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程中资源整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论文

乡村振兴进程中资源整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秦 晶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而提出的。针对乡村发展的现状,分析乡村整合的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整合的实现路径。资源整合的困境是乡村振兴的掣肘,主要包括乡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乡村人力资源缺失、乡村资源管理紊乱、乡村产业资源短缺、资源链接困难五个方面。资源来源于乡村内部和外部,资源配置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乡村社会,资源整合路径是内部开发、外部引进和合作链接。通过资源整合的手段将聚合的资源和资源整合的主体连接起来,共同推动乡村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资源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旅游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①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1):11-12。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劳动力、资金等主要资源呈现出一种单向的流动方式:从乡村流入城市,其后果便是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过程中,乡村资源日趋枯竭,乡村发展严重受限。乡村发展日趋凋敝的重要表现为:(1)乡村土地细碎化、分散化,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难以实现与现代化匹配的集约和规模效应;(2)农业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但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和必要的机械设备;(3)乡村农业已沦为“老人农业”,乡村发展缺乏劳动力,等。由此可见,乡村现存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已经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易言之,乡村现存资源的整合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是不相匹配的。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以产业兴旺为基础,逐步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资源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资源整合的困境,并从资源的来源、主体及其整合手段三方面构建了资源整合的路径。

2.2 m×1 m×1 m的固定评估室,温度:(20±2)℃,相对湿度:50 %±10%;评估室灯光条件:左、右侧灯光(LED灯,AC185-240 V 2017 I 21 W,115.5 cm×2),前、后侧灯光 (LED灯,AC185-240 V 2017 I 21 W,55.5 cm×2)。

二、资源类型与资源整合

(一)资源类型

学界对资源的划分并不统一,按照不同的标准,资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乡村资源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和社会的资源,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硬和软的资源;按照资源的来源可以分为乡村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按照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本资源等;按照资源要素分类,可以分为劳动力资源、劳动手段资源和劳动对象资源;按照资源的形态,可以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乡村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十分广泛,涉及到资源的各个方面。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① 曹学章,唐晓燕,张更生.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04):10-16。 ;社会资源是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包括人力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管理资源等。

(二)资源整合的概念

“资源整合”的概念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中的“资源整合”是指乡村建设主体通过对乡村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融合,使各类资源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动态过程。一般而言,资源整合经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汲取与配置、资源激活与融合等三大环节② 饶扬德.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能力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09):72-74。 。

(三)乡村资源的现状

乡村人力资源缺失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在数量上,乡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使得乡村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不足,留下来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在质量上,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不仅乡村青壮年人口不断外流,乡村的技术人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初中占48.4%,高中或中专占7.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2%,乡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① 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39.html.2017-12-15。 。人口大量外流致使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空心化② 郑万军,王文彬.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5(12):100-104。 ,农村人口空心化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口外流导致乡村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乡村产业发展日益滞后,农业生产面临挑战,呈现出“老人农业”的特征;留守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意愿不强,农业技术难以进步;乡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受到影响;人口空心化还引发了粮食安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亟需人才,乡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和多样,对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管理者的需求量大。此外,乡村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并未充分激活,亟需建设一支新型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资源整合的现实困境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建成现代农业④ 陈锡文.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J].行政管理改革,2018(4):4-10。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家庭再次成为农业生产的单位,在政策实行初期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的现代化,传统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分散的经营方式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耕地的细碎化程度严重,土地利用率低。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13.6 亿亩,承包经营户2.28 亿户,平均每户经营耕地面积不足6亩。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全国共有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20743万农业经营户,其中,398万规模农业经营户⑤ 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4_1562740.html.2017-12-14。 。可见,农业经营户数量远远大于农业经营单位的数量,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其二,机械、技术、管理的缺口大。家庭经营不仅规模小,还在于地块小、地块布局分散,明显阻碍了农田基本建设。乡村对先进的技术推广应用效率低,融资和信息获取、生产资料购买和销售等均受到限制⑥ 郭庆海.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2018(6):25-37。 。2016年末,全国灌溉耕地面积61890 千公顷,其中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只有10018 千公顷⑦ 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39.html.2017-12-15。 ,灌溉设施远远达不到耕地面积所需的标准,且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难以解决资金、管理和技术上的困难。

针对心肌梗死(心梗)的快速识别,目前使用的第五代心肌肌钙蛋白(cTn)测定技术能在第四代的基础上精确10~100倍,其敏感度达到0.5~5 ng/L,因此被称为高敏cTn(hs-cTn)。hs-cTn的检测提高了心梗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必然降低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因此,对cTn出现升高的非心梗原因应特别注意,主要包括以下6种:

(一)乡村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当前,城市发展能力强,具有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集聚优势,而乡村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基于城乡差异而导致的资源流动的单向化倾向,乡村资源的整合面临多方面的困境。

(二)乡村人力资源的缺失

从总体上看,当前乡村的自然资源富足,资源同质性强,但是存在资源浪费,利用率低效的状况;乡村的社会资源稀缺,诸如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等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由于城乡发展失衡,资金、技术、劳动力单方面的从“农村→城市”,但是从“城市→乡村”的资源流向受阻,资源循环链条是断裂的。诸多原因导致乡村难以留住从乡村流出去和从城市流进来的资源,诸如,乡村公共服务滞后,导致资源的流入和流出受制约。在资源不断流失的过程中乡村日益凋敝,呈现出“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③ 项继权,周长友.“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13-25。 。

(三)乡村资源管理紊乱

随着国家公共权力逐渐从乡村后撤,村民自治成为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受到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的影响,我国的乡村治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表现为乡村公共事务衰败、公共服务水平低下、自然资源恶化等。乡村资源管理紊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少地方的乡镇政府加大对农地资源的干预以获取财源和利益③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37-142。 ,土地违规配置现象不断出现,这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土地价值不断提高息息相关。第二,农户为了谋取更多的土地利益,违规占地、农地非农化等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2016年,全国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7.69万公顷④ 焦思颖.2017 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发布[J].资源导刊,2018(6):36。 。第三,乡村人口外流与宅基地面积攀升并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流动政策的放开,乡村人口持续外流。在这种背景下,宅基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宅基地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宅基地面积攀升与外出务工人员倾向于赚钱后回乡建房有关,给乡村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

㉕参见张占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竞争中立制度解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四)乡村发展资源短缺

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共同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乡村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乡村对资源的需求与乡村资源短缺相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乡村资金外流,乡村发展所需的资金外短缺。人口外流将乡村的资源、资金带入城市,乡村的资本以多种途径流出乡村,致使乡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大量积聚在城市。由此出现的结果是,乡村的发展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乡村发展大量的资金需求与乡村社会发展资金的稀缺性相矛盾。第二,乡村的公共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资源引进和流入受阻。“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诸如,区位、交通、卫生等条件都会影响乡村资源的引进。例如,一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得企业不愿意进驻,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也就无处落地。再如,乡村产业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外来资金,使得资金难以进入。

根据永康用水总量2.2647亿m3的控制要求,市发改、环保部门对未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予立项和批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淘汰目录,或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取水项目,不予批准。同时,加强地下取水管理,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封填废弃机井230口。

原发性高血压多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这是一种处于不断进展状态下的心血管综合征,会引发患者心脏血管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关于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需要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展开综合化的研究与探讨[1]。

(五)资源链接困难

在资源整合的进程中,资源的来源是关键,是实现资源和资源整合主体对接的物质基础。乡村资源内涵丰富,包含乡村内部的本土资源和乡村外部的资源。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丰富的资源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利用。尤其是西北部的部分深度贫困地区,人们守卫着的“绿水青山”亟需在乡村振兴中转化能够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金山银山”。相比而言,乡村外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一方面在寻求投资、机遇与应用。乡村内部和外部的资源,需要在乡村振兴的进一步行动中,诸如通过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持续倾斜,以及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外部资源的引入和内部资源的开发,将内、外部资源整合于一体,推动乡村振兴。

在资源整合进程中,乡村社会扮演着资源获取者的角色。资源获取者有必要对乡村的资源进行认识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乡村的存量资源。乡村资源整合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乡村社会。为了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首先,必须发挥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只有在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积极性的基础上,资源整合才可持续;其次,政府部门掌握权力和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调动其他主体的动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充分调动企业的力量,将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资源带到乡村中。各主体间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是乡村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保障。

四、资源整合的实现路径

资源整合的实现路径在于将内部开发和外部引进的资源链接起来,实现资源重构与组合的过程(见图1)。在资源识别的基础上,识别出所需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来源,如果资源属于乡村内部资源,则需要乡村社会采取内部开发的方式,如果资源属于乡村外部资源,则需要在企业、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从外部引进资源。然后通过内外部资源的合作链接,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总体而言,资源本身是基础,整合方式是手段,整合主体是关键,优化配置是目的。

(一)资源的来源:乡村内部和乡村外部

图1 资源整合的实现路径

资源整合是乡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金、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重新组合的结果。总体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社会效益高、经济收益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速度快、回报率高,第三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乡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发展要素失衡,要素循环具有封闭性和低水平的特点。一般而言,乡村资源具有同质性强、分散、资料利用效率低等特点,农村产业发展受一定资源条件的制约。调研中,我们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同质、单一资源难以满足农村产业的发展;分散、不固定的资源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获得所需的资源后,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我国农村资源的低度资本化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适度的农村资源资本化可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⑤ 李因果,陈学法.农村资源资本化与地方政府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48-52。 。

(二)资源整合的主体:政府、企业和乡村社会

目前,乡村有许多存量资源尚未充分激活,如乡村的边角碎地开发程度不高,乡村留守农户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等。从资源整合的方式来看,资源整合就是诸多资源相互结合的过程,资源与资源之间要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效用。乡村资源缺乏多样性,就需要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争取更多资源,吸引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有序流动;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可以凸显资源的价值;寻求乡村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的结合,将乡村的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相结合,通过管理运作提高资源效用,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快资源重组、重构,实现要素的快速自由流动和资源之间有效链接。除了乡村发展的要素资源外,还需要注重对日趋边缘化的乡村文化资源提供保护。乡村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保护不够,面对失衡的城乡力量,乡村社会边缘化、文化虚化、价值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① 陈锦晓.论乡村文化的整合与构建[J].学习论坛,2011(6):58-61。 。

曾有妈妈问过关于给宝宝注射“丙种球蛋白”来预防感冒的问题,这种预防措施究竟靠谱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丙种球蛋白。

(三)资源整合的手段:内部开发-外部引进-合作链接

从乡村资源来源和采取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将乡村资源整合的手段分为内部开发、外部引进、合作链接。

首先,内部开发。内部开发的方式是指乡村社会所需要的资源是通过乡村不断的学习、积累等方式而获得的,包括乡村内部的资源、要素与结构的整合,乡村需要开发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乡村振兴既需要“筑巢引凤”,也需要孵化本土人才。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也是乡村运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内部开发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重视乡村精英的作用。精英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精英动员资源的能力。乡村精英可以分为村庄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① 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2(2):105-114。 。对于村庄体制内精英,应该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村级社群组织等体制内组织在社区资源整合中的作用。村庄体制内精英,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需提升村级的治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加快培育资源整合的新载体,确立和完善村庄资源共享机制。对于村庄的非体制精英,应该积极鼓励精英创业,带动农户整合资源,共同致富。在广东与浙江等省兴起的乡贤理事会,即为体制内外精英的一种融合,是一种精英合作② 卢志朋,陈新.乡贤理事会:乡村治理模式的新探索——以广东云浮、浙江德清为例的比较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02):96-102。 。第二,引进人才。通过打“乡情牌”并辅以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精英回流。外流的精英是乡村流出的优质劳动力或人才他们已经与外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工作上都希望乡村经济发展。精英回流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发展提供外源性动力。乡村精英是乡村振兴的主力,乡村应该积极吸引人才,保障精英的待遇,做好精英回流工作。

其次,外部引进。资源外部获取可以细分为资源购买方式和资源吸引方式。外部资源的所有者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个体等。第一,争取政府政策扶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的手段:其一,加强政府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农民之间开展合作,在政策上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组织,积极学习国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实施初期,可以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成立乡村成立新型合作组织。其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市场进入,并给予工商资本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资本下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其三,营造创良好的创业环境。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项风险,诸如技术、融资、用地等风险,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乡村规避各项风险。其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而这些人员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积极开展人才回归、资金回归、产业回归等活动,通过政策动员、项目动员、情感动员和身份动员,推动乡贤回归③ 李传喜,张红阳.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理: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以L市Y镇乡贤会为例[J].党政研究,2018(1):101-110。 。其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农科教结合激活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激发乡村内部主体的创新活力④ 张俊,陈佩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内生主体力量培育的路径探析——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4):151-156。 ,推进农业乡村发展。第二,引进企业。乡村振兴在已有资源的情况下,仅仅依托政府行政动员的手段来整合资源无法调动其他主体的积极性,需要积极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通过政策扶持和利益诱导,吸引企业到乡村发展,通过政府官员和村民的社会资本,吸引企业家到乡村走走看看,畅通技术、资金、管理下乡的通道,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进驻乡村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使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乡村。

最后,合作链接。资源整合过程把已获取的互补资源粘合在一起,乡村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外部资源和乡村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内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乡村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力量以及乡村主体的共同行动。在积极汲取外部的资源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将内外部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促进乡村的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初始阶段,应该重视外部支持,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从思路上、体制机制上创新。一方面,将乡村内部资源进行细分,另一方面,将乡村内部的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实现二者的链接与整合,促进乡村发展。整合乡村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方式是发展具有整合功能的服务组织,如产业服务组织、农民服务组织和市场服务组织① 郭庆海.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2018(6):25-37。 。实践证明,设立农村合作社、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由组织整合农户,从而提升组织与市场的谈判能力,延长产业价值链,提高农产品价格,是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提升农民获得感的一条有效路径。

(四)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

资源整合是将内外部资源重新选择、激活、重组的动态过程。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主体影响因素、客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第一,主体影响因素。主体也会对资源整合产生影响,资源整合主体自身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模式以及主体对资源整合的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都会影响资源整合的效果。资源主体能否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物尽其用,考验主体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乡村治理已经迈入了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时代,可以通过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建构社会组织体系等具体途径,促动资源整合,实现乡村的治理创新与长效发展② 梅长青,李达.多元主体共治: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的主要轨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1):172-176。 。第二,客体影响因素。资源整合的客体主要是指资源要素本身,主要由资源的性质决定,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分布以及资源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一般而言,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充裕的地区更有利于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资源分布主要是指乡村所需资源的分布状态,相对于分散的资源分布,集聚的资源分布状态更有利于乡村获取、整合资源。资源的多样性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资源异质性越强,对资源整合越有益。第三,环境影响因素。环境或者情境要素是影响资源整合的外部环境。环境可以分为乡村内部环境和乡村外部环境,前者主要是自乡村内部的环境,属于资源整合的内部条件,该维度下的资源整合影响因素主要有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而后者是乡村发展的外部条件,该维度下的资源整合影响因素主要有市场、技术、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发生一定变化,就可能对资源整合活动产生影响。此外,资源整合所需的成本,所带来的收益、风险都会对整合活动造成影响。资源整合的因素复杂,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五、结论

“乡村兴则天下安”。乡村振兴不是被动“输血”,而是积极“造血”;不是“运动”,而是一场“持久战”,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政府应防止资金的过度输入而造成扶持对象对资金的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较为重要,政府需要从制度和策略两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更要激发乡村主体的内生动力,防止陷入梁漱溟先生所言的“乡村建设‘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③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02。 怪圈。

评价农业发展方式的三大标准是农业生产率、劳动力转移和资源利用率④ 胡鹏辉,吴存玉,吴惠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争议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7-65。 ,已有研究表明,资源若不能被充分激活就难以发挥实效,不仅需要将现有的资源聚合,将缺乏的资源导入,还需要在充分获得资源的基础之上,将所有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对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适时调整资源整合方式、方法。通过立足于乡村的资源与文化,将资源积聚起来,重估资源价值,盘活存量资源,同时积极开拓外部资源,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整合乡村振兴的各种力量和资源,建立内在动力与外部支持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借助外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本文的研究结论,还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田野调查中逐步丰富和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归纳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672-0681(2019)06-139-006

作者简介: 秦晶,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经济。

收稿日期: 2019-07-15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ZDJH-168)。

(责任编辑:陈文兴)

标签:;  ;  ;  ;  ;  ;  

乡村振兴进程中资源整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