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建设初探_网络道德论文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_网络道德论文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建设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社会运行越来越多地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网络的“双刃性”也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网络在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翰的容量向人们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的垃圾带入了视野。由于目前网络立法还不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的规范作用尚不能发挥,因而,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道德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近几年,网络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我们在开发和享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由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网络的开放、虚拟、兼容和无序使得网络道德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其主要特点及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开放导致信息多元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网络用户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在文化类型、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准则等方面的差异,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必然是多元的。信息多元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有三种情形:一是在多元信息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有害的内容,如反对、色情、暴力等;二是多元信息必然带来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往往与现有的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关键阶段的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三是网络在信息多元、言论自由的同时,各种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也堆积其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破坏。可见,网络在创造信息交流广泛、快捷、自由的同时,也埋下了信息泛滥、有害、冲突的种子。

2.网络虚拟导致人格虚伪

网络的建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这种生存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建立起来的、彼此不必谋面的人际交往方式,既有别于人们独立的、封闭的、自由的精神生存方式,也有别于现实的、面对面的、受到各种制约的社会生存方式。虚拟生存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在网上可以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面具被揭穿,因为这是目前网络规则所允许的。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出现生活幻象,甚至造成人格分裂。建立网络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真实可靠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但与此相伴生的网络虚拟生存方式,产生了大量道德问题,如匿名传输导致的网上谣言,虚拟交往导致人格欺骗,网络虚拟诱发的信任危机等。

3.网络兼容导致上网成瘾

网络不排斥任何人,网络用户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网络生活的超现实性和刺激性,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人们如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就会形成上网成瘾。有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是上网成瘾的易发人群。在2000年某理工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237名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而荒废学业的。色情、交际、游戏、信息收集是上网成瘾的主要诱导因素,成瘾者表现出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相关症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兼容性将越来越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满足越来越多的愿望,而且上网将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这无疑更容易诱发上网成瘾。因而,通过确立现代网络理念,以道德调节改善人们上网的心理,克服上网成瘾症,是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

4.网络无序导致网络侵犯

2000年2月7日,互联网上最热门的网站雅虎被黑客[1]使用一种名为“拒绝服务”的入侵方式袭击,致使雅虎的网络服务停顿了近3小时。此后,美国微软网络、电子港等大型网站也遭受攻击,经济损失惨重,人们对网络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黑客已经成为世界新公害。由于网络自身的松散结构和它方便信息交流的构建目的,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无序性,造成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加大,网上黑客几乎无处不在。他们有的窥视政府和军队的核心机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有的截取银行账号,盗取巨额资金;有的大肆破坏政府及各种机构的网站,使它们突然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尽管黑客网络侵犯的动机和规模有所不同,但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大,网络犯罪的发案率就越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二、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创造出的又一个新的工具系统,它不仅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方式,而且构建了一个数字帝国,开辟了人们新的技术生存方式。在网络时代,人的精神存在、社会存在无不与网络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性尊重、社会和谐以及网络的技术特点出发,针对目前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辨真伪不轻信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当一个人坐在计算机前,面对由数字化处理的符号系统组成的各种网页时,他所搜索和阅读的信息并不全是真实的,其中有相当多的信息是错误的和虚假的。因为我们无法监督和控制互联网的信息提供者绝对真实地传递确切的、可靠的信息。网上的信息质量是靠网络用户的道德自律保证的,网上信息全部真实可靠依赖于全体网络用户具有统一的、理想的道德状态,这在现实中不具备可能性。同时,我们不能排除某些机构和个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散布错误的和虚假的信息,对人们进行舆论误导,网上的思想政治斗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我们面对互联网时,首先要有一个清醒头脑,做到明辨真伪不轻信,对网上信息作审慎处理。

2.保持真诚不撒谎

面对信息不可完全相信的网络,我们不应当视其为游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网上交际和传递信息。如果每个网络用户都以或多或少的虚假信息充填网络,那么网络的信任危机就会爆发,人们对网络信息由怀疑发展为不相信,网络的功能就会丧失。网络的健康需要每个网络用户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保持真诚不撒谎,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使网络生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固然人们出于各种考虑可以在网上不直接以自己的真名实姓出现,但绝不能提供虚假的信息欺骗交往对象,骗取网友的信任和感情,损害他人应当获得的人格尊重。

3.履行责任不妄言

尽管匿名传输是网上信息传输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一特点可以使人们在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中不负责任,制造谣言而不必接受制裁,但是作为一个有道德感的网络用户,应当严格自律,积极履行维护网络信用的责任,不造谣,不传谣。如果网上经常有谣言惑众,人们就会把网络视为畏途,加以排斥,网络用户将会锐减,网络经营将难以维系。同时,对于自己不能加以准确判定的事物、观点和现象,不在网上随意评论,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传递来路不明、是非模糊的信息。总之,要对自己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和传递的信息负责,这既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他人人格、对全体网络用户的尊重。

4.遵守协议不侵权

所有网络用户都是按照一定的技术协议而建立彼此相互间的联系的,在发送和获取信息上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特别是对于网上访问有着严格的限制。但由于网络技术是在逐步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系统,其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网上信息传输可能要经过多个网络设备,从这些网络设备上都能不同程度截获信息内容;每个网络上或多或少有一些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其自身的不完备或开发工具不成熟都会导致网络运行的不正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是脆弱的。这就给黑客违犯协议擅自侵入他人计算机留有可乘之机。目前软件专家一时很难开发出对网络安全普遍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缺乏实施这些技术手段的社会环境,[2]因而,通过树立遵守协议不侵权的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维护网络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5.提高警惕不放任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作为一个网络用户,要时刻提高警惕,对于网上出现的任何可疑迹象或非法行为决不能听之任之,要及时与网络管理机构联系,将可能出现的破坏网络安全的网上攻击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每个网络用户都能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的警觉,并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严格防范,就会减少黑客利用他人计算机发起网络攻击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寻找和排查网络犯罪的线索,对网络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因此,以提高警惕不放任作为网络道德规范,是减少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的需要。

6.拒绝诱惑不沉溺

网上“冲浪”对于人们有着强大的诱惑力,面对网络所提供的巨大的信息量、丰富的游戏内容、陌生且庞大的交际对象,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接触的事物等等,人们常常感到新鲜、刺激,进而产生兴奋和冲动,久而久之,便形成对网络的眷恋和依赖,程度严重的则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失落,而上网寻求寄托和安慰的人,最容易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这种虚拟世界不利于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和不良情绪的消除,反而造成现实生活秩序的紊乱。为此,我们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拒绝诱惑不沉溺,克服不良心理倾向,充分发挥网络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实际推动作用。

三、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环节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社会普遍关注网络的负面效应,呼吁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提高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加强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健全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是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环节。

1.提高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

提高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环节,要逐步普及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一方面,要将网络道德教育与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在学校的教育课堂上,还是在企业的技术培训中,以及面向社会成员开办的各类计算机培训班上,都要将网络道德规范作为重要的讲授内容,使人们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掌握上网运行的道德规范,并使他们认同规范。另一方面,在办理申请网络账号等管理环节和销售上网储值卡、计算机、网卡、应用软件等销售环节上,也要相应开展网络道德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此外,鉴于目前网络道德滞后的情况,还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教育活动,提高社会成员对网络道德的关注和认识,在全社会形成讲究网络道德的良好风气。

2.加强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

道德心理是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之上的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是从网络道德认识到规范网络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因而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的重点在于情感培养和意志磨砺。人们在网上的心理感受对于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十分重要,这种心理感受浅层的是个体情感的体验,深层的则是个体的意志形成。当一个人从网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真实的信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与他人在网上倾心交流,其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反之,受到网上各种虚假信息的愚弄,在网上交际中被他人欺骗,其情感体验则是沮丧的。我们应当自觉增强这种履行网络道德规范的正向情感体验,克服报复、恶作剧、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体验,使道德情感与正确的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自觉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使它们有机整合,而不是相互冲突、分裂;同时,要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特别是不通过网络虚拟生存来逃避现实的社会生存,而是以网络生存丰富和发展自我的现实生存,要以自己的意志力量控制自己,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

3.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

网络道德的认识提高与心理调试最终都要落到人的网络道德行为上,否则网络道德建设只是空中楼阁,所以,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决定性环节。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律再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趋利避害是人的行为的自发选择,也是道德发生的基点。人们在网上总是力求通过网络使自己在知识、信息、交际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尽量避免自身的利益侵害。由己及人,就要求人们在网上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忽视、妨碍和侵害其他人的人格尊重和切身利益。这样就形成了在网络道德认识和心理调适基础上的网络道德行为的自律。培养人们网络道德的自律行为,不仅要在无人监督的网络环境下“慎独”,而且要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和网络道德规范洞察违背道德的行为,以网络道德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履行道德义务,提高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4.健全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

上述三个方面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强调网络道德建设应从个体的道德认识、心理和行为着手,其落脚点是个体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养成。从社会群体的道德要求出发,还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维护机制,落实网络道德建设的保障环节。一是要发展对人们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这一系统除在技术上保护网络安全外,还可以对网络用户的行为加以监督和制约,形成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技术他律机制;二是要加大对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在网上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及时批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舆论评价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将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立法执法相结合,将重要的网络道德规范确立为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法律惩戒机制。

标签:;  ;  ;  ;  ;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_网络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