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院地域性设计探索”论文_魏宏源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高品质的出发点不是曾经理解的外表光鲜内部奢华,而是使用者和地域本身的需求,如何结合这两者的特点,做出真正适合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保证空间美观、材料精致、使用安全,这才是我们探索的地域性高品质的本原所在,正是一处处细节的深入,让我们在调控功能的开与合过程中,坚守了对品质的追求,保证了中国援建的设计口碑。

关键字:地域 文化 地景 生态 地形 形态

在2017年初,我们承担了中柬友谊医院项目的设计及管理工作,项目位于柬埔寨金边市中心,是当地著名的外科医院“和尚”医院的改造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3000平米,未来将服务于整个金边乃至柬埔寨地区,是中国援助柬埔寨最大的医院项目,在这样重要的项目面前,设计团队倍感责任,力争做出优质设计,然而在现场考察却发现困难重重:极为拥挤的用地条件,复杂的新老建筑关系,当地极端的热带气候以及医院捉襟见肘的运营成本,让国内的医院设计经验无法照搬套用,面对挑战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探索援外医院设计的地域性设计新路。

1 “合十礼”背后的难题

1.1一场对场地的“精准手术”

Google图

场地空间极为局促,现状场地已经没有空间进行扩建,在经过可行性研究和专业考察后,设计建议将北部空间全部拆除,作为新建项目用地,为了保证医院建设期间不停诊,场地南部保留,新建建筑整体用地呈长条形,长度超过150米,进深方向不足50米,场地极为紧张,为设计同时保证功能与形象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设计主入口位于原有医院位置,通过几次调整,形成了入口的对称造型,门诊大厅部分两条顺畅的曲线形成当地表达祝福的“合十礼”造型,寓意着对患者的祝福,进入到门诊大厅后,正对的就是医院的核心交通空间-医疗主街,由于场地极为紧张,设计采用单边型医疗主街,并把公共部分打开,形成了通风良好的交通空间,在有限的地形限制之下,设计保持了对医院品质的追求。

1.2一个陌生地域环境的探索认知

考察组初到柬埔寨时,对当地多雨潮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简单的套用国内图集来做势必会留下很多隐患和遗憾,因此,我们在专业考察阶段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与常驻当地的中方建设企业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柬埔寨当地的习惯做法、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常见要求。

在对当地多家医院的走访中,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的医院运营习惯,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当地医院都应用了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当地高端医院如日本医院、皇家柬埔寨医院在装修规格到医疗服务品质方面都不输于国内三甲医院标准,这对于我们在设计功能和提供医疗设备方面有了很好的参照,同时针对当地潮热的特点,在暖通设计中也特别考虑了防结露的风口设计。

“因地制宜”这个词提出了很久,但是真正实践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实现,在这次设计中,我们深刻体会走访和交流对设计一个陌生地域的建筑的重要性,盲目的照搬和自大的经验主义往往是导致遗憾的根源。

2 打开还是封闭——“品质之辩”

2.1高能耗医院的设计误区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筑高能耗对于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负担,简单的对以上医院的设计体系进行照搬就只能让这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原有建筑分析建筑功能分析

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有了媲美发达国家的收入和城市发展水平,但是这种高大全的医院模式在全国推广,每年的医院运行费用对于地方财政和医院本身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种巨大的负担会导致整个医院的运行成本和就医成本齐升,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可以全面推广的设计模式。

2.2低能耗高品质典范-新加坡邱德拔医院

柬埔寨作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其整体生活和医疗水平还处于中国二十年前的水准,如果按照上述模式照搬进行设计,虽然能够彰显中国医疗和建筑的发展水平,但是未来势必给医院使用方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为中国的援外声誉留下遗憾。

带着这样的担忧,我们踏上了东南亚医院建筑的探访之旅,试图找到一个既能保证医院品质,引领当地医院现代化模式同时又能够保证项目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的建筑典范。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调研,在新加坡西北角的邱德拔医院,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模板。

邱德拔医院是新加坡于2010年成立的一家新的公立医院,共设置550床,建筑面积105000平米,是一个综合性花园医院,医院在成立之后,先后获得了多项新加坡国内及国际年度建筑大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于绿色设计和节能控制的全新理念。整体医院通过围合式布局组织建筑形态,围绕庭院周边均为各自的交通空间,不同于之前叙述的高大全医院的全封闭形式,邱德拔采用了开放式医疗主街的设计模式,所有的公共活动区域如走廊、电梯厅、公共卫生间等均采用了开放式设计,通过设计庭院及通风走廊,保证公共空间虽然开放,但是通风良好,同时还考虑了导风风扇和综合遮阳系统,通过多种手段保证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该项目完成后获得了新加坡green mark的最高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友好型医院,也为我们的进一步设计指明了方向。

3适度设计-打造高品质低能耗医院设计

3.1开与合之间的高品质就医体验

求证、探访、调研的过程中,设计对于如何在柬埔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作一所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图纸历时两年半的时光,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从最初的全封闭式高端医院定位中走了出来,确定了公共空间开放,就诊空间封闭的基本原则,既保证了整体就医品质,又节约了大量的医院运营费用,在柬埔寨外方的图纸审查中,获得了极大地好评。

为了保证医院的就医品质,我们在材料选择、精装修细节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全部开放空间均采用铝板结合金属格栅包裹,并均做圆角处理,保证安全,这样既提供了现代的医院体验,也保证了材料的耐久性。

高品质这个词在设计中出现似乎是每个设计的必然,但是如何理解高品质这个词对项目的意义,是设计做到现在我们对中柬友谊医院最大的收获,那就是高品质的出发点不是曾经理解的外表光鲜内部奢华,而是使用者和地域本身的需求,如何结合这两者的特点,做出真正适合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保证空间的美观、材料的精致使用的安全,这也许才是我们探索的地域性高品质的本原所在吧,也正是一处处细节的深入,让我们在调控功能的开与合的过程中,坚守了对品质的追求,保证了中国援建的设计口碑。

3.2 综合性手段营造出低能耗空间

低能耗与高品质其实是一个扇子的两面,他们看起来互相并不关联,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如果仅仅考虑空间打开了,选择好的材料,那么使用的感受还是有可能会很差,甚至会有暴晒、潲雨等严重影响医院运营的问题存在。

因此设计在调整过程中,另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低能耗的同时让以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首先,建筑各层均设置了进深一米二的铝板挑板遮阳,经过测算能够保证角度四十五度的雨水无法进入走廊,同时能够遮挡一天大多数时间的直晒阳光,在东西两侧房间均设置了格栅式遮阳,通过这种综合性遮阳系统,用建筑手段保证了医院热舒适性良好。

在高大空间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空气不流通,导致外部热量容易集聚,人在这种空间中停留会燥热难耐,对于患者更是病痛和酷热的双重折磨,设计在比较和模拟研究后,通过在每个高达空间设置直径6米左右的工业级风扇,通过风扇旋转产生的空气流动,让人在停留时的体感舒适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采用技术手段的同时,医院间隔均匀的设置了四个庭院空间,把原本很长的医疗主街空间分成了几个片段,每个空间都有相应的座位和景观供患者休息观赏,通过导风和拔风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医疗主街空间不是一通到底的单调空间,避免了过长空间的空气流通差的问题,医疗主街的开放的一侧均设置花池,除了疏解患者紧张情绪的作用外,成长起来的灌木型绿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垂直遮阳的作用,用生态手段进一步优化开放空间热环境。

结语

低能耗和高品质两者虽然看起来并不相关,但是通过研究和探索,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在一个陌生地域环境中,这两个关键词的意义,即反应当地实际需要,保证未来正常运营同时环境友好的低能耗和体现援建效果、使用品质,保证设备优良、细节到位的高品质结合在一起,真正服务于使用者和对接未来的医院设计,这样的一个地域性设计的探索虽然还有待时间的评价,但是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和令人满意的设计结果让我们对其充满信心,也等待其能够成为援建医院的一个标杆,为未来中国建筑设计走向世界打下良好的口碑和基础,也为地域性设计开辟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黄锡璆.医院流程的变化与发展 [J].建筑创作.2002,(9):

[2]刘恒健.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3]陈励先.医院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创作.2002,(9)

[4]辛春华.医院改扩建策划与总体规划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2003,(7)

论文作者:魏宏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援外医院地域性设计探索”论文_魏宏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