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和芬太尼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曾胜军

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的效果,给临床麻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应用氯胺酮进行手术前麻醉,观察组患者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SBP、DBP、RR、HR、SpO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氯胺酮的追加次数及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区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小儿临床区域;芬太尼;氯胺酮;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疾病的种类和发生率升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因此临床对麻醉要求越来越高[1]。小儿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治疗对麻醉要求高于其他年龄层次[2]。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患儿年龄范围是2~7岁,平均年龄(5.1±2.1)岁,患儿的体重范围在10~24kg,平均体重为(15.6±6.1)kg,其中14例患者为鞘膜积液,5例患者是外伤,4例患者是隐睾,22例患者为腹股沟疝;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患儿年龄范围是2~8岁,平均年龄(5.4±2.3)岁,患儿的体重范围在8~23kg,平均体重为(16.2±5.7)kg,其中12例患者为鞘膜积液,4例患者是外伤,6例患者是隐睾,23例患者为腹股沟疝。两组在一般资料和手术类型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药品信息

阿托品: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产品批号是:20100102;鲁米那: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40921;氯胺酮: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01105;芬太尼: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80601;肾上腺素:生产厂家: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皮肤:20100801.利多卡因:生产厂家: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10418.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6h禁食,术前半小时按照0.02mg/kg的剂量给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和2mg/kg的鲁米那。

对照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后,按照5mg/kg的剂量给患者注射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而后建立静脉通路,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监护仪进行监护,给患儿应用氯胺酮进行区域麻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进行区域麻醉:2.5mg/kg氯胺酮和1μg/kg的芬太尼。根据患儿的手术部位选择麻醉方式。对于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患儿,应用亚麻醉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进行椎管内麻醉,具体步骤:相对患儿进行椎管阻滞,经穿刺抽吸,在没有发现血液、脑脊液后,将1:20U肾上腺素,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经观察未发现异常后,根据患儿的手术需要补充适当剂量的氯胺酮。对于上肢手术患儿,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神经阻滞芬太尼,根据患儿手术的需要,通过患侧腋窝穿刺注入适当量的利多卡因。

1.4 指标观察

两组患儿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患儿的麻醉剂的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

1.4 统计分析

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13.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用( ±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P<0.05时为表明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SBP、DBP、RR、HR、SpO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由于小儿手术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麻醉时,应特别考虑麻醉对小儿的神经、身体、大脑发育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到这些,临床中常选择区域麻醉[3]。氯胺酮应用于手术麻醉中,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程度,能有效降低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氯胺酮是一类既具有镇痛又具有镇静效果的药物,较适用于小儿手术。但是,氯胺酮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麻醉效果越来越弱.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不断增加氯胺酮的用量,确保术中麻醉效果[4]。随着剂量的增加,氯胺酮对患儿大脑、神经带来的影响增加。在氯胺酮临床区域麻醉过程中,对机体乙酰胆碱M、N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滞中枢神经系统的钠通道,达到镇痛的疗效。芬太尼是一类μ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亲酯性较强,易通过血脑屏障,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久,且药物清除速率较快,在体内造成蓄积的可能性较小[5]。氯胺酮和芬太尼同时应用于小儿局部麻醉,具有协同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SBP、DBP、RR、HR、SpO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氯胺酮的追加次数及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麻醉区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撰.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和芬太尼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39-840.

[2] 倪玮峰,杨海宁,施岳柱,等.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评价[J].海军医学杂志,2014,12(5):411-412.

[3] 昝玉玲.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47-2948.

[4] 林毅麟,廖志雯,罗富荣,等.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氯胺酮-丙泊酚小儿静脉全身麻醉中的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22):1886-1889。

[5] 艾尔肯.帕塔尔.探析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的氯胺酮和芬太尼的应用价值[J].药物与临床,2016,16(58):90-90.

论文作者:曾胜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和芬太尼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曾胜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