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人带着一颗心漂流--关于犹太民族_犹太教论文

成千上万的人带着一颗心漂流--关于犹太民族_犹太教论文

千年漂泊 万众一心——谈谈犹太民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犹太论文,万众论文,千年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张芬梅同志生前系我院历史系副教授,她从教数十年来,恪尽职守,治学严谨。今年6月1日,终因癌症不治,不幸辞世。她在三月间还强忍病痛,撰成此文。这是她教研生涯中的最后篇章,我刊特在此发表,以示深切的怀念。

基督教有一个关于“永远流浪的犹太人”的传说,据说,耶稣在前往各各他(耶路撒冷附近,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的路上,想在犹太鞋匠亚哈斯维尔屋前休息,亚哈斯维尔不允许,因而被判处永远流浪。这个传说中的犹太鞋匠似乎是犹太民族的缩影。从远古时代开始,犹太人就住无定所,四处漂泊。

1

据《圣经》记载,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各部落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在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之间的新月地区西南角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是上帝命令亚伯拉罕离开美索不达米亚和他的族人,到另一个地方去建立自己的国家,据《圣经·创世纪》记载:“我必叫你成为大国,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而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因此,亚伯拉罕率领他的部族到迦南立国,可以说犹太人立国时就经历过漂泊,从两河流域迁到新月地区。

亚伯拉罕传到第四代,因迦南发生严重饥荒,他的曾孙们逃到埃及。初到埃及时,倒也安居乐业,后来受到法老的奴役,于是先知摩西率领族人逃离埃及。途中前有沙漠,后有法老追兵,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回到迦南。此时约公元前1230年。从进埃及到出埃及,前后数百年,摩西在回程中死去,这可算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漂泊。

犹太人从埃及返回迦南后,逐渐进入她历史上的光辉顶点。公元前1023年,扫罗王领导民众抗击腓力斯人,取得胜利。他的后继者大卫,在位40年,年年出征,英勇善战,扩大了疆土,夺得了耶路撒冷为都,故耶路撒冷又称大卫城。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他请来著名匠人,费时7年,建造耶路撒冷圣殿,号称“第一圣殿”。从此, 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和众人所向往的圣地。

所罗门死后不久,约公元前930年, 立国达百年之久的统一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北为以色列,南为犹太。公元前721年, 北国以色列被亚述人消灭,二万余人被掳走,逐渐被同化,史称“丢失的十个支脉”。从此,只有犹大国的人才称犹太人。公元前597—581年,南国犹大也难逃灭顶之灾,圣殿被烧毁,人口被巴比伦掳走,史称“巴比伦囚虏”,既为囚虏,自然不忘故国,时时想着回去。两河流域的统治者频繁更迭。到波斯居鲁士时期,原犹大王国也属波斯的一省,居鲁士允许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于是有数万人重返故国,募捐重建圣殿。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近东后,犹大先后受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朝统治。犹太领袖马加比家族逐渐把塞琉西王朝赶出国土,建立复兴的犹太人的王国。

公元前37年,希律大王被罗马任命为犹太国王,后为整个巴勒斯坦国王,希律死后不久,巴勒斯坦成为罗马的行省。面对罗马总督的残暴统治,当地人民一再起义,但两次大规模的起义均遭失败,圣殿被毁,成千上万犹太人被杀,更多的人被俘或被卖为奴,公元135 年罗马当局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犹太人死去20万,多数犹太人则分散到世界各地。

由于迦南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于农业不利,因此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有不少犹太人到外面谋生。犹太商人到埃及买马, 赴大马士革销货。以后,10个以色列部落被亚述人掳走,犹大王国的人又成了“巴比伦囚虏”,从此在巴比伦和埃及出现了许多犹太人新居点。希腊时期,犹太人奴隶被卖到爱奥尼亚群岛,罗马时代,更多的犹太人被俘、被卖、被驱逐,四处漂泊,从西方的意大利、迦太基到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从北方的黑海到南方的埃塞俄比亚,都有犹太人的踪迹。罗马帝国晚期,四散异乡的犹太人,几为其故乡——马勒斯坦犹太人的两倍,当时犹太人约800万,散居各地达450万至500万。 有人说:“犹太人挤满了陆地和海洋”、“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没有犹太人的地方”。犹太人宗教领袖也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中没有我们的兄弟。”

基督教诞生后,很快成为罗马的国教,以后又统治欧洲各国人民的信仰。他们将耶路撒冷看作基督教的圣城,视巴勒斯坦为基督教的圣地,继续禁止犹太人进入马勒斯坦,犹太人有家不能归,他们像浮萍一样漂泊在欧洲各国。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与战乱等原因,犹太人时而遭驱逐,时而被屠杀,他们受各种势力的压迫,常常居无定所,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在苦苦挣扎中求生存,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求发展。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 犹太人在这个穆斯林帝国中处境时好时坏,他们经历了入侵、镇压和宽恕、谅解的交互更迭,特别是西班牙犹太人曾创造出光辉的业绩,随着帝国政策改变,犹太人仍落得悲惨下场。

生活在基督教世界中的犹太人,他们没有辉煌,只有痛苦和漂泊,直到15世纪末,犹太人被赶出西欧,汇集到波兰和土耳其。17世纪中期波兰被瓜分前,波兰居住着50万犹太人,后波兰遭瓜分,大部分领土并入俄国,到19世纪中,犹太人总人口约475万,其中俄国犹太人占三分 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约有1000万犹太人,其中800 万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苏联外,欧洲有犹太人约800万, 而在他们的故地巴勒斯坦仅5.5万人。

2

故国难觅,故土难归的犹太人,注定要生活在所在国统治民族的阴影里,歧视、迫害和屠杀经常与他们作伴,犹太人所受的痛苦与磨难罄竹难书。

歧视。数千年来,漂泊各地的犹太人受尽了歧视,特别从中世纪以来,歧视伴随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基督徒将犹太人聚居区变成隔离区,像隔离传染病人一样将他们孤立起来。

公元前9—8世纪起,巴勒斯坦之外就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地,他们有共同的信仰,相似的生活方式,同族人聚居在一起十分自然。但到中世纪,这种聚居区变成隔离区,甚至人为地制造隔离区,用法律手段给犹太人制造许多不平等的待遇。如阿拉伯帝国欧麦尔一世的法典中规定:所有非穆斯林宗教团体都须交纳特别税;非信徒不准骑马,只准骑骡子和毛驴,非信徒必须穿固定颜色的服装以区别于伊斯兰教徒。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曾强迫犹太人在脖子上挂一件五磅重的东西,以回忆他们祖先所崇拜的金牛犊;还规定每个犹太人必须在帽子上贴上一块黄布条,身上悬挂铸有非信徒字样的银币;犹太女人要穿两只颜色不同的鞋,鞋上缀有小铃铛,走起路来很远就能听到。对犹太人的强行隔离最早出现在穆斯林摩洛哥,1280年摩洛哥犹太人被送到隔离区并称其为“米赫拉”。

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并不比穆斯林逊色。1215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召集的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颁布一批直接针对欧洲犹太人的法令,规定犹太人必须在复活节缴纳一笔特别税,所有的非基督徒必须佩带特殊的标志。

犹太人隔离区在14、15世纪遍及欧洲。1516年威尼斯共和国将犹太人驱入一个隔离的、以新铸造厂而知名的市区,由此“格托”(即铸造厂)一词被作为欧洲犹太人隔离区的特称。欧洲各地的格托大同小异,犹太人区用大墙围起来,设若干座门,夜间和基督教节日门都锁起来,以防狂热基督徒的暴行。犹太人区通常不能向四周扩大,随着人口增加,犹太区的房子越盖越高,火灾危险越来越大,卫生条件越来越差。在犹太人区之外,他们必须佩戴一种黄色的标志物,以示区别,他们随时都处于受伤害和折磨的危险之中。西欧的犹太人区到19世纪已彻底废除了,而俄国犹太人区到1917年革命之后才撤消。

迫害。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不仅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迫害的借口,俯拾皆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世纪僧俗统治者都明白:想要装满自己的钱包,只需驱逐犹太人并没收他们的财产就够了;如果以后感到需要犹太人的技能和才干,就再把他们召唤回来;一旦犹太人使当地经济繁荣起来了,就再次把他们驱逐出去。1182-1321年,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又四次把他们召回,第五次驱逐后不久,法王被英国俘虏,急需巨额赎金,于是1361年又允许犹太人定居,但1394年再次将犹太人赶走。统治者如此,下级教士和一般教徒也如此,由于犹太人多经商、放债,因此捏造一个罪名,将“罪犯”处死,一切债权和典当权自行消失,基督徒们还能瓜分犹太“罪犯”的财产。

强迫犹太人改变信仰是中世纪迫害犹太人的特色。基督徒污蔑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亵渎神明,当众烧毁,1240年巴黎一次烧毁《塔木德》手稿24本。基督教会谴责犹太教为“邪恶的”教派,犹太人为“渎神的乌合之众”,污蔑犹太人杀基督徒祭神,因而强迫犹太人改宗。从6 世纪起,拜占廷统治下的犹太人不是强迫受洗,就是被驱逐。613年, 西班牙国王下令,强制境内全部犹太人受洗礼。629年,法国迫使犹太 人在受洗或流放中作出选择。其他各国也是如此,14世纪西班牙托莱多一名牧师高喊“死或者改宗”闯入犹太教会堂,迫使四千多犹太人当天就改信基督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异端裁判所,在其存在的三个半世纪中,有40万犹太人受到审讯,其中3万人被处死。

基督教会还捏造许多谎话来“批判”犹太教,以摧毁犹太人的信仰。他们诬称,犹太人的祖先参与钉死基督教救世主耶稣。其实,犹太人祖先早在耶稣诞生之前很久就已离开巴勒斯坦,不可能参与此事。基督教会常有诬告某个犹太人把基督徒钉死在十字架上,并用他的血祭神的事,被诬者往往受屈而死。还经常有人控告犹太人玷污圣饼。1298年,罗庭根的一个犹太人被控玷污圣饼,引发了奥地利一起迫害犹太人事件,140个犹太区被洗劫一空。1348年欧洲流行黑死病时,基督徒无端认 为是犹太人与魔鬼合伙带来了黑死病,于是烧毁了许多犹太居住区,杀死数千犹太人。

19世纪的反犹主义以种族学说为基础。欧洲的特别是德国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用伪科学的方法,大谈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那种身材矮小、黑头发和黑眼睛的犹太人生来就是劣等种族。种族主义者把一切社会问题都怪罪于犹太人,时而指责犹太人为自由党人,时而指控犹太人是社会主义者,甚至欧洲出现经济危机也怪罪犹太人。20世纪的纳粹更是将种族主义推向极端,大掀反犹之风。

屠杀。歧视、迫害的终极就是屠杀。犹太人的生死全操在所在国统治者手中,遭屠杀便不足为奇。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反罗马起义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杀,原先的犹大国地区一片荒凉,有的地方人烟灭绝。欧洲十字军东征时,犹太人往往成为牺牲品。有一支十字军,在莱茵河畔以集体屠杀犹太人为东征的开始。有些狂热的十字军士兵,提出这样的口号:“干掉一个犹太人,以拯救你的灵魂!”法国鲁昂的犹太居住区就因此被洗劫,居民遭集体屠杀。英国也有类似的屠杀事件。有人估计,十字军东征中,约有数万犹太人遭杀害,许多犹太居住区被摧毁。20世纪初,俄国南部在一次反布尔什维克浪潮中,杀死了数千名犹太人。最令人发指的屠犹事件,发生在二战前与二战中,纳粹屠杀了600万犹太人, 消灭了当时全部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一,理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声讨。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犹太人的处境大有改善。至19世纪,西欧的犹太人隔离区已消灭,犹太人在西欧各国享受平等的公民权,西欧各国政府也要求犹太人融入社会,成为公民。但犹太人并未获得社会平等地位,反犹、排犹的事件时有出现,如1894年法国的德雷福斯案件中,暴露出反犹势力仍十分猖獗。使一些犹太思想家、政治家萌生复国主义想法。

3

犹太人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的漂泊没有使犹太人湮灭,无数次的屠杀也没有使犹太人消失。他们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来自何方?

首先,犹太人坚持自己的信仰——犹太教。犹太教既是一整套基本信仰和崇尚,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也表现为习俗、社会体制和文化。因此,犹太教是数千年来联结犹太民族的纽带,使漂泊各地的犹太人结成一个精神共同体。在做“巴比伦囚虏”的日子里,一般犹太老百姓虽逐渐适应异族生活,但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犹太教的一神崇拜,抵制异教。身处异国,他们不能在寺院祈祷和敬献祭品,犹太教不能通过有形的教会组织和礼仪来进行,这样,犹太教日益抽象化和心灵化。公元前4世纪,以斯拉进行了犹太教的改革 ,它的基本精神是用律法重新整顿社会生活,维护犹太民族的纯洁,律法反对异族通婚,要求人们在生活方式、精神和宗教事务等方面自愿与异族分离,这使犹太人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免遭同化。罗马时期,犹太人创立了一种犹太历,规定每个月的第一天和宗教节日的具体日期。并从那时起,在会堂祈祷主要用希伯来语。公元5世纪末, 犹太教经典文献《塔木德》编辑完成,它根据犹太人散居各地的处境,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解释《圣经》,进行道德说教,并教给人们许多应付危机的良策。犹太人用文献约束生活的准则,发扬他们的特性,维护自己的独立,中世纪欧洲的犹太居住区,就是按《塔木德》的民法处理内部事务,调节犹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圣经》和《塔木德》正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它们比城墙还要坚实,生活在隔离区的犹太人感到教友的亲切,不管教友生活在何方,其精神联系要比近邻的基督徒更密切。

其次,犹太人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好像一颗种籽,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结果繁衍。

犹太人历经几千年的漂泊,受到各种各样文化的影响,更受到无数的迫害,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有许多犹太教民,宁死不屈,充分显示他们坚强的一面。但犹太人并非一味充硬汉,他们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多的时候以韧对硬,表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气概。早在“巴比伦囚虏”时代,不少犹太人正处于悲观失望,怀疑巴比伦的神是否已战胜犹太人的上帝时,就有先知耶利米告诫犹太人,要耐心地顺从新的命运:“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所产的……生儿育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我所使你被俘到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向耶和华祷告。”在希腊化时代,犹太人吸收了非宗教方面的希腊文化,而拒绝多神教。

面对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疯狂迫害,不少犹太人被迫改宗,但其中多数人等风头一过,又皈依犹太教。许多犹太人被迫受洗,只是表面上改信基督教,暗地里却十分顽固地保留祖祖辈辈信仰的犹太教,那不勒斯的安茹王朝在13世纪末用暴力强制犹太人改宗,可是这些犹太人仍秘密忠于犹太教,并一直传了三百多年。西班牙人称这种表面上的基督徒,骨子里的犹太人为“马兰内”。他们虽是基督徒,却仍遵奉犹太教的传统礼仪,他们基本上只在自己人中择偶结婚;他们偷偷地去犹太教会堂祈祷,教育子女不要信基督教等等。可是犹太教徒并不排斥“马兰内”,理解他们的处境,将他们与自愿改信基督教的人分别对待。当时,犹太教会有明确的指令,不能虐待那些被迫受洗礼后又回到犹太居住区的犹太人,甚至在犹太教会堂特别举行的祈祷中,犹太人恳求上帝保佑包括中世纪被迫改宗者在内的以色列子孙。这些“马兰内”既取得犹太人的谅解,在政治上又获得法律权利,可以从事各项工作,于是在事业上获得发展,特别在金融界,犹太人发挥了特殊的才能,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他们不久遭到基督徒的痛恨,教会建立起异端裁判所,“马兰内”仍免不了受迫害的命运,而其灵活策略则在很长时间内保存了自己。

最后,犹太人互相帮助的精神支持他们数千年来始终团结在一起。要互相帮助是犹太教上帝的旨意,根据基本诫命,人要关心经济上的弱者;履行对邻人、雇工和残疾人的义务;搞好各家庭间的关系;端正对外族的态度。

漂泊各地的犹太人,对故土巴勒斯坦的思念与感情一贯未变,他们与故土尽量保持联系。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当巴比伦犹太人听说犹大地区处于绝境,他们掀起支援犹大兄弟的热潮,已在波斯宫廷任要职的尼希米与以斯拉先后回到耶路撒冷,力图重建这个国家,振兴犹太民族。10-11世纪,西欧犹太人居住区与巴比伦犹太神学院联系密切,犹太居住区常为巴比伦神学院募捐,神学院则派人作宗教方面的指导。15-16世纪,土耳其犹太人处境较好,许多犹太人名望显赫,他们利用自己在土耳其宫廷的影响,为其他国家处境艰难的教友解困。如一位叫阿什肯纳希的土耳其犹太显贵,对威尼斯当局施加压力,迫使威尼斯撤消对犹太人的驱逐令。土耳其犹太人的情况,也许是犹太人团结奋斗的写照,因16世纪的土耳其犹太人来自东西方各国,特别汇集了欧洲被驱逐的犹太人。下面是16世纪波希米亚一位官吏的日记片断:

“……在土耳其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发现无数犹太人。他们来自各国,讲着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指希伯来语),所以每个犹太团体都很团结。无论何时犹太人被某个国家驱逐出来,他们都会汇集到土耳其。”

“犹太人在土耳其、埃及、米斯尔(开罗)、亚历山大、……直至波斯、俄国、波兰和匈牙利到处旅行。他们在这些地方从事自己的职业。……世界上没有一种商品犹太人不经营。……”

“犹太人中有各种手艺人。他们依靠出售产品维持生活。……”

“犹太人总是同舟共济,不让他们中的任何人去乞讨或者流浪。有的犹太人沿门挨户募捐,搜集贫民救济金,以帮助贫困的犹太人或者开办医院。”

犹太人历经数千年的漂泊,虽对所在国家和地区作出许多贡献,他们也愿意在获得平等公民权的同时,将自己融入所在国的社会。但惨痛的历史遭遇告诉他们,这样做太难。经过不断奋斗,他们终于实现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即返回故土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在1948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的以色列国。

标签:;  ;  ;  ;  ;  ;  

成千上万的人带着一颗心漂流--关于犹太民族_犹太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