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硕士、博士论文统计与分析(1990/1997)_情报学论文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1990-1997),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论文,硕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学位论文能反映一个国家某一学术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实况和研究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学位论文的分析研究产生兴趣。在图书情报领域也已出现不少此类的研究论文。但文(1)和(2)主要分析国外的博士论文,文(3)只进行详尽的引文分析,文(4)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论文作了全面分析,但采集的样本为80年代的硕士论文。本文针对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以下简称武大图院)1990-1997年的硕士、博士论文,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旨在揭示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概况,以期从一侧面反映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并进而分析和预测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未来。

1统计数据

武大图院1990-1997年共培养硕士生161名,博士生21名,其年度和专业分布见表1。显然,各年的毕业生人数尚有一定的波动,反映出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还没进入稳定阶段。另外从总体趋势看,情报学专业毕业人数超过50%,可见学生们更偏爱情报学这一专业。

针对182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为分类依据可知,学位论文共涉及20个主题,如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博士论文主题分布

主题类目篇数

%主题类目篇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21.1

文献检索 7 3.9

情报经济学

21 11.5

图书馆管理学 2 1.1

图书史

63.3

情报检索 8 4.4

图书分类学

31.6

文献学其他学科

15 8.2

情报系统理论 19 10.4

目录学

6 3.3

情报学(基础理论) 73.9

情报技术 6 3.3

文献学(基础理论) 52.8

情报社会学

1 0.5

科学技术情报学

52.8

文献类型学

2 1.1

情报管理学

28 15.4

社会科学情报学

2 1.1

文献计量学

63.3

情报服务 3117.0

合计 182 100

2 主题分析

2.1 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包括对图书情报机构性质、任务、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情报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共有14篇学位论文,其中8篇为博士论文,占博士论文总数的38.1%。说明博士偏重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与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外的博士论文,大量的研究是务实的,能具体结合实际。这可能是由于国情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博士生侧重攻读基础理论缺乏实践和关注点不同等原因所导致。

2.2 图书馆管理学、图书分类学、目录学。以这三方面为主题的学位论文不多,总计11篇,占论文总数的6.0%。由于图书分类学、目录学发展较为成熟,不易写出新意,导致这两方面的论文偏少;而研究生又没有深入到图书馆的实践中去,对图书馆管理这一主题也就涉及不多。

2.3 文献类型学、文献计量学、文献检索、图书史、文献学其他学科。以文献类型学为主题的论文都是有关文献信息载体的研究。文献计量学方面的学位论文有5篇,占总数的2.8%,可见定量研究的论文不多,这是需要大力加强的研究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文献检索方面的论文有7篇,大多是关于工具书的研究。而图书史这一主题的论文基本上是研究地方文献的。文献学其他学科论文有15篇,占论文总数的8.2%,有关出版、图书市场、图书情报教育方面的论文皆入此类。

2.4 情报社会学、情报管理学、情报服务等9个主题是情报学类目下的主题,它们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分散。情报服务、情报管理学、情报经济学、情报系统理论这4个主题是研究生关注的热点,这与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信息化热潮”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反映出研究生思维敏捷,能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以致用。以情报检索为主题的论文主要研究自动标引、机编书后索引等内容,共计8篇。而情报技术方面的论文只有6篇,偏少的原因与分类方法有关。例如近年来网络及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引起研究生的极大关注,而我们依据分类标准将它们都归入了情报系统理论。科学技术情报学方面的论文多是关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等主题内容的。至于情报社会学、社会科学情报学这两个主题,尚没有引起研究生的注意,涉及论文较少。

3研究方法分析

方法是完成研究工作的工具或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致科学的研究结论,反之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博士论文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参考文献(4),我们将182篇学位论文按研究方法归类,为便于对比,将文(4)的数据也一并列入,得出表3。

表3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论文研究方法对比表

研究方法 1981—1990年[4]1990—1997年

篇数%

篇数 %

理论分析法149

54.18 98 53.85

操作实验法 39

14.18 34 18.68

历史法(含传记,文献法) 39

14.18 16

8.79

调查研究法 176.18 21 11.54

比较法 155.46 6

3.30

数理方法与文献计量方法 155.46 6

3.30

其它10.37 1

0.54

合计275 100.00182 100.00

3.1 理论分析法

这是研究生最擅长的研究方法,所占比例高达53.85%,与80年代的54.18%相比略有下降。这说明我国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一直较高,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有较强的逻辑思辩能力。但我们也发现有些研究生缺乏实践,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只停留于肤浅的推理,从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影响论文的质量。而与此相反,国外研究生采取这种研究方法的比例很小。今后采用此方法时需慎重考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以增强论文的力度,促进学科的发展。

3.2 操作实验法

有18.68%的研究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比80年代多4.50%。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情报系统或数据库的建立与评价、自动标引、自动编制文摘索引等主题领域。相对而言,情报学专业的学生更擅长此法。这是一种好的趋势,说明研究生已越来越不满足于纯粹的理论探讨,而开始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与应用中验证理论、升华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学科的进步,这种方法必然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3.3 历史方法

学位论文中,涉及人物评价、图书馆事业史、目录学等主题内容的,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这也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以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生采用为多。但目前这种方法的使用逐渐减少,只占8.79%的比例。3.4 调查研究法

采用这各种方法的比例为11.54%,主要用于对用户、信息市场、咨询等主题进行研究。与80年代相比,这种方法的使用有上升趋势,这是可喜的,说明研究生逐渐深入实际,与现实紧密结合。但仍需继续努力。文(2)的数据表明,美国图书馆学博士论文采用这一方法的占52.3%,高居榜首,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研究生的差距。作为应用性、服务性学科的研究生,重视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应更多地采用调查研究法。

3.5 比较法

学位论文中采用这种方法的比例虽然不高(3.3%),且比80年代有所下降,但研究生能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图书情报领域,说明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在论文中进行各种横向、纵向对比,既有新意,又具有说服力。

3.6 数理方法与文献计量方法

这种方法应用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有极大的优越性和科学性。研究生采用此法,表明他们已初步具备运用数学方法和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和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的采用开始改变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以定性方法为主的传统做法,同时也说明本学科的发展已逐渐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过渡。但表3亦表明,这一方法的使用在90年代反而有所下降,这是值得注意的。

4学科发展趋势分析

4.1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高度相关乃至同一化趋势

情报学从图书馆学中产生,进而形成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9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的逐步发展,两者之间渐近的交叉、兼容乃至趋同的关系初现“端倪”。这当然不是一个学科的简单退化,而是标志着学科向前发展的“复归”。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日趋完善需要这种复归。

在本文研究的182篇学位论文中,这种趋势的表现比较直观。根据表1、表2的数据,1990年以来图书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共87人,占总人数的47.8%,而内容真正涉及图书馆专业的学位论文只有54篇,占学位论文总数的29.7%,如此大的“落差”还是在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无一篇涉及图书馆专业的前提下产生的。所以可以认为,随着情报学的兴起,图书馆学研究在整个图书情报学科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图书馆学注重向情报学吸收知识,主动向情报学靠拢。

究其原因:①两学科均广泛采用了现代高新信息技术。传统图书馆的职能空前拓宽、拓深,出现了许多单纯靠图书馆学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于情报学。②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对读者(用户)社会服务的一致性。信息的最大魅力在于服务。在满足读者(用户)需求这一点上,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上海已将图书馆和科技情报所合并,联合成立了上海图书馆,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学科高度相关乃至同一趋势。

4.2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发展趋势

图书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发展已相当完备,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与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不多。而情报学相对年轻,很多领域还有待挖掘,已有的理论仍具韧性。一方面,它可以向相关学科辐射;另一方面,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情报学领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加快了情报学向综合性学科发展的进程。

样本论文中图书馆学情报学向其相关领域的渗透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相关学科主要有: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法律、技术科学、物理、数学等。其中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占据绝对优势,涉及到这两个学科方面的论文均占整个学位论文数量的11%左右。从学科角度看,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在图书情报学位论文中所占的比重是“势均力敌”的,只不过经济管理的变化较为平缓,而计算机科学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在1992年前(包括1992年),经济管理所占比重明显偏大,经过1992-1994年的相持阶段之后,计算机科学则占上峰。这与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崛起而导致图书馆学情报学“技术含量”猛增不无关系。

从分析中发现,1、2两种趋势在博士学位论文中表现不是很显著。第一,博士论文数量太少,总共只有21篇,却要在1990—1997年长达8年的时间跨度内加以考察,即使有变化,也很细微。第二,博士生是较高层次的学术群体,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研究领域,研究多向专、深的纵向发展,放在学科横向联系上的注意力相对较少。

另外,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走势同国外是有差别的。文献(1)的研究表明: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学科范围极宽,史学、文学、心理学、地理学、建筑、宗教等都涵括在内(而这些学科在本文的样本论文中均无涉及)。可见,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是在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空间里发展的,这也是国内外学术水平差异的表现之一。

5总结

前文的分析表明,无论是研究主题的选择还是研究方法的运用,90年代的研究生与80年代的研究生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就主题而言,80年代的热点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文献标引与检索技术、目录学和分类与编目等主题(参见文(4)),与90年代的热点截然不同;就研究方法而言,虽然这两个时间段都以理论分析法为主体,但90年后操作实验法与调查研究法的普遍运用不可忽视。正是这些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上的显著变化,导致了90年代学科新的发展趋势。这无疑是一种好的趋势,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不能不冷静地加以思考。

首先,从研究方法看,理论分析法仍独占鳌头。这说明在方法的多元化以及结构合理化方面我们进展缓慢,而在这10年间新方法的引入极少,也反映了本学科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开放度不够,吸纳能力欠佳。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研究生导师的知识结构的应变能力和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推荐,对于开阔研究生的视野,促进学科的发展很有必要。

其次,研究生关注热点的变化及其反映出来的情报学广纳众家之长的趋势无疑表明90年代的研究生思维敏捷、时代感强,但也有点“急功近利”。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生的就业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成为左右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图书馆管理”之类的主题是本学科的发展基地,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90年代的研究生对此类主题已有所忽视。因此,如果说80年代的研究生主要从学科发展和个人兴趣角度选择研究方向,那么90年代的研究生则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这一倾向,导师如何看待、指导,对学生的成长及学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第三,虽然现在的研究生更重视实践,但我们亦发现理论与实践有脱离的迹象。最明显的表现为研究理论的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掌握不够,而熟悉并擅长信息技术的学生则往往忽视自身的理论学习,这一弱点已在学位论文中有所反映。究其原因,也许与研究生所选导师和研究方向不无关系,因此,实行导师小组全面指导学生也许能纠正这一倾向。

标签:;  ;  ;  ;  ;  ;  ;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硕士、博士论文统计与分析(1990/1997)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