作的难度更大。与组内教师合作的困难在于大家在教学业绩上的竞争,可与班级教师合作的困难却在于大家在教学过程上的竞争,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时间的竞争。由于刘老师刚刚步出学生年代,所以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少做些作业;可他发现这永远只是个教育梦想,因为不管他布置多少作业,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超额的。刘老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处处替学生着想,可发现学生因此而忽略他的学科学习。委屈的刘老师最后总结出一个道理:学生学习时间在不同学科的配置上,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间仍然是竞争者,只不过这种竞争可以良性,那就是通过教师优秀的教学策略与个人魅力吸引学生;但这种竞争也可以是恶性的,那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狠”来强制与督促学生,在短期内后者还比前者有效。

其实刘老师的孤独,并不单独表现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而是教师群体集体的表征,只是很多教师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局面而已。在刘老师的大学同学聚会上,他讲出了自己的困惑与孤独,谁知这一讲,却倒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学校中充满了竞争却缺少起码的合作。于是,曾经做过班长的刘老师,提议大家成立一个跨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小组,彼此在数学教学上互换课件并定期共同研讨。时至今日,随着信息交流渠道与工具的便捷,刘老师的同学会兼数学教学研究小组已经在QQ群组中生根发芽并小有成就。

没有了同事间的直接竞争,刘老师的同学会兼数学教学研究小组,远比刘老师所在学校的数学教研组与备课组更具实效性。毫无疑问,刘老师的同学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学校间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家之间的跨校合作。在此,我们称这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跨校合作为校际联合教研,刘老师组织同学会兼数学教学研究小组只是校际联合教研中的一种。

其实学校间在教育教学上的合作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学校之间的互相访问,教师间的彼此听课都是常有的,只是在做法上是否规范,在目标上是否明确。在上海二期课改中,民立中学是第一批实验学校,同在静安区的另外一所学校则是非实验学校。为了带动非实验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本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总结,两所学校决定每两周举行一次联合教研。联合教研活动由四个步骤组成:两所学校的教师分别就同样的教学内容开公开课,由上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公开课进行说课,两所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针对两堂课的差异进行研讨,每所学校总结出课程改革前后的差别并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两所学校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所以学校间的竞争弱了,为学校教师间的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种由两所学校直接组织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更为适合于跨区域的学校合作,因为跨区域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并没有竞争,学校更有动机去推动这件事情。但跨区域的校际联合教研也有一个困难,就是会增加彼此交流的成本,这需要借助于先进与便捷的信息工具与渠道来完成。

由当地教研员来组织与主持校际联合教研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由上海市闵行教师进修学院推出的“教研员与教研组的合作建设工程”也值得我们借鉴。教研员原本只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诊断与指导服务,可僧多粥少的情况让教研员提供的指导无法满足学科教师的需求。于是,闵行教师进修学院将教研员的定位从专业指导转变为专业组织,通过教研员对不同学校教研组的指导与组织,定期就最近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集体研讨。从2005年开始的“与新教材同行”的活动,就是由教师进修学院的学科教研员主持,由不同学校学科教研组轮流组织,结合新教材的备课与使用进行跨校的联合教研。这种由教师进修学院推动,由教研员主持的,由基层学校轮流组织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具有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规范、活动专业水准较高等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师进修学院与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但这种活动美中不足的是,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较多注意普遍问题,对学校的个别问题与特殊问题难以顾及。

除了由学校与教研员正式推动之外,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多种非正式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刘老师组织的同学会兼学科教学研究小组就是其中较为普遍一种。目前非正式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QQ学科教研群组、学科教学研究论坛与教育博客教研群组。QQ学科教研群组是借助于当前最为流行的QQ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将较为固定的校际学科教师纳入一个QQ好友群,在约定时间就预先公布的教研内容进行探讨。学科教学研究论坛是借助于网络论坛的功能,在特定组织者(版主)的主持与管理之下,大家针对版主提供的主题进行讨论,学科教师个人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困惑发布主题,吸引大家进行讨论;当前学科教学研究论坛做得较好的是教育在线中的学科论坛,最近新思考网也开设出了大量的学科论坛,并不定期邀请学科教学专家予以指导。教育博客教研群组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教育博客教研群组要求参与活动的学科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博客,并将自己的博客加入特定的博客群组之中,这样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看到群组中任何一位教师最新的教研成果。

当我们在学校间走动越是频繁,就越发觉得校际联合教研的重要性;当我们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越发地想通过校际联合教研来避免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可是,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校际联合教研却长期缺位呢?在目前纷繁复杂的校际联合教研实践中,它们最终又将走各何方呢?

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缺位,是因为我们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太过于关注学校间在教育资源上的争夺与在教育业绩上的竞争。在短期内,教育资源往往是特定的,那么学校间如何通过教育业绩上的竞争来争夺更多的教育资源,就成为学校生存之道。既然学校间教育业绩上的竞争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否,那彼此的合作自然让位于彼此的竞争了。可是长期来看,教育整体品位的提高才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学校间的恶性竞争刚好是教育整体品位提高的障碍。因此,将校际联合教研定位在教育整体品位提高上,定位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就可以更为正面地认识校际联合教研活动,而不再把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看作学校教学情报外泄事件。

校际联合教研将走向何处呢?最先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是由学校组织来推动的,往往通过兄弟学校的建设来达成,但这种组织方式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根据学科教师的需要来开展;由教育学院与教研员来推进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是一种进步,将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从学校的“行政推动”转向了教育学院的“专业推动”,这种组织方式美中不足之处是缺少教研内容的针对性,也容易让学科教师觉得这种活动是任务而不是自己的需要。目前让我们觉得更有希望的形式,是由教师们自主发起的非正式的校际联合教研,这种形式并没有明确组织者,也就没有了一个统一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每位教师自己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正因为是教师自己的目标,所以每位教师会更为主动地参与,这就是真正的校际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雏形。

标签:;  ;  ;  

校际联合教研:使教师不再“孤独”_教研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